《骨折各论2009》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5783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各论2009》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骨折各论2009》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骨折各论2009》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骨折各论2009》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骨折各论2009》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折各论2009》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各论2009》ppt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二医骨科,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温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骨 科,骨 折 各 论,一、锁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clavicle) 儿童常见的骨折,占上肢骨折中第三位 解剖概要:S形,内侧2/3凸向前方,外侧1/3凹向后方,内侧1/3呈三角形,外1/3为扁平状。,骨折部位多在中外1/3处。 骨折类型:青枝骨折、横折或斜折,并且错位。 移位情况:内侧:内上、向后(胸锁乳突肌牵拉) 外侧:向下、向前(肩的重力及胸大肌作用),临床表现:假性麻痹:患肢常垂于胸前,不能活动 青枝骨折:局部肿胀不明显,轻度向前成角,病史不清,临床表现不重而被漏诊。,治疗:1、青枝骨折:不用整复,用三角

2、巾或胶布固定患肢即可 2、移位骨折极少数应予整复 (“8”字绷带固定,注意两腋下置棉垫,避免压迫神经和血管),二、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是小儿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占肘关节损伤的5060%,多发生于4-10岁儿童。 解剖特点:下端扁平而膨大,下端向前成角约30度。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咀窝,两窝之间极薄,肘前方有肱动脉和正中神经在肱二头肌腱膜下,关节囊前方经过,当骨折时容易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类型:一、伸直型:9095% 二、屈典型:少见 伸直型:骨折线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远折端向后上方移位 屈曲型:骨折线自后下斜向前上方,下折

3、端向前上方移位 尺偏型:远端偏向尺侧;桡偏型:骨折远端偏向桡侧,临床表现: 损伤早期:骨折移位很轻:疼痛,肿胀, 活动受限; 晚期严重移位:肿胀、畸形、瘀斑和水包、剧烈疼痛、肘关节功能完全丧失桡动脉微弱,手部、手指可发紫。,拍X线 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骨折移位的程度,肿胀的的轻重,有无血管、神经的损伤而选择治疗方式,1、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整重后可选用石膏托固定,肿胀消退后更换石膏管型。一般固定34周即能愈合,拆除石膏开始练习活动。(固定期间严密观察局部肿胀和桡动脉博动的变化)。 2、牵引疗法:凡骨折后时间较长,软组织极度肿胀,皮肤形成水泡,骨折严重错位或桡动脉

4、博动不清楚,伴有神经损伤需要观察的病例。 3、手术治疗:适用于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需要探查者,以及陈旧性畸形愈合影响功能的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 1、血循环障碍:最严重的并发症。 2、缺血性挛缩(Volkmanns ischemic constracture) 3、神经损伤:以正中神经、桡神经损伤为多见,80%病例可自行恢复。 4、肘内翻:肱骨下端骨片的旋转与嵌入松质骨末获得纠正,或内侧骨骺板发育障碍。,三、肱骨外髁骨折(fracture of the lateral condyle of humeru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IV型骨骺后损伤,4-10岁儿童多见。 骨折远端包括:外上髁、肱骨小头

5、、部分滑车和干骺端 骨折线从肱骨干之后外侧斜向内下方进入关节,间接暴力:肘伸直,前臂外展手着地跌倒,暴力通过桡骨上端传到肱骨小头而发生骨折。 骨折分为三型: I型 没有移位 II型 向外侧移位 III型 翻转移位,关切面向内,骨折面向外 (极少数合并肘关节脱位和上桡尺关节脱位),临床表现: 肘部疼痛,肘关节外方肿胀,可扪到骨擦音和移动的骨块,正常的肘后三角消失,X线,可了解骨折移位的情况。 治疗: 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I型: 石膏托固定,肘关节屈曲90,伸指、腕背伸位以减少伸肌健牵拉,定期拍片检查。 II型: 手法复位或C壁扣下撬拔复位固定。,III型: 应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

6、膏固定3-4周,术后固定3-4周,拍片复查。 陈旧性III型骨折,应手术复位。 并发症: 肘外翻、尺神经炎,迟神经麻痹,四、肱骨内上髁骨折(fracture of the medial epicondyle of humerus),属I型或II型骨骺损伤,好于发7-15岁的儿童。 肱骨内上髁骨化中心大约在6岁出现,1618岁时与肱骨干骺端融合,该处是前臂屈肌总腱的起点,又是肘关节侧副韧带的止点。 机制:前壁过度外展、屈肌急剧收缩,将内上髁撕脱,临床分型: I型:骨骺分离,移位很少 II型:骨骺向下移位至关节的水平面 III型:明显移位,关节囊破裂而嵌入关节内,并合并桡骨头的软骨面的损伤; IV

7、型:骨骺嵌入关节内,伴有肘关节向外侧脱位。,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皮下淤斑,局部压疼偶尔可扪到活动的骨折块,可有尺神经损伤症状。 主要根据: 骨折类型,可有不同的症状。,治疗: I-II型可通过整复后固定2-5周。 III-IV型应手术治疗,术后固定有尺神经损伤者应手术探查 陈旧性无骨性连接,影响关节功能者,也需切开复位。,五、肱骨下端骨骺分离,是种少见的I型骨骺损伤,常发生于4岁以下小儿。 肱骨下端:肱骨小头、滑车及内上髁 正常肱骨下端骨骺向前倾的角度不超过25,若超过25即为骨骺分离。,临床表现:与肱骨上骨折相似,压痛点略低。 肱骨下端向前呈4560度角,与健侧对比,能清楚地辨认它的移位

8、变化,属于屈曲型。 治疗:手术复位,固定,3周。,六、桡骨颈骨折(fracture of the neck of radius),称桡 骨头骨骺分离,属于II型骨骺损伤,好发于513岁儿童。桡骨头呈盘状与肱骨小头相对,桡骨在环状韧带内旋转,与尺骨的桡骨切迹构成关节,桡骨上端骨化中心于59岁时出现,1518岁与骨干融合。,分度: 按桡骨头移位的程度分为三度。 I轻度移位:头向下外倾斜角小于30度 II中度:3160度 III重度为:6190度,个别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肱骨内上髁骨折以及尺骨咀或尺骨上端骨折。 临床表现:肘关节外侧有肿胀,桡骨头有明显压疼,前壁旋转受限且疼痛,无骨擦音。 X片示:

9、骨折及移位情况。,治疗: I度 勿须整复,可防自然、石膏托固定。 II度 先手法复位,复位不理想行克氏针固定 III度 儿童禁忌桡骨头切除术,以免造成生长紊乱、肘外翻及下尺桡关节脱位等。,并发症:中、重度骨折,骨骺早期融合,桡骨短缩、肘外翻。 个别: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可畸形愈合,影响前壁施转功能。 少数:桡神经深支损伤,出现拇指外展,伸拇动作的减 弱或丧失。,七、孟氏骨折,分型: 伸直型:最常见,尺骨向掌面成角,桡骨头向前脱位 屈曲型:尺骨向背侧成角,桡骨头向后脱位 内收型:尺骨骨折向外成角,桡骨头向外脱位,临床表现: 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位,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明显受限,肿胀疼痕,瘀斑,

10、、在不同部位扪到桡骨头,有成角畸形(不同类型不同方向成角),X线: 应包括肘、腕两个关节在内的前臂正侧位片,以免漏诊。 治疗: 儿童孟氏骨折复位后稳定,早期整复均可获得成功。,1、伸直型:主要屈曲肘关节前臂中和位,使肱二头肌松弛,拉直尺骨后在桡骨头处可闻到弹响声而复位。2、屈曲型者伸直肘关节到允许程度,牵引整复桡骨头,同时矫正尺骨的成角。3、内收型则在肘关节伸直下牵引尺骨纠正成角后,侧向压迫桡骨头使复位。 手术适应征:桡骨头复位不稳定,整复失败;陈旧性孟氏骨折,八、股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femur),是儿童常见骨折,约占骨折总数的1015%,多发生于肌骨的中1/

11、3部位。 暴力因素: 直接暴力:横折或粉碎骨折 间接暴力:(如扭旋暴力)科形成螺旋形骨折,移位情况: 上1/3处骨折:近端、屈曲、外展、外旋位:臀肌、骼腰肌、外旋肌。远端:向上、向内:内收肌、肌四头肌。 中1/3骨折:多数:重叠向外成角畸形 下1/3处骨折:近端:向前向内 远端;向内移位(腓肠肌牵拉),临床表现: 肿胀严重、疼痛剧烈、成角、明显,成角畸形、显著。 治疗: 1、3岁以下小儿,悬吊牵引(Bryant法),下1/3处骨折,其远折端向后移位,可采用9090度牵引法 下1/3处骨折可合并股动脉的损伤,要注意检查梢血运及足背动脉博动。 3、手术治疗:适应症:严重开放性骨折;陈旧性畸形愈合;

12、经牵引治疗失败。,九、胫腓骨骨折(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类型: 1、婴幼儿大多为胫骨的骨膜螺旋型骨折 2、3-6岁儿童,由于跌跤时足被绊住,扭转应力使胫骨近侧干骺端骨折或胫骨上1/3处发生青枝骨折,腓骨很少骨折。 3、较大儿童: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引起胫腓骨横折。,临床表现: 婴幼儿,仅有轻微压痛,轴心叩痛(+),重要依据早期X线可阴性,但7-10天后X线有骨痂形成,6-8周后逐渐消失,应与髓炎,骨肿瘤相鉴别。,治疗: 对无移位的骨膜下或青枝骨折,只需用小夹板或石膏托固定,3-6周开始负重。 有移位: 复位后不稳定的,可在整复后短时间的小腿皮牵引。,第四节

13、桡骨头半脱位,(subluxation of the head of radius)又称“牵拉肘”,多见于25岁小儿。环状韧带嵌于肱桡关节内。 肘关节囊均较松弛而薄弱,桡骨头上关节面呈卵圆形,当前臂旋后时,其前后径大于冠状径,环状韧带可被桡骨骨头抵住而不致滑脱。旋前位被牵拉时,桡骨头的前后径最小,环状韧带滑过而嵌入肱桡关节之间,临床表现: 伤后哭闹,肘关节半屈位,前壁旋前,拒绝别人扶摸,不肯举手及持物。,诊断: 牵拉史。肘关节半屈位,旋前位,局部无肿胀无畸形,整复后功能恢复正常,X线阴性。 治疗: 术者一手牵引前臂进行旋后动作,另手拇指压迫桡骨头,屈曲肘关节。,第十一节 大脑性瘫痪,大脑性瘫痪

14、(cerebral palsy)不是一个独立的病种,而是具有如下特点的综合征。,1、单一或多数非进行性脑病变所致。 2、某些肌肉和骨失去运动控制是主要残疾。 发病率:每1000新生儿中有0.65.9例存活。 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占10%;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占7%。,病理和病理: 1、产伤;(1)缺氧;(2)损伤性分娩;(3)中毒性损害; 2、发育畸形; 3、后天性大脑性瘫痪;,神经病理生理: 1、痉挛(spasticity); 2、多动(hyperkinesia); 3、手足徐动(athetosis);,4、高张力性运动障碍(hypertonic dyskinesia); 5、震颤(tremors); 6、共济失调(ataxia); 7、强直(rigidity)。,临床表现: 1、痉挛性瘫痪; 2、痉挛性四肢瘫。,治疗: 1、理疗; 2、针炙; 3、手术:(1)髋屈曲、内收、内旋畸形;(2)髋关节屈曲畸形;(3)膝关节屈曲畸形;(4)膝反曲畸形;(5)马蹄足畸形;(6)拇指屈入手掌的畸形。4、神经外科手术;,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