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研究性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要点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74166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研究性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研究性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研究性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研究性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研究性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研究性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研究性教学及其典型案例分析要点(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研究型教学 及其典型教学案例分析,,第一部分 不确定性知识观的变革,一、确定性知识观及其大学教学危机 (一)确定性知识观的涵义 1.什么是知识观 知识观是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 知识观是对这种认识的认识,是“元知识”,但这不够深入。 知识观是一种信念化的元认知。 2.什么是确定性知识观 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所表述的内容是确定不移的真理,知识的涵义与其表达的事物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孔德(Comte,A.) 按照思维方式的不同把人类知识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从神学阶段发展到形而上学阶段,然后再发展到实证阶段” 神学阶段 形而上学阶段 实证阶段 共同特征:对知识深信不疑。 确定性

2、知识观有这样几个特征: 一是客观性 二是正确性 三是一元性 四是恒常性,(二)确定性知识观的教学危机 1误将信息当作大学教学的目的 2使学生形成了错误的知识信念 3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不确定性知识观的意涵 (一)不确定性观的澄明 1源于大学教育的要求 中小学基础教育 基础知识(共识性、定论性、稳定性) 大学高等教育 前沿知识(争议性、问题性、个体性) 就大学教育的本质而言,必须凸显知识的前沿性,而前沿性就意味着不确定性。,2来自知识学的证据 欧氏几何: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非欧几何: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 双椭圆几何: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180。 乘法交换律:适用于一维数

3、适用于二维数 不适用于多维数 物理:测不准原理(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 化学:贝鲁索夫扎孛廷斯基反应” 克莱因:数学:确定性的丧失 华勒斯坦: 知识的不确定性,3源自哲学的解释 彭加勒:原理不过是一种公约。 费耶阿本德:很难说理论的真实性是确定的。 利奥塔:反对“大叙事”。 罗蒂:“无镜的哲学” 13,解释哲学、教化哲学,“小写的哲学”。 他说:“没有本体或本质的世界”;“没有与实在相符的真理”。,(二)不确定性知识观的涵义 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反映。 它有三层涵义: 一是知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一定是真理性的,它具有不完备性,甚至存在错误; 二是“不一定”

4、表明这种反映可能是真理性的、也可能不是,“不确定性”并不是“否定性”; 三是知识所反映的并不一定都是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甚至人为建构的世界都是知识的对象(其不确定性更强)。,不确定性知识观的特征: 一是主观性 二是可错性 三是多元性 四是暂时性,三、不确定性知识观对大学教学变革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重构:以培养理性为主 对于不确定性教学而言,关键不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而在于发展学生应对知识不确定性的能力,即理性。 知识只是发展理性的必要但不充分的前提条件,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拥有了理性。 理性是进行合理思考和判断并为其辩护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革新:以研究贯穿始终 奥苏贝尔将研究性教

5、学定义为不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教师就不要轻易将知识结论传递给学生。 (三)师生关系的转型:以积极包容为基调 要能包容学生。 要求教师要独具慧眼,能够敏锐地识别学生观点的价值与意义。,第一部分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本质,一、大学研究性教学“附魅” (一)高深化 将研究性教学“高深化”,是指将研究性教学中的“研究”理解为科学家的研究或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 如有研究者认为,“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并应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二)专利

6、化 将研究性教学“专利化”,是指将研究性教学视为某些优质大学的专利。 如有研究者认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精英教育或者说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承担主体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所有高等院校,而主要是高校中的佼佼者研究型大学。因此,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人才,开展研究性教学理应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特质。” 还有研究者指出:“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在研究中教与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应是研究型大学与普通大学的根本区别。”,(三)万能化 将研究性教学“万能化”,就是指赋予研究性教学以过多的功能。 如有研究者认为,“研究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小课题研究或项目的设计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

7、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有限的教学过程成为他们探究、质疑、思考、设计世界的开始,让问题意识去整合他们习得的间接知识经验,并使之内化为个体切身的人生经验,从而明了求生的意义,兼备创造的潜质。”,又如有研究者认为,“研究性教学以来自实践的真实问题为基础,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二、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祛魅” (一)“研究”具有多样性 “研究”本意是指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但在大学研究性教学中,其涵义远不止于此。 研究性教学有不同的层次: 研究领先的教

8、学更关注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侧重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 研究取向的教学更关注研究技能,侧重学习如何做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的掌握。 研究为本的教学更关注研究活动,注重通过研究性的活动来进行学习。 研究支持的教学更关注教学的教育学基础,侧重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研究还有不同的范式: 自然科学的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来进行,但也有自然调查和考查等,其研究的结果表现为新知识、新理论的产生。 社会科学的研究主要是就相关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与思考,其研究结果表现为新思想、新策略的产生。 工科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工程、产品、程序等的设计,其研究结果表现为新产品、新设计、新

9、工艺等的出现。 人文学科的研究主要是文艺作品的设计与创作,其结果表现为文学、艺术品的产生。 此外,教师的教学研究属于工科性质的研究,是一种项目研究。,(二)“研究”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大学教学中,“研究”在此主要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发明和创造方式。 布鲁纳:“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学生的发现同科学家的发现在性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上有别而已。 研究性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在于发现知识本身。 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学习过程,让学习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接受和记忆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

10、通过此过程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想。,研究性教学中的“研究”:“自主、持续而深入的探索”。 “探索”就是对事物进行思想或行动上的尝试性操作。 “自主”强调不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的操作,必须符合如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操作必须基于学生意愿,是学生主动做出的;二是结果必须符合学生特质,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持续”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甚至是没有终结的过程。 “深入”是指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看法。,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条件 (一)教师要进行教学研究 (二)班级规模要尽量小 (三)课程门类不能太多。 (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评价,第三部分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案例分析,案例1:提供不同的例子

11、为英雄子女加分 四川某地规定:四川某地规定,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因见义勇为牺牲了,其子女在高考中加20分。 浙江某地规定:如果买了开发区的房子,其子女在中考中加10分。 深圳规定:对于符合要求的引进人才,其子女在中考中加20分。,第三部分 大学研究性教学的案例分析,案例1:提供不同的例子 “为英雄子女加分” 四川某地规定:四川某地规定,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因见义勇为牺牲了,其子女在高考中加20分。 浙江某地规定:如果买了开发区的房子,其子女在中考中加10分。 深圳规定:对于符合要求的引进人才,其子女在中考中加20分。,案例2:提供不同的观点 “鲁迅大撤退”的思考 观点一: 鲁迅进课本其实是为政治服

12、务。 鲁迅是向“敌人”冲锋最正确、最忠实的作家。 鲁迅被推崇进课本大多为政治考量。 观点二: 去政治化后,鲁迅自身的弊端凸显 语文不是培养革命小将,而应该是教会孩子希望、爱与宽容。,观点三: 鲁迅淡出教科书 中国人的骨头会严重缺钙。 鲁迅与国民劣根性。 别有用心的“去鲁迅化”。 鲁迅被“踢”出教科书 谁来抚慰浮躁的灵魂? 鲁迅淡出教材,也是出于政治考虑。 观点四: 语文回归比鲁迅撤退更重要。 教材并非换血而是微调,突破瓶颈仅靠改教材不够。 应试教育下,教材删什么都无所谓。,案例3:激发学生深入思考 美国鼓励学生返校 中国禁止学生返校 从教育的角度看,你觉得哪种办法好! 中国制订的课程标准是最高的 美国制订的课程标准是最低的 你觉得哪种好? 全面教育 ?自由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