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企业研究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155065 上传时间:2017-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企业研究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企业研究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企业研究专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网络外部性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且技术创新的投入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我国现阶段技术创新投入水平怎样,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什么样的模型,以及在企业内是如何扩散的,另外在网络外部性下企业如何对待技术的溢出效应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搭便车”问题。 关键词:技术创新技术溢出效应网络外部性 一引言一直以来,使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资源配置的绩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即静态绩效和动态绩效。 从发展过程来看动态的经济绩效更为重要,而动态绩效的进步途径是技术的进步。随着多数的行业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竞争

2、已由价格竞争转向以产品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非价格竞争,只有具备快速产品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有价格控制能力,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与国际级大企业相抗衡,必须具备自主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能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技术创新才是企业不竭的无形资源,务实求是的技术创新才能保证品质领先,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技术创新的投入及环境现状分析 1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 1.1 技术创新人才自 96 年以来,我国大中型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为 140 万人左右。企业职工队伍的结构趋向合理。R&D 人员占职工的比重也逐渐提高。我国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和研究

3、开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不断提高,显示出企业职工队伍的结构趋向合理。但是,一方面,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主要集中在大型骨干,全国大中型企业拥有的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的总数量仍然较小。另一方面,我国企业高级专家和技术带头人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不足,高级专家中的博士数很少,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仅拥有几千名有博士学位的技术人才,要知道我国每年毕业的工科博士就有 1 万人以上,也说明我国的工科教育与企业技术创新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 1.2 技术创新经费企业科技活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购买国内技术.五项技术创新经费支出的总额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了 3000 亿元。企业科

4、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也以及国内突破 1000 亿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保持在 40-44%之间。企业技术创新经费中,科技活动经费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38%左右。同时,技术改造经费和技术引进经费所占比重则逐渐下降。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与销售收入之比达到1.7%。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额与销售收入之比绝对额也不断增长,占全国研究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也达到 40%以上。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平均投入技术创新经费、科技活动经费和研究开发经费规模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强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未来应当加大政策引导的力度,刺激和鼓励企业进一步增大对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的

5、投入。 1.3 技术创新条件建设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中大约有 30%是经费用于固定资产购置,其中 80%以上用于购买仪器设备。最近几年企业购买科研仪器设备的经费2明显增加,这一比例都超过 80%达到 85%左右。 2 企业创新活动 2.1 技术开发机构我国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开发机构正处于较大规模的调整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前半期,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数量在迅速增长,从 1996 年开始机构数量逐年减少,设立了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也从最高点的1993 年(63.35%)下降到 26.2%。这两个指标的大幅度下降,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 2.2 技术开发项目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项目数在上世纪

6、90 年代初仅 2 万多项增至目前 11 多万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接近 6 万项。总体上看,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项目大致上各占一半。 2.3 技术创新合作大中型工业企业购买国内技术的经费 40 亿元左右。同时,企业从国内技术市场购买技术的合同额达到 600 亿元左右,其中技术开发合同金额最大,表明企业通过技术市场媒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正成为重要活动模式。另外,企业从技术市场购买的金额迅速增长,反映出技术市场在配置科技资源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企业技术创新产出 3.1 专利上世纪 90 年代前半期,我国企业申请的发明专利一直维持在每年1000 项左右,1999 年全国创新大会后,企业申

7、请发明专利数量急速提升,已经达到 10000 多项。发明专利的授权数已经超过 1000 项。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发明专利的拥有数量还非常低,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外国专利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上都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授权专利,外国专利一直保持着 60%的优势。在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外国专利的占有比例更高,这已经构成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可能因素,值得注意。 3.2 新产品、新工艺近年来,新产品销售与利税贡献都持续增长,这也表明技术创新活动对企业的贡献正在逐渐加大。但在 2000 年和 2001 年这个指标又有所下降,如果排除统计定义上的问题,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产品技术含量和附

8、加值不高。微观的实证研究表明,许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主要还是集中在短平快的变形产品,技术含量高的自主技术创新产品则不多,因而新产品并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 3.3 技术标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应当发挥原来不属于各行业的重点大学、国立科研机构和各行业龙头企业在制定国家技术标准方面的作用,打破行业的垄断,积极引入全社会各种技术力量,共同为国家技术标准水平的不断提高贡献力量。 3.4 技术贸易企业在技术市场中已成为最重要的技术供给者。技术市场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来源。技术贸易数据显示出技术市场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企业成为第一大技术卖方也显示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需求

9、都不断提高。同时也成为监测企业是否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主题的重要监测指标。 4 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 4.1 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投入我国政府科技投入中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开发的经费比重较低。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来自政府的经费比例,我国也比美国低很多。据对全国 2 万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近年的统计数据,来自政府的技术开发经费资助额逐年下趋势。 4.2 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虽然政府制定一定的优惠税收政策以鼓3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但是据调查但执行情况不很理想,比较而言,上海、青岛、大连等地区这一政策执行情况较好。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来自三个方面,即税务部门的问题、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政

10、策设计本身的问题。 4.3 政府对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国家有关部门在科学研究与工程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投资建设了一批大科学工程和 200 多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已经逐步建立起实验室认证体系,已经累计有几千家实验室和检测中心通过国家认证,向全社会开放,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政府还对技术创新中介机构的发展给予了许多支持,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孵化器、大学科学园、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各种信息服务机构,以及金融、法律、培训、管理等各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所组成的创新服务体系。三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模型研究 1 技术创新模型及影响因素 Pearl 增长曲线是

11、一种典型的技术创新模型,其数学表达式为:Y=L/(1+AeBt)其中 Y技术性能指标;A,B待定参数;L技术指标的增长极限值;T时间。1Pearl 增长曲线 Pearl 增长曲线揭示了随着较长时间的技术创新,以同一类技术为基础的产品性能将沿 S 曲线趋近于该类技术的性能极限,其拐点(d2Y/dT2=0)位于 T=lna/b,此时 Y=L/2。式中参数A,B 由经验数据推算确定,不同的技术创新过程会有不同的数值。参数 A 决定Pearl 曲线的位置,而不改变曲线的形状;参数 B 则只改变曲线的形状,而不改变位置,其数值越大,曲线越陡,表明技术创新速度越快。由此可见,参数 A 取决于技术本身的性能

12、起点和极限;参数 B 取决于创新过程的人才实力(M) 、知识储备(K)、政策环境(P)、企业组织结构(S)等一系列相关因素,可表述为:B=F(M,K,P,S)。政策因素与参数 B 的关系为:B/P0;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参数 B 随着政策的完善而增大,曲线变陡,技术创新的速度加快。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表现出与政策环境因素相类似的效果,即:B/S0。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加快企业的创新速度;不利的创新组织结构将阻碍企业对其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创新速度变得平缓。 2 时间成本替代函数技术的创新速度应该总体趋于合理化,而并不是说越快越好,这里就涉及到开发费用问题。我们用中的“时间

13、成本替代函数”C(类似于无差异曲线)来说明企业如何在技术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的问题之间进行协调。纵轴表示开发成本,横轴表示开发时间。一般情况下,完成技术创新的时间越短,投入的成本越大,反之则相反。新技术开发的合理化中 V1,V2V3 为三条不同的收益曲线,表示技术创新出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不同情况下,经过折现的预期准租金总额(即销售收入超过生产和销售成本的余额) 。收益曲线斜率小于 0,是因为项目开发越早企业获得准租金的时间跨度越长,也越能够改善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从而可能增加他的市场销售份额以及市场利润份额。当企业的开发收益曲线是 V1 是,企业就要选择使得受益超过时间-成本曲线的余

14、额最大化的点,最优点是二这些率相等之处。即开发时间为 T1 处。当企业面临较多的竞争时,收益曲线将会随着竞争对手的数量增多从 V1,向 V2 移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时间也会缩短至 T2。 2 技术扩散模型及影响因素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新技术扩散的模型即以 Bass模型为基础派生出的模型,它将新技术的扩散过程看成是新老技术的替代过程,其数学表达式为 F(t)=1/1+e-q(t-t0)式中F(t) t 时刻新技术累积占有的市场份额;q扩散系数;t0新技术在市场出现的初始时刻。扩散系数4q 为参数,其大小受政策环境、企业学习能力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该模型的一阶导数为 F(t)=1+e-q(t-t0)-2e

15、-q(t-t0)由此可见,新技术将沿单调增的扩散路径(S 曲线)扩散,且扩散速度随着参数 q 的增大而加快,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周期后,新技术所占市场份额将趋近于 1。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品的性能将沿各代技术的包络线发展(见图 2)。产品性能技术发展包络曲线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技术扩散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了扩散系数 q,使新技术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其产品性能技术发展包络曲线比市场平均技术发展包络曲线更为陡峭。有效的组织结构对技术扩散的影响类似于政策环境的影响,将使企业对新技术的出现反应迅速,便于新技术更快地扩散到企业内部,并在企业内部相关环节进行高速扩散,从而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3 两种

16、影响技术创新因素的相互作用政策因素和企业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作用是相辅相承的,只有政策因素和组织方式相互协调,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和技术扩散效率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如果仅强调了政策的推动作用,而企业自身不能适时地进行企业创新组织结构的再造,将会使企业政策推动力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其结果是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引进不断。由于不利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阻碍作用较大,造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较低。因此企业实际技术发展趋势比市场平均技术发展趋势缓慢。但另一方面,良好的政策环境便于企业向外部进行技术引进,企业技术水平跃上了一个台阶;但无奈于其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企业结构对新技术在企业内部迅速扩散的阻碍,引进技术尚未能在企业内部发展成熟时,下一代新技术又成为了市场主流。企业不得不再次引进技术,但又将面临落后的局面,由此陷入了“追赶者陷阱”中。此外,如果仅强调有效的技术创新组织结构,而缺乏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将使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速度较为迟缓。 总之,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企业内部的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