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化二防治职业病培训课件(2014.4)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9833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炭化二防治职业病培训课件(2014.4)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炭化二防治职业病培训课件(2014.4)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炭化二防治职业病培训课件(2014.4)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炭化二防治职业病培训课件(2014.4)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炭化二防治职业病培训课件(2014.4)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炭化二防治职业病培训课件(2014.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炭化二防治职业病培训课件(2014.4)(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严格贯彻职业病防治法 张万成,防治职业病危害 保护劳动者健康,2014年5月,一、概述 1、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这一目录规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等共10类115种疾病。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而产生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职业病。职业病必须是列在职业病目录中,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按照职业

2、病诊断标准,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职业病,得了职业病目录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职业病。,一、尘肺 13种 二、职业性放射疾病 11种 三、职业中毒 56种 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种 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种 六、职业性皮肤病 8种 七、职业性眼病 3种 八、职业性耳鼻 3种 九、职业性肿瘤 8种 十、其他职业病 5种,职业病名单(10类115种),2、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涉及有毒有害品企业超过万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亿人,有两个职业病集中的重点人群:一是约亿名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农村进城务工的流动劳

3、动者,二是亿名在乡镇企业从事工业劳动的农村劳动力。在现阶段,这些人群既是我国的劳动力主体,也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 我国的职业病形势十分严峻,对职业病的防治和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极不适应,职业病已经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在全国报告的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到80%,其他急慢性中毒约占20%。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累计报告尘肺病例58万多人,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尘肺病人的总和。其中已经有14万多人死亡,现有患者44万多人。 有关专家同时指出,由于现在厂矿企业劳动者的体检率低,报告不全,因此估计实际发病要比报告的例数多10倍,尘肺病实际发生的病例数不少于100万人。 近几年

4、来,我国各级卫生部门正在加强职业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使越来越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获得基本的职业健康保障。,目前我国职业病防治还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 用人单位未履行职业病防治法定义务; 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政府部门片面追求,忽视劳动者健康及其权益保护的现象比较普遍; 监管体制不畅,部门之间监管职能分散,缺少协调配合,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职业病防治能力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低下; 多种原因导致劳动者维权艰难。,3、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用人单位,义务: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 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 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 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场

5、所、培训教育) 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 职业病报告义务 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 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 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 未成年工、女工保护,权利: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 获得职业卫生防护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 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 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 批评、检举、控告 参与民主管理 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 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一)生产工艺

6、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铅、汞、苯、一氧化碳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 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

7、合理的工具等,(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散发的有害因素所致的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

8、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石油天然气行业常见有毒有害物质 一、粉尘类 电焊烟尘、煤尘(煤矽尘)、磺化酚醛树脂粉尘、重晶石粉尘、岩芯尘、混合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放射线 三、化学物质类 苯 、甲苯、硫化氢、甲醇、甲醛、环氧乙烷、盐酸、汽油、乙二醇 、氨、四氯化碳 四、物理因素 噪声、高温 、微波,作为呼吸器官,做呼吸动作,肺和各级支气管系统经肺通气和肺换气,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再经循环系统把氧气输送给全身各器官组织利用。,肺的功能是什么?,防范尘肺病,(一)粉尘,开发事业部塔中作业区,目前全国尘肺病患者累计超60万人,每年死亡60008000人。煤炭系统患病率最高,占全国尘肺病总数40.

9、43。,开胸验肺,自打2004年6月,农民工张海超到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后,他先后从事过杂工、破碎、开压力机等有害工种。工作3年多后,他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郑州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这位28岁的年轻人只好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举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最终企业向他赔偿61万余元。,开发事业部塔中作业区,(一)粉尘分类 1无机性粉尘 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 金属性粉尘:如铁、锡、铝等及其化合物 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金刚砂等 2有机性粉尘 植物性粉尘:如棉、麻、面粉、木材 动物性粉

10、尘:如皮毛、丝、骨粉尘 人工合成的染料、农药、合成树脂、炸药和人造纤维等 3混合性粉尘(为生产环境中最常见粉尘),一、疾病概述,(二)概述 矽肺病:人体长期或大量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种职业性尘肺病。 病状:呼吸短促,胸口发闷或疼痛,咳嗽,体力减弱,常并发肺结核症。 治疗:目前无理想治愈方法,该病死亡率极高,潜伏 期短则数年,长则20年。 诊断方法:只有通过X线检查发现。 长期接触粉尘是确定本病的重要线索。,硅沉着肺 尸检病理大切片 肺体积增大 切面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空洞形成 广泛肺纤维化 代偿性肺气肿,矽肺(silicosis of lung) 肺体积增大 切

11、面见多数灰绿色黄豆大小 圆形结节,结节周围为 致密的纤维组织,尘肺病人的肺标本,三、防范措施 防尘是关键。改革生产工艺、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维护检修等综合性防尘措施。 防护是手段。定期监测空气中粉尘浓度并改进, 凡有活动性肺内外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 不宜矽尘工作。 加强员工定期体检,包括线胸片。 矽肺患者采取综合措施,脱离粉尘作业环境, 加强营养和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并发症。 餐饮:多吃滋养肺阴化痰的食品或药物, 如猪血鸭血、梨、木耳蘑菇等,生活清淡一点。,四、生产性粉尘危害的预防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完全可以预防 国家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总结出 “革、水、密、风、护、管、查

12、、教”八字经验,取得很大成就。,(1)革(技术革新) 改革工艺、革新生产设备 防目粉尘危害的根本方法 (2)水(湿式作业) 控制粉尘扩散 (3)密(密闭尘源) 防止粉尘外逸/飞扬,(4)风(通风除尘) 使含尘空气按设计方向自然排出 (5)护(个人防护) 戴防尘口罩、送风头盔、穿防尘服 (6)管(加强管理) 从组织制度上保证防尘工作经常化。 职业病防治法 尘肺病防治条例 (7)查 加强对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 加强对生产环境粉尘浓度检测、监督检查,(8)教(宣传教育) 法律法规 了解粉尘危害 尘肺病防治基本知识 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关键 防尘/降尘,(二)高温 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

13、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北京地区为30)2或2以上的作业(含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0地区的露天作业,不含矿井下作业)。 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是指近十年本地区气象台正式记录每年最热月,每月每日点的气温平均值。 常见的高温作业有哪些 根据工作地点气象条件的特点,医学上将高温作业分为三种类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等车间,陶瓷、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等。 高温高湿作业:见于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潮湿的深矿井内等。温热环境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易发生中暑。 夏季露天作业:夏季农

14、业劳动、建筑、搬运、露天交通管理等作业。,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时,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造成心脏活动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血管负担增加。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高温对唾液分泌有抑制作用。使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慢,造成食欲不振;大量出汗和氯化物的丧失,使胃液酸度降低,易造成消化不良。此外,高温可使小肠的运动减慢,形成其他胃肠道疾病。 3对泌尿系统的影响。高温下,人体的大部分体液由汗腺排出,经肾脏排出的水盐量大大减少,使尿液浓缩,肾脏负担加重。

15、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在高温及热辐射作用下,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大脑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2、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2.1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2.2 热痉挛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 2.3 热衰竭 起病迅速,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2006年7月3日晚,位于福州马尾的福建长隆纺织厂女工刘运芳晕倒在车间内,抢救无效第二天死亡。医生说,刘是因中暑死的。,福建长隆纺织厂车间,高温防护措施 (一)技术措施 (1)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