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解》德清县期中试题讲评比赛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51025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讲解》德清县期中试题讲评比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试卷讲解》德清县期中试题讲评比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试卷讲解》德清县期中试题讲评比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试卷讲解》德清县期中试题讲评比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试卷讲解》德清县期中试题讲评比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卷讲解》德清县期中试题讲评比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讲解》德清县期中试题讲评比赛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试卷,浙江省深化课程改课协作校 2015届11月期中联考,求是高级中学张钊,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理解,识记,阐释,论证,历史材料题【答题方式】的一般解题技巧,第一类 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 第二类 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 第三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等 第四类 对比两则材料进行说明或分析异同 第五类 简述的启示或认识,从指定材料中得出答案,从指定材料中及书本中得出答案,从书本中得出答案,从指定材料

2、中得出答案,从自己脑子中得出答案,二、解读信息 (文字材料信息的获取解读),(1)读导读词。 (2)带着问题读材料 (3)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出处;重视标点符号。 (4)结合所学知识即用试题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5)谈认识启示一定要围绕材料及试题所涉及的主题,三、紧扣题意,“问什么答什么” “问什么”时间、关键词等。如“原因、背景”还是“过程、结果、作用、影响等” “怎么问就怎么答” “怎么问”答题方式,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等”“指出、分析、评价、简要说明”等。,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

3、,然后知其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一三,(2)写出材料二所引著作的作者及其另外一部作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释作者对“亡国”与“亡天下”的理解。梁启超又是如何概括材料二中的思想。(5分),作者:顾炎武;作品:天下郡国利病书 亡国:改朝换代;亡天下:民族国家的沦亡 梁启超的概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材料三:所谓夷情,就是关于外国的情况。鸦片战争前期,有部分经世思想家留心边事,关注夷情。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

4、变革性的进步。,(3)以鸦片战争前后的林则徐和魏源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5分),必修三P48-49林则徐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组织编译西方书报,编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材料一:第四条 临时大总统得参议院同意,有宣战、媾和、缔结条约之权。 第五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兼任免文武职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免国务各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同意。 第十八条 行政各部设部长一人为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办理各部事务。,材料二: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

5、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成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附署之。,(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关条款内容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7分),同:两者都规定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宣战、媾和、缔约、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都设立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异:材料二取消了临时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的权利;材料二规定总理也为国务员;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需附署之。,原因: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

6、时大总统,为限制其权利,材料三: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权建立初期,它(临时约法)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 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分),所学知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材料三:首开因人立法之风,具有封建人治主义色彩,(3)有学者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主要蓝本而制定的,您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说明理由。(5分,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给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7、宪法的主要内容:必修一P129 (1)总统: 任期七年,国家和军队最高统帅,任命官员、缔结条约等权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议会:两院制。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法律,内阁对参议院负责,赞同。理由:两者都规定实行共和制;都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都可以任命官员、缔结条约等。 不赞同。理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实行一院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议会采取两院制;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权利远远大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统权利;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七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无明确规定任期。,28(17分)阅读材料,加深对罗斯福新

8、政的认识。 材料一:罗斯福在有名的就职演说中把旧“四大自由”改成了新“四大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观念把社会平等定为一项原则,就是说,在一个这样富有的社会还有赤贫现象是不合理的,非正义的。消灭这种不合理现象是政府和社会的目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体现“免于匮乏”观念的措施。(8分),缩小贫富差距,必修二P116-117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禁止兑换黄金和出口黄金 增发钞票解决货币短缺 成立联邦储备银行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 (2)恢复工农业生产: 通过农业调整法,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通过全国工业复

9、兴法,建立公平竞争和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3)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即以工代赈)。 (4)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保护劳工权利 (5)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材料二: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是一个政策机关了 罗斯福总统1937年2月演说,黄德禄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 材料三: 1935年 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 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7年4月 支持全国劳工关系法 1937年5月 支持社会保险法 1937年7月 国会未能通过

10、罗斯福最高法院改组计划 根据(美)麦克洛斯基美国最高法院改编,(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阐释罗斯福所说“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则不然”。(4分),支持、协助,罗斯福:果断放弃自由主义政策,推行新政。,最高法院:屡屡判决新政立法违宪,政府:有志之士被安置在政府各部门进行改革试验,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和调节,(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三反映的罗斯福与最高法院的斗争。(5分),材料三: 1935年 判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 1936年 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7年4月 支持全国劳工关系法 1937年5月 支持社会保险法 1937年7月 国会未能通过罗斯

11、福最高法院改组计划,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新政法令的出台,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一定程度上摆脱经济危机。 国会未能通过罗斯福的最高法院改组计划,表明总统权利的扩张仍然不能突破相互制衡的原则,变式训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 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1)材料1中的“历史悲剧”指的

12、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必修二P110_111 “历史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材料2: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2)据材料2,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

13、“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7分),特点:政府干预经济; 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材料2: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3: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除了包括延长一些住房贷款者丧失住房抵押赎回权的期限、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内的总值600亿美元的挽救经济计划外,奥巴马还打算将税赋负担移转到高收入者,改变已实行20多年的管制松绑政策方向,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并且重新检视美国的自由贸易协议政策。 (3)据材料2、3,美国的罗斯福总统、竞选中的奥巴马在应付严峻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 (5分),如: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关注社会保障;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机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