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1854506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散文“形”、“神”合一的艺术特色。、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一、导入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艳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常常是热情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漫步“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先生要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那么,秋天呢?我说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

2、,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由此可见,文学作品,常常是客观现实和作者的主观感受的统一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贵在“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板书: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二、学生自读要求:全身心投入地读这篇课文。三、探讨课文内容、讨论:本文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在作者笔下,“故都的秋”这个客观

3、现实呈现出什么特点?明确:总领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是通过哪些景象的刻划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明确:主要是刻划了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板书: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品味词句,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明确: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一椽破屋”、“破壁腰”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

4、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写秋蝉“衰弱”、“残声”。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我们不妨来找一下,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统观整篇课文,作者除了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展现“故都

5、的秋”的“清”、“静”、“悲凉”之外,开篇和结尾还用了怎样的写法?明确:对比。其目的是抑彼而扬此,突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从而表达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关于这篇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一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教者认为:本文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开头就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饱尝一尝”;在的结尾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生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作者为什么不用明快的笔

6、调来颂秋呢?郁达夫,三岁丧父。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此文写于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这种感受在当时其它人的作品中也有痕迹。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不也有哀愁吗?由此可见,散文的鉴赏,既要读懂作者笔下的客观现实,又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生活经历。现在我们再来找找,“故都的秋”到底在哪里?心中有秋,笔下才有秋。作者写作是这样,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也是这样,只有用心感悟,才能心中有文,心中有情。四、熟读成诵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文字背出来。【板书设计】故都的秋郁达夫读懂客观现实体会思想感情秋院清、静秋槐秋蝉悲凉秋雨秋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