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188413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三、学情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词对高一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同时,教学中应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四、教学方法:采取情景-探究-感悟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学理念,通过讨

2、论、讲故事、看漫画、读诗词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高效课堂。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手段,但又不拘泥多媒体,有板书、讨论等。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很高兴今天能在咱们高一7班给大家上这节公开课,当我接到通知的时候,我觉得不错哦,这可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啊!但是老师今年带高三,大家知道,还有半个月,你们的学哥学姐们就要带着自己的梦想走进高考的大门,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他们很累,老师们为了帮助他们实现理想也非常辛苦,每天都要上大量的课,还要备课,还要做更多的练习题、模拟卷,还有班级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需要老师去做,于是我有了困惑: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面对这样好的展示自

3、我的机会,和马上就要实现梦想的我的那些学生们,我该怎么办呢?我知道,我不能退缩,我必须而且一定能解决好这个困惑,于是在不影响我的学生情绪和成绩的前提下,每天克服困难,在仅有的闲暇时间就来准备一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终于今天我很自信地站在这里为同学们上这节课,希望大家能够欢迎哦!好的同学们,遇到困难一定要解决,那你们每天有没有自己的困惑呢?你觉得你从早起到放学回家这一天里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呢?自己如何解决这样的困惑的呢?大家每组先讨论然后来谈一谈。每组分别出一位代表回答。我们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矛盾,矛盾即对立统一,其实,我们身边的这些困惑就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结

4、合大家身边的具体矛盾,我们来进入今天的学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新课讲授:每个人每天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人生的各个阶段也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在孩童时期,有着成长的烦恼;在青年时期,有着学业的收获与就业的选择;在老年时期,人们有着对生命的渴望与病痛的折磨。于是人们想着是不是有着这样一个地方,没有伤痛、没有困惑、没有纷争的和谐世界呢?好,下面请同学们阅读P69正文部分,然后结合问题各组讨论。所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想的“世外桃源”既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们的“美好”愿望,但是世外桃源找不到,事实告诉我们,矛盾是回避不了的,因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的含义:矛盾

5、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承认矛盾分析揭露矛盾既然矛盾我们是回避不了的,那么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看屏幕!所以,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老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是回避矛盾的表现呢?学生举例,教师归纳总结: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抄袭作业,不懂装懂。矛盾的特殊性下面,咱们做一个小游戏,全班同学把你的双眼紧闭,认真听同学朗读课文,要做到边听边思考!刚才你们听到是谁在朗读啊?听力不错哦!为什么呢?音色有不同啊!内容听清楚了吗?“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

6、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个矛盾中的不同方面。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呢?每个矛盾有每个矛盾的特点,都不一样!r再次闭眼,找第二名同学朗读P70正文部分。刚才你们听到是谁在朗读啊?为什么不是刚才那名同学了呢?音色有不同啊!听力真的不错哦!太好了,每个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每个矛盾都有其自身的特

7、点,两个同学音色的不同,其实这就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而刚才那名同学指出了,矛盾的特殊性有三方面表现,都是什么呢?下面分组讨论,这三个方面,并举事例说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在分析种情形时,大屏幕出现两首诗:“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第二种情形,可以举人生的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的各个阶段。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第三种情形时,举例:学校的教学就是矛盾双方,教:输出知识,学:输入知识。生产与消费也是矛盾双方,生产者,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缠,迫

8、不及待,只有一个原因:把瓜卖出去并卖出好价钱获得商品的价值。而消费者,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四,不慌不忙,只有一个原因:以较低价格买回称心如意商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看来大家对矛盾特殊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针对矛盾特殊性我们该怎么办呢?比如同样的这节课,我要是在高三的话肯定不能这样一点一点讲,而对你们呢,那就得需要一步一步,慢慢的分析每一个观点。屏幕展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机应变,对症下药,看人下菜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等。所以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

9、析。教师总结:出示各种三角形的图片: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它们各自的特殊性包括有三角形的特点:三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度。又包括各自单独具有的特点:如三条边相等,或两条边相等,或各不相等,三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或钝角,或三个角都为锐角,等等。可见事物的矛盾不仅具有特殊性也叫个性,而且同类事物矛盾又具有共同点,具有共性,也就是普遍性。请同学们阅读P71-72并讨论,各种三角形的共性和个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

10、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每个三角形的特殊性、个性中包含了普遍性、共性,普遍性、共性存在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个性表现出来。没有每个三角形的存在,也就没有了三角形这个事物了。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仅是互相区别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的,我们称之为辩证统一的关系。那我们能不能说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呢?我们再看一个小例子:有的同学认为,一篮子水果,里面有香蕉、苹果、西瓜、桔子等,这不就是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了吗!大家思考这名同学的观点对吗?很明显,这名同学把个性共性和部分整体的关系给弄混淆了,整体是部分的相加,而共性是个性的共同属性一,香蕉、苹果、西瓜、桔子等,都

11、具有水果的所应有的属性,比如含果酸、味甜、糖类,富含维生素等。好,同学们,我们再来分辨一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呢?水果与苹果、梨、桔子相比,水果是共性,苹果是个性。但苹果有好多种类,如青苹果、黄元帅、红富士等。这时苹果是共性,而红富士等是个性。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有重要意义。下面同学们一起阅读P72的第二自然段,你能找到哪个是共性,哪个是个性吗?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是共性,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个性,那么我们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就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

12、殊性的统一。这就是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看看学习到的内容,课堂练习为应对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压力,防止出口继续大幅度下滑,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决定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仍然取消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对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税收政策的哲学依据是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要重视量的积累c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D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人喜欢吃有馅的食品,由此才衍生出了世界闻名的饺子、包子、馅饼、菜团、春卷、烧麦等不计其数的美味食品。尽管形式不同,内容上都有一个共性用淀粉类食品和其他食品搭配,制作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