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急救常识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907830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急救常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现场急救常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现场急救常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现场急救常识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现场急救常识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场急救常识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急救常识ppt课件(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场急救常识,一、现场急救的意义,人们曾经将抢救意外伤害、危重急症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缺乏现场救护知识和对现场救护的重要性及可实施性的认识,往往会使处在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宝贵的抢救时间。这段时间也被医学界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间”。,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猝死,是危及人的生命最紧急、最危险的情况。人类猝死87.7%发生在医院以外,没有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猝死人员有 35 -40 % 如经现场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挽救生命。因此,为要要使病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就必须在心博呼吸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

2、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疾病、创伤、中毒、溺水、电击、窒息、严重过敏反应等都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呼吸心跳停止8秒后出现脑缺氧症状,30秒后昏迷,60秒脑细胞开始死亡,6分钟全部死亡,10分钟不可逆转的死亡,因而医学上定义4-5分钟为抢救的“黄金时间”。,创伤的急救也是一个现场急救的过程,在创伤的第一现场如果能规范及时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将极大的减少伤者的死亡和伤残,为医务人员的到来争取宝贵的时间。,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等待医护人员到现场抢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只要抢救及时、正确、有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痛

3、苦、伤残和死亡。,“生命链”,“生命链”是近几年来才在国际上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急救专用名词,但它很快被社会、专家和公众接受。它是针对现代社区、生活模式而提出的以现场“第一目击者”为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而组成的“链”。“生命链”普及、实施得越广泛,危急病人获救的成功率就越高。,“生命链”,“生命链”(Chain of Survival)有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即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生命高级支持。生命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进行得及时、充分,效果就越好。,早期通路(呼救):,及时呼叫急救电话“ 120”,在遇有紧急事件时:火警119、匪警110 ,报警时需告之:

4、 (1)意外发生地点;现场可联络电话; (2)报案人姓名; (3)发生意外原因患病、受伤者数目; (4)伤员情况:清醒程度、呼吸状况、脉搏 情况、有无出血?,二、现场急救常识,(一) 止血 (二) 包扎 (三) 骨折固定 (四) 简易搬运 (五) 心肺复苏,(一) 止血,无论是哪一种创伤一般多会有出血,这是因为来自血管内的压力使血液流出。出血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微血管出血。动脉出血时,鲜红色的血随心脏的收缩而大量涌出,呈喷射状,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尤其是四肢大的动脉出血,如不及时止住,很快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静脉出血时,暗红色的血缓缓流出,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逐渐增多,如不及时止

5、血,逐渐形成失血性休克。微血管出血只是渗血,常可自行凝固止血。,人体自身具有止血凝血的生理功能。在受伤出血时,血管断裂端会自行收缩,减少失血,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因为出血而激活,加速凝血的过程,使血形成凝块,像栓子一样堵住血管出血的通路。伤口血流越慢,越易形成血凝块而止血,反之亦然。,正常成人一次流失500毫升血液对身体影响不大(例如一次献血量可达200400毫升),但失血超过2000毫升,后果就很严重了,剩余的血不能保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造成生命危险,必须快速正确止血。,如何判断出血的量呢?,当出血量超过800毫升时,病人出现口渴、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湿冷、心慌,脉搏快达每分钟100

6、次以上。继续失血大脑的血供减少,出现头昏、眼花、晕厥、四肢无力,严重的出血病人出现休克、血压下降,很快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下面介绍正确的创伤止血方法。,小伤口止血法,只需用清洁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盖上消毒纱布、棉垫,再用绷带加压缠绕即可。在紧急情况下,任何清洁而合适的东西都可临时借用做止血包扎,如手帕、毛巾、布条等,将血止住后送医院处理伤口。,静脉出血止血法,除上述包扎止血方法外,还需压迫伤口止血。用手或其他物体在包扎伤口上方的敷料上施以压力,使血管压扁,血流变慢,血凝块易于形成。这种压力必须持续515分钟才可奏效。较深的部位如腋下、大腿根部可将纱布填塞进伤口再加压包扎。将受伤部位抬高也有利

7、静脉出血的止血。,动脉出血止血法,指压法,方便及时,但需位置准确。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的上方,用力压住血管,阻止血流。经过指压2030分钟出血不停止,就应改用止血带止血法或其他方法止血。 适用于头部、颈部和四肢的大出血。,其他止血方法,(二)包扎,包扎可保护伤口,减少感染,为进一步抢救伤病员创造条件。其基本的要求是动作要快、且轻,不要碰撞伤口,包扎要牢靠,防止脱落。包扎材料常可用绷带、三角巾或毛巾、手帕、布块等。,常用绷带包扎法,常用三角巾包扎法,(三)骨折固定,骨折通常用夹板固定,夹板一般用木料、塑料、铁器等制成,也可就地取材用竹竿、树枝、木棒、木板等代替夹板,临时固定。,常用骨折固定方法,(

8、四)搬运,搬运伤员可根据伤病员的情况,因地制宜,选用不同的搬运工具和方法,搬运时注意搬运体位,动作要轻且迅速,避免震动,尽量减少伤员痛苦。,徒手单人搬运:扶持法、抱持法、背负法。 双人搬运:椅托式、轿扛式、拉车式、平卧托运法、椅式搬运。 制作简易担架搬运: 在没有担架的情况下,可用椅子、门板、毯子、衣服、大衣、绳子、竹竿、梯子等代替担架。,扶持法:扶着行走;左手拉着病人的手,右手扶住病人腰部慢攒行走。此法适于病人伤势不重、神志清醒时。,2.抱持法:救护者一手抱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将伤者抱起。若伤者还有意识可让其一手抱着救护者的颈部。,3.背负法:多用于伤者不能自行行走,救护人员只有一人之时。对

9、于失去意识神志不清的伤者,可采用交叉双臂紧握手腕的背负法。这样可以使伤者紧贴救护者,减少行走时摇动能给伤者带来的损伤。,4.椅托法:两名救护者面对面分别站在伤者两侧,各伸出一只手放于伤者大腿之下并相至握紧,另一只手彼此交替搭在对方肩上,起支持伤者背部的作用。,5.桥扛式:如图中做好手势。充当桥梁的作用。然后抬起病人。,6.拉车式:一两名救护者,一个站在伤者的头部两手伸于腋下,将其抱入怀中;另一人站在伤者的两腿之间,骨不连,抱住双腿。两人步调一致将伤者抬起运走。,脊柱骨折病人正确搬运方法,现场处理原则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绝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

10、。一定要就地固定。不得轻易搬动伤员。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个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脊柱骨折必须高度重视,不正确的搬运方法可加重脊髓损伤,甚至引起脊髓完全断裂,导致终身残废。因此,必须让病人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搬运时让伤者两下肢靠拢,两上肢贴于腰侧,并保持伤者的体位为直线。在现场做好固定后再进行转运,并在护送途中严密观察,切忌使脊柱过伸或过屈的搬运动作,以免导致或加重脊髓的损伤。,脊柱损伤的病人在运送中应使用硬板床、担架、门板,不能用软床。禁止1人抱背的方法进行救护和转运,应采取3人搬运法,防止加重脊柱、脊髓损伤。,(五)心肺复苏,CPR,单人心肺复苏徒手的程序,(简称A、B、C)与操作如下:

11、A.开放气道(assessment+airway) 从判断意识是否存在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B.人工呼吸(breathing) 口对口吹气。 C.人工循环(circulation) 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CPR急救简易三步骤:,1. 拨打电话 先检查患者有无意识。若无意识,请拨打120,然后回到患者身旁。大多数急救中心调度人员能提供CPR指导。,CPR急救简易三步骤:,2 吹气 将患者头部往下倾斜,听听有无呼吸。若无正常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隆起。吹两口气,每次持续1秒。,CPR急救简易三步骤:,3 压 若患者仍无正常呼吸、咳嗽或不动,就

12、应该开始进行胸腔按压。在两乳头之间处向下压至1.5 - 2英寸,以100次/分钟的速度下压30次, 速度要保持在每秒1次以上。,CPR急救简易三步骤:,持续进行两次吹气和30次胸腔按压,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注意:单人和双人CPR的速度应保持一致。 若进行双人CPR,一个人进行对嘴吹气时,另一个按压者应停止按压。,CPR的并发症,呕吐是CPR最常发生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开始呕吐,可以将患者的头转向一边,清除呕吐物并止住呕吐,接著继续CPR之步骤。 患者将疾病传染給救援者的情形极端的少見,大部分心跳停止的案例会发生在家中,亲属或是朋友將会是唯一可給予CPR的救援者。就算是給予陌生人CPR的紧急处理,发生传染的比例仍是极低。目前也沒有任何文献显示爱滋病可能经由CPR传染,换句話说,CPR是很安全的,请不用太过担心传染病的問题。,授课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