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课件(ppt668)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713581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PPT 页数:66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课件(ppt668)_第1页
第1页 / 共668页
发展心理学课件(ppt668)_第2页
第2页 / 共668页
发展心理学课件(ppt668)_第3页
第3页 / 共668页
发展心理学课件(ppt668)_第4页
第4页 / 共668页
发展心理学课件(ppt668)_第5页
第5页 / 共6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课件(ppt66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课件(ppt668)(6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及其研究策略,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简介 第二节 研究策略:基本方法和设计 第三节 研究策略与发展研究,1 简介,发展的概念: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系统指变化是有序的、模式化并且相对持久的。它包括变化与稳定两个方面。 发展的原因: 1.成熟:个体按照遗传基因中预先设定的生物程序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 2.学习:由个体的经历或实践导致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发展学家追寻的目标: 1.描述现象:常态发展(大多数人的发展特点)和特殊发展(个体差异) 2.解释原因:为什么发展? 3.预测结果: 4.控制行为/优化发展:利用研究结

2、果帮助人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发展的特点,.发展是一种持续性的和渐变的过程; .发展是一种整体的过程,生理、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发展具有可塑性,也可能发生突变; .发展受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2 研究策略,收集数据的方法: 1.自我报告法: 访谈法 问卷法: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儿童)的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以及获得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结构访谈或问卷,要避免社会赞许或惩罚效应而导致结果不真实准确 临床法:与访谈相似 2.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下,不加干涉或控制,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行为进行研究。,3.个案研究法: 4.人种

3、志研究法: 5.心理生理学方法:,研究设计探寻关系,相关设计: 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可通过平衡抵消、顺序随机化技术解决顺序效应(练习、疲劳效应),而遗留效应只能使用被试间设计。A-B-A-B时间序列设计适用于单个或单组被试。 被试间设计:可以通过随机分配或匹配技术解决组间的个体差异。 混合设计: 跨文化设计:,3 研究策略与发展研究,发展研究设计: 横断设计: 追踪设计:主要用来研究两个问题,一个是描述总体的平均发展趋势;一个是描述不同个体间发展趋势的差异。它可以合理地推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横断设计则不能。统计方法有: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层线性模型、潜在变量发展曲线模型(

4、LGM)。 序列设计/聚合交叉设计: 微观发生设计:,三、具体的数据收集方法 常见的三类: 自我报告:日记、访谈或问卷 行为测量:测验或其他行为测量法 观察:自然观察法与实验室观察法,优点:可以较好地描述行为; 被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可以在现场观察记录行为,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客观、全面、准确 缺点:缺少控制;观察者偏差;不深入,4.优点 较灵活,谈话双方可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寻找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资料。 使用面广,对儿童、成人甚至文盲都可使用。 能比较有效地收集人们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料,还可以观察访谈对象在访谈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了解访谈对象的动机和情绪。,5.缺点 对访

5、谈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 访谈者的观点容易影响被访谈者; 访谈工作效率低,既花钱又花精力; 对于敏感性、隐私性的问题,不易获得真实的信息。,(三)问卷法 1.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以获得心理研究活动的规律。 2.特点:书面提问,3.优点: (1)比较客观统一,效率比较高,标准化程度高,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 (2)结果统计高度数量化、规范化; (3)费用低; (4)问卷不计名,质量有保障。,4.缺点 不灵活; 容易产生废卷,如请人代答、随便答题、漏答等常见问题; 只适合于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信用或主观性问题,

6、收集到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四)测验法 1.通过测量量表,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数据资料,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 2.特点:被试通过测验来测量能力、技能、知识、潜能或生理反应,3.优点:测量客观、标准化;避免主观性 4.缺点:灵活性差;对主试的要求高,难以进行定性分析;不能深入考察态度或行为机制;可能受练习、测验经验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五)实验法 1.通过严格控制的、可以重复的程序,操纵变量,考察一个(些)变量对另一个(些)变量的影响。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组、控制组,2.分类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严格控制条件,控制严格

7、,容易重复,但生态效度低(不易推广),随机选择与分配; 现场实验:在学校、家庭等日常生活条件下有限度地控制条件,控制严格性低,结论可推广; 自然实验:不能随机分配被试、不能严格操纵变量,如高等教育组与非高等教育组、自然灾害受害者与非受害者的适应性等。实际上是相关研究,3.优点: 可探测因果关系 可重复 4.缺点: 人为性强,生态效度低; 探讨的变量有限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的生态化:现场研究(观察、实验等) 研究手段现代化:计算机、观察实验设备的运用 研究方法的综合化,1发展的过程 development processes,Change-stability: change

8、is quantitative or qualitative 量变(小树大树) -质变(毛毛虫蝴蝶) and integrated or modularized(整体-模块) ?,2 发展领域 aspects/domains of development,Physical development: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成长、动作技能和性等生理发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感知觉和学习、记忆、智力、语言和思维等认知发展。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情绪、气质和依恋、自我和社会认知、性别差异和角色、攻击行为、利他主义和道德等社会性发展。,3发展的分期 per

9、iods of development,Infancy(受精卵-出生) Toddlerhood(0-3岁) Early childhood(3-6岁) Middle childhood(6-11岁) Adolescence(11-20岁) ,4发展的原因,内因-外因 人是主动 or 被动? Heredity/genetics and environment:遗传基因决定了发展的可能范围,有效环境能够限制或引导发展 Environment =家庭环境(父母和长辈、兄弟姐妹)+学校环境(老师和同伴)+社会环境(媒体、文化习俗),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一、研究设计及其性质分类 1.一种开展研

10、究的计划:如何回答问题?如何选择被试?如何收集和解释数据?如何得出有效的结论? 2.质的研究设计: 个案研究:对单个人的研究 人种志研究: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参与观察对某种文化的深度研究,3.量的研究设计: 相关研究:旨在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统计学关系的研究设计 因果研究:实验设计,旨在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基本的研究设计形式,二、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明确研究目的 确定研究变量与观察指标 选择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 确定收集、整理数据及统计分析的方法 制定研究实施计划,三、发展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 (一)横断研究、纵向(追踪)研究与聚合交叉(序列)研究 (二)程序、优点

11、、缺点(见下表),图示,被试年龄(岁),0,2,4,6,8,10,2002,2004,2006,2008,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区组效应,测查年代,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家眼中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节 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发展观 第四节 其他发展观,第一节 关于心理发展争论的基本问题,理论 一套用来组织、解释和预测数据或事实的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 发展心理学理论 逻辑上相关的概念或观点体系,用来描述和解释发展,预测特定情境下会发生哪些行为 假设 对现象的可能的解释,用来预测研究的结果,可以被进一步的研究所检验,一、先天和

12、后天:遗传与环境哪个更重要? Nature or nurture 遗传:从生物学父母得到的生理特征或天赋 环境:出生前和出生后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同伴、学校、社区、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观点影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 一般观点:同时影响,更关心二者如何相互作用,二、主动和被动:人们在他们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一)发展的机械模型: 把发展看作对刺激的被动的、可以预测的反应,人们象机器那样对环境作出反应。 洛克的“白板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认为发展是机体自身发动的、依据不同质的发展阶段依次进行的,人不只是反应,还会主动行动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三、连续性和间断性 (一)发展的

13、机械模型 认为发展是连续的,要经历相同的过程,从后期行为可以预测早期发展,强调量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种类。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二)发展的组织模型 强调质的变化,认为发展可分为一系列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种类的发展问题,会发展起不同种类的能力;每个阶段承前启后。佛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 的 理论。,(三)平衡论 儿童与环境影响的双向性或相互影响 (四)当前的争论 强调行为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而不强调大的发展阶段;重视考察在每个阶段哪些种类的行为是连续的或非连续性的,以及包括了哪些过程,发展理论,Psychoanalytic theories: Freuds psychosexual th

14、eory Eriksons psychosocial theory,Cognitive theories,Piagets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theory Vygotskys sociocultural cognitive theory Information-procssing theory,Behavioral & social cognitive theories,Pavlovs classical conditioning Skinners operant conditioning Bandur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thol

15、ogical theory 习性学理论 Bronfenbrenners Ecological theory 生态学理论 An Eclectic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折中理论取向,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一)基本观点 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决定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性:可以给个体带来舒适感受的一切倾向,不仅指性的需要,而且包括饥、渴等方面的生理需要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无意识的本能;快乐原则 自我:意识结构;现实原则 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伦理原则 文明的产生与超我,人格发展阶段论,根据

16、里比多的发展或变化,分为五个阶段: 1.口唇期(01.5岁)儿童的快乐集中在嘴: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为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2.肛门期(1.53岁)儿童的快乐集中在肛门排便习惯的培养 3.性器期(36岁)儿童的快乐集中在生殖器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4.潜伏期(6青春期) 相对平静的时期,此前的各种感受相对遗忘 5.生殖期(青春期以后) 产生性冲动,要从父母那里独立,容易产生与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四)评价 1.阶段思想,教育原则 2.泛性论倾向,将儿童的个别倾向普遍化,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理论,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 (一)人生八阶段 1.婴儿期(02岁):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早期(24岁):自主对羞怯、疑虑 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 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712岁):勤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