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1568942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北京八中乌兰察布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测试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从乐器的角度看,声音好当然是第一位的。但关键是,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呢?这就像问上等巧克力的味道,实在是个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的问题。不过办法总是有的,直接、正面回答不上来,可以用间接、侧面的,最现成而著名的答案是白居易在其名篇琵琶行中的那句“大珠小珠落玉盘”。然而,即使是专业琵琶界,有谁真听到过珍珠落在玉盘里的声音呢?再说,就算有人真听到过,多半也会失望的,因为“珠落玉盘”所发出的压根就不是“乐音”。那么为什么一千多年来,人们不但认可而且还无数次地引用这句话呢?我想它至少说出了琵琶在

2、发音上的三个要点:颗粒状的发音形态;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我国历来把“珠”和“玉”视为“珍宝”,或者说它们是中国人“美的理想”。在大自然中,很少有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而“珠”能接近正圆体,这恐怕是珠能引起美感的原因之一,所谓“物以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接近正圆体的珠就越珍贵,称为“走盘珠”,其可贵即在浑圆与饱满。而“玉”则致密、细腻,是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握在手里还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感,这里“温”“润”“泽”都带有三点水,这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其实珠也是一种美石珍珠贝的“结石”,它与班都有一种光彩,这光

3、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即所谓东方人的含蓄之美。说在“声音上要具备珠和玉的美学品质”,具体地也是笨拙地说,就是声音要具有圆润、饱满、结实、细腻、有分量、有光泽、水灵灵等性质。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这在修辞学上叫“通感”或“移觉”。例如,用“高”“低”和“明亮”“甘甜”来称呼和形容声音。事实上作为听觉对象的声音,并不具有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才有的明亮、甘甜的性质,之所以这样来称呼和形容,就是“通感”的原理在起作用。用“珠落玉盘”来描述琵琶的声音,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

4、通感”以“会意”。它不但在制作上,同时也在演奏上为琵琶的基本音质作了“指归”“珠玉之美”:。这话也许反过来说更有力,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其发音最具珠玉之美的,是琵琶。其实,单从制作上来要求好的琵琶声音,历来也是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的,那就是行话所说的:“尖”,指高音区的发音明亮;“堂”,指低音区的发音洪亮;“松”,指按弹时发音坚实而有分量。但由于这五条标准由来以久,可见它们是针对“丝弦琵琶”而言的,因为“钢弦琵琶”只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多年的事。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因丝弦张力小的缘故,也许在“余韵”和“声势”方面往往会感到不足,所以提出了从字面上看有点矫枉

5、过正的五条标准,尤其是那个“尖”字,越来越难以使人认可,故已有人把它改为“亮”了。但对钢弦琵琶而言,这五条标准怕的不是做不到,而是过了头。所以能把这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对怎样的琵琶声音才算好的理解,应该是有裨益的。1. 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A. 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B. 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特性。C. 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D. 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2. 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

6、美石。B. 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但细察则“绚烂之极”。C. 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D. 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会意”。3. 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B. 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C. 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D. 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答案】1. B 2. C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

7、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题干问的是: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一项是选项B,“乐音”属于听觉,“水灵灵”属于视觉,根据第二段“把一类事物的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对象上去”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选项A,是声觉;选项C,视觉;选项D,是听觉。故答案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考生要认真研读文本,然后与选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C,

8、“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文本中的没有这个意思。故答案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的观点的归纳概括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C,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故答案选C。【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

9、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小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

10、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跨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4. 对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 又不能治生商贾 做买卖B. 人多厌之者 厌恶C. 若虽长大 即使D. 一市人皆笑信 全,满5.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常从人寄食饮(2)吾必有以重报母A. (1)常常到别人家里去吃闲饭(2)我一定会有好东西来报答您B. (1)经常和大家一起去吃饭(2)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C. (1)常常到别人家里去吃闲饭(2)我一定会重重的报答您D. (1)经常和大家一起去吃饭(2)我一定会有好东西来报答您6.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11、 )A. 韩信虽然后来很有名,但当初也没表露出什么可称道的东西。B. 韩信因为人很好,经常得到大家的帮助,大家纷纷接济他。C. 韩信肯受胯下之辱,表现了他作为大丈夫的能屈能伸。D. 漂母送给韩信食物吃,又不求报答,可见她的善良。7. 翻译下列句子(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3)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答案】4. C 5. C 6. B 7. (1)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2)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

12、是希望你报答吗?(3)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C,虽:虽然。故答案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13、,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从:跟随、依附。寄食饮:蹭饭吃。(2)有以:有用来的办法”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相对,是固定结构。重报:好好地报答或者重重地报答。母:您。故答案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B,“经常得到大家的帮助,大家纷纷接济他”错。原文“人多厌

14、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故答案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辱”侮辱、“出”爬过去。(2)“自食”养活自己“哀”可怜“岂”难道。(3)“始”当初“布衣”百姓“推择”推选“厌”厌恶。【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

15、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涤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很高兴,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