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实验学第一章ppt课件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56429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实验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针灸实验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针灸实验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针灸实验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针灸实验学第一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实验学第一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实验学第一章ppt课件(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 验 针 灸 学,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系 实验针灸教研室 教师:任秀君 2005、8、26,穴位的研究,穴位功能的研究(第1章) 穴位的病理反应及穴位诊断法(第1章) 穴位的结构(第1章) 穴位治病的作用机理 (经穴-脏腑相关)(第2章) 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研究(第4章) 得气的生理解剖基础(第1章) 穴位探测(第8章),实 验 针 灸 学,第一章:穴位的功能与结构 第一节:穴位的功能,穴位的基本含义和功能*,(1)感受点感受刺激感受器 (2)反应点反应病症效应器,一、感受刺激,(一)特点* 1、适宜刺激* 2、适应性 3、感觉阈 (二)临床意义,比 较,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 反射

2、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穴位 针刺等穴位(感受器) 经络系统效应器,多种适宜刺激,针刺 机械刺激 艾灸 温度刺激 水针 张力化学刺激 穴位传入神经 电针 电流刺激 激光、磁疗 强光、磁性刺激,适应性,电针易产生适应性 手针不易产生适应性,感觉阈,感觉阈值 艾灸手法电针 感觉阈宽 电针多以麻感为主 手针多以酸胀为主 激光、磁疗无意识性感受,(二)临床意义,1、防病治病 2、诊断疾病*,二、 反应病症,穴位病理反应:脏腑器官疾病通过经络的作用,在体表某些穴位出现的各种异常变化。,(一)穴位病理反应的表现形式,分三大类: 1感觉异常 2组织形态学改变 3 生物物理特性变化,1、感觉异常 痛觉过敏:自发性

3、疼痛、压痛 知热感度:上升或下降:上升 实证 下降 虚证 知热感度:脏腑病变相应经脉之井穴或原穴对热的敏感发生变化,可能升高或降低、出现左右失衡 2组织形态学改变 色泽、形态:丘疹、白斑、脱屑、瘀点、凹陷、隆起、条索、硬结: 3 生物物理特性变化 (1)穴位处导电量(电阻)及电位改变电阻电位 (2)穴位皮肤温度 皮温红外线热度检查 实证虚证,(二)穴位病理反应的临床意义,穴位病理反应是机体内部病变在体表特定部位的外在表现,它揭示了穴位与内脏之间的某种特定联系,所以临床价值很大。 两方面: 1协助诊断 2选取穴位,1、协助诊断,海氏带: 由于内脏疾病而引起的相关体表部位疼痛特点是以体节性呈现的,

4、 即某脏有病时,与其相应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的部位出现疼痛或痛觉过敏,“极点”:其中有些部分较为显著,称为“极点”。背腧穴相当于海氏带上的最高敏感区。,(1)穴位诊断的方法,1、望诊: 观察穴位上出现的各种阳性反应,作出判断 阳性反应:变色、变形、丘疹、血管充盈、脱屑(循经皮肤病的一种)、油脂 2、触诊: 探笔、探棒、手指指腹触摸压痛点、敏感点 3、电测定法: 皮肤电阻的高低(穴位低电阻特性)、导电量的高低,(2)穴位病理反应的诊断意义,良导点和压痛点的诊断意义 在急性病时相关穴位的痛阈、电阻改变为主,出现压痛点、良导点 四种情况 良导点: 弱阳性良导点:病初或痊愈可作为疑诊、随诊的观察依据

5、 阳性良导点:发生、发展或恢复中/诊断分析用穴 强阳性良导点: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穴位) 压痛点:痛程短:发病急、病重,压痛反应明显 病程长:压痛反应程度降低 急性病压痛反应的敏感程度常与病变程度成正比,因此压痛反应具有定位、定性与判别病变程度的价值。 规律: 强阳性良导点、压痛点出现在与病变位置对应的穴区 机体多种疾病存在时阳性点反应目前最主要的病症,穴位皮肤色泽、形态改变的意义,慢性病时相关穴位多见于条索、结节等形态改变 急性病、慢性病均有色泽改变 急性炎症 慢性炎症急性发作: 点片状充血、红晕、红色丘疹、脱屑、点片状白色边缘红晕,有脂溢和光泽 慢性器质性病变点 片状白色、白色丘疹、隆起,

6、无脂溢无光泽,软骨增生 慢性炎症溃疡 点片状凹陷、线状凹陷 肿瘤、占位性病变 结节壮隆起或点片状灰暗色 皮肤病、结核:糠皮样脱屑,不易擦掉,(3)诊断规律:,(1)体穴阳性反应物多在俞穴、募穴郄穴、原穴、合穴,以俞穴更明显 例: 呼吸系统 肺俞、中府(募)、孔最 心脏 心俞、神堂 肝胆 肝俞、胆俞、胆囊点(阳陵泉下一横指) 肾 肾俞等 膀胱 膀胱俞、中极(募) 肠道 天枢(大)、关元(小)募 (2)病理反应穴的数目、性状与病变性质、病情轻重有关 轻:阳性反应穴少,反应物少,软 重:阳性反应穴多,反应物多,硬 急性:压痛明显,多色泽变化 慢性:压痛不明显,形态学变化,2、选取穴位,(1)检查穴位

7、的病理反应作为针灸取穴的一种依据 临床上,不少压痛点大多与穴位的定位分经有关 例1:坐骨神经痛:臀小腿足跟的痛点,这些点大多是环跳、秩边、委中、阳陵泉、承山,根据疼痛部位在下肢后侧面:足太阳经病,下肢外侧面,足少阳经。 例2:100例冠心病人 压神堂穴 95例压痛(+) 100例正常人 4例压痛(+) 例3:新大郄穴在各类癌病人中几乎100%均压痛(+),所以定性穴诊断癌,但不定位。位置:臀横纹, 窝横纹连线中点偏外7.5分处。 例4:尿急频,伴耳鸣病人,沿肾经出现苔藓样皮损,色素沉着。 结论:心包经、心经电阻R变化心血管、精神、意识方面疾病 肺经 电阻R变化呼吸系统 胃溃疡 胃经电阻R变化明

8、显,其次脾经 (2)阿是穴以痛为俞原则的应用 (3)发现新的治疗穴位:耳穴的应用,第二节 穴位结构,得气 得气包括针感和手下感; 得气的机制包括 针感形成机制穴位感受装置 手下感形成机制穴位的效应机制,一、穴位结构的解剖特点,0.5cm穴区无特殊结构 已知结构在穴区的配布与非穴区相比有特异性 分布不同,N:90%血管(管闭N末梢)肌肉肌腱淋巴系统 特异性感受器 N末梢、N束丛 穴区非穴区 穴位是效应器和感受器明显集中的部位 组织结构不同、穴区分四类(临床常用的70个经穴归纳) 位于肌肉运动点上,用弱电流刺激引起肌肉最强收缩的点 位于躯体中线两侧浅表神经的会聚焦点上 位于浅表神经的分支部位、神经

9、丛上 7. 肥大细胞密集程度 穴区非穴区 8. 微细成分有差异,二、穴位感受装置,(一)针感的性质 (二)针感部位的定位法 (三)针感的生理解剖基础,(一)针感的性质,(二)针感部位的定位法,1、测量针感的深度 2、染色的方法 (1)铁离子普鲁士蓝反应法 (2)亚甲蓝法或墨汁法 (3)钨丝微电极法,(三)针感的生理解剖基础,1、感受装置 (1)针感点基本上分布在深部组织,偶见于皮下结缔组织中。 (2)针感点科分布于穴区的各层组织中,以深部组织较为多见。 (3)几乎所有的针感点均有神经、血管分布。 产生针感的神经结构包括:小神经束、游离神经末梢、神经干(支)、环层小体、肌索和血管壁上的传入神经和

10、某些包囊感受器。,(4)针感的形成原因与上述结构均有关,但与神经关系密切。 由于不同穴位内组织结构不同,不同的刺激方式或刺激量使被兴奋的神经纤维的数目与种类有所差异,从而产生不同针感。 (5)小神经束和游离的神经末梢是多数穴位的主要针感感受装置。 (6)针刺可以兴奋深部组织中的各类感受器 (牵张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 (7)针感形成机制 针刺机械刺激肥大细胞和其他组织损伤破裂释放组织胺、5-HT、缓激肽和慢反应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小神经束、其他感受器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给躯体感觉神经传给大脑,2、传入神经,1、分类、。(A、A和、A、C类纤维)(粗细) A:脊神经中粗的快速传导的有髓纤维 B类

11、纤维:有髓纤维,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C类纤维:细的无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缓慢 2、针刺信号可兴奋四类神经纤维 3、针刺信号主要沿着躯体感觉神经中、类纤维传导。 4、电针感以、类纤维为主传导,而手法运针针刺主要由、类纤维为主传导。,实验:,电生理方法或阻断血流法粗纤维类 () 针刺后仍有针感 硬膜外麻醉法细纤维类()针刺后仍有针感 表明针感与类、 类无关。 穴位电针类()针刺镇痛效果最好 刺激 类()导致疼痛 表明类参与针刺镇痛,3、针刺信号的脊髓通路,(1)针刺信号主要由脊髓上传至高级中枢。 (2)针刺信号的脊髓通路沿对侧脊髓腹外侧索上行,与脊髓浅感觉通路(痛温觉)传导路径相关。 (3)脊髓深

12、感觉通路:薄束、楔束参与得气的维持。,4、针刺信号的脑内通路 针刺信号脊髓丘脑丘脑皮质束内囊大脑皮质形成针感 5、针刺信号的循经传导,三、穴位效应装置,(一)手下感的生理解剖基础 手下感实质穴位部位肌肉轻微紧张性收缩 穴区肌电与主动肌电针刺得气时针处肌电活动幅度和密集程度比肌肉主动收缩时小的多,区别如下: (1)频率 穴区肌电:在55Hz和165Hz附近为多 主动肌电:在01000Hz范围内 (2)波幅 穴区肌电:通常在80300V之间,少数在400V以上。 主动肌电:可达100300mV,2、穴位肌电的本质,与施术者手下感同时出现的肌电活动可能来源于 针直接刺激肌肉引起的肌肉收缩 刺激运动神

13、经末梢引起的活动 针处自发的肌电活动 针刺刺激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分支引起的反射性活动。 机制: 小的神经束、游离的神经末梢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形成针感运动神经效应器(细纤维支配的梭内肌)肌肉轻微紧张性收缩肌电活动手下感,3、针感、手下感与针处肌电活动的关系,在肌肉组织比较丰富的穴位,针感、手下感和针刺部位的肌电活动三者有无和强弱常有规律性的关系。 “大肌电”在重度手下感和强针感时出现最多; “小肌电”在轻度手下感和中度针感时出现最多; “无肌电”在针下松空和弱针感时出现最多; 至于没有肌肉或肌肉少的部位,如头顶、耳廓、手指等处的穴位,针刺不能产生真正的手下得气感,但受针者仍有明

14、显的针感。 正常情况下,三者的关系可能是 针刺肌电兴奋传入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大脑产生针感(酸麻重胀)针处肌肉收缩产生手下感 加强针感,(二)穴位效应装置的理论,1、皮肤低电阻点结构基础 N皮脂腺说 N血管说 屏障障碍说 2、压痛点本质 3、皮下硬结本质,1、皮肤低电阻点结构基础,(1)神经皮脂腺(汗腺)说 机制丰富的神经分布及汗腺、皮脂腺开口增大,导致电阻下降 依据 组织学检查结果 植物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与皮肤电阻有密切关系 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皮肤、皮脂腺、汗腺开口增大,导致皮肤电阻下降。 事实如此:,(2)神经血管说 皮肤疾病时通过内脏躯体植物神经反对引起皮下小动脉的血管运动神经异常兴

15、奋血管收缩皮肤营养不良(血管通透性)水肿出血半坏死层 所以通电时电阻,(3)屏障障碍说 人皮肤属屏障,角化层厚高阻抗, 疾病时穴区皮肤角化层变薄或消失失去屏障功能外界与机体、体液细胞相通电流通畅导电量,2、压痛点的本质,血管栓塞微循环不畅组织缺氧纤维、脂肪母细胞增生 N末梢微环境不好 N末梢轴突肿胀 N末梢对缺氧和张力压迫敏感 粗细纤维平衡破坏 细胞器、化学物质的异常聚集 痛觉过敏,3、穴位皮下硬结的本质,深层组织出现硬结,敏感并伴有放射痛,称之为触发点。 活体检查:触发点是肌肉组织中局部变性区域。 触发点镜下观察: 肌纤维破坏,肌纹消失,肌纤维皱缩,纤维脂肪组织浸润,肌肉组织变性,结节中有肌细胞核积聚。 检测该部位的血液循环不良 实验: 实验性胃溃疡兔耳穴生发层、棘层增生,总结 以上穴位病理反应形成的诸多原因中可以看到根本原因是小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其次皮肤附属器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总 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