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七章文艺批评受众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6534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35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七章文艺批评受众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七章文艺批评受众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七章文艺批评受众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七章文艺批评受众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七章文艺批评受众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七章文艺批评受众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批评学教程第七章文艺批评受众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文艺批评受众论,第一节 受众对文艺批评的意义 第二节 受众批评的话语表达、心理期待和价值立场 第三节 受众对文艺批评的影响,一、受众是文艺批评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 在文艺批评理论中,批评家的地位与价值是被突出强调的。我们也会常常在理论著作中看到:批评家“应该”具备怎样的条件,“应该”掌握怎样的批评标准,“应该”有怎样的修养等等。,第一节 受众对文艺批评的意义,二、受众对文艺批评的接受是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 在艺术接受理论中,对文艺作品与读者大众的关系,一向认为作家是创作的主体,读者是接受的受体。因文艺作品是“把自己的感情传达出来,使别人也受这种感情的感染”,从而达到改造别人同时改造社会的

2、目的。,三、受众的信息反馈促使批评家的批评的反思与重构 如同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一样,读者对作品的信息反馈可以促使作家调整创作的心态,审视自己的作品,重新创作出好的作品。,一、受众批评的话语表达 受众批评,是指批评的大众化。接受大众由批评的接受者转化为批评的主体,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一向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被大众的同化。,第二节 受众批评的话语表达、心理期待和价值立场,二、受众批评的心理期待 就批评家来说,因为批评家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价值追求、精神信仰。一般而言,他们不是凡夫俗子,甚至可以说他们与世俗势不两立,以此显示自己的独立不羁。,三、受众批评的价值立场 不论是受众批评的话语言说方式还是受众的心

3、理期待,都与其价值立场有关。有人认为,“传媒批评”的出现,对科学批评形成挤压与蚕食,对民族文化心理和社会审美心理造成冲击和侵害。,一、文艺批评走出了玄学思辨的空间 因为玄学思辨是将批评纳入了哲学的体系之中,而哲学所追述的人类的应然境界已被实然状态所解构。这已不是一个玄想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不再出现康德、黑格尔、老子、庄子。,第三节 受众对文艺批评的影响,二、文艺批评的专业性、权威性、理性至上得到消解 文艺批评一向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活动,而从事这一活动的是专门的理论工作者,即批评家。批评家面对的是作品,且以某一时代的价值标准对其进行品评,因此从实质的意义上来说,文艺批评是理性思维、理性活动。,三、文艺批评的价值理念、价值标准出现了相对的局面 在文艺批评中,评判文艺作品的标准一向是绝对的、定向的,既是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统一,也是恩格斯谈到的“历史的与美学的”标准。,四、作为批评主体的批评家有丧失其地位的危险 这自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观原因,在于批评家的从众心理,批评家把自己看做世俗的一员;另一方面,在于批评家的惯性心理,理性的思考方式,理论构架式的文体与大众的需求造成间隔,其文本难以为大众所接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