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ITO触摸屏新材料发展概况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8154424 上传时间:2017-09-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替代ITO触摸屏新材料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替代ITO触摸屏新材料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替代ITO触摸屏新材料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替代ITO触摸屏新材料发展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替代ITO触摸屏新材料发展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替代ITO触摸屏新材料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替代ITO触摸屏新材料发展概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替代 ITO 触控面板新材料发展概况发布时间:2014-11-6 纳米银线与金属网格都具有比 ITO 导电性更佳、价格更低的优势,但截至目前,其中金属网格仍存在不透光、高反射、莫瑞干涉(Moire)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纳米银线的相对优势似更为品牌厂商及触控技术研发厂商所看好。随着触控面板大尺寸化、低价化的需求,以及 ITO 薄膜不适用于可挠式显示器应用、导电性及透光率等本质问题不易克服等,众厂商纷纷开始研究 ITO 替代品,包括纳米银线、金属网格、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材料,其中以纳米银线和金属网格的发展较为成熟。一、金属网格(metalmesh)技术发展概况金属网格是利用银、铜等金属材料或氧

2、化物,在 PET 等塑胶薄膜上所形成的金属网格图案。其理论最低面阻值可达 0.1 欧姆,并且具备电磁遮蔽功能而降低讯号干扰;但其所制得的触控感测器图形线幅稍粗(特别是线幅超过 5m 以上)致莫瑞干涉波纹非常明显,仅适用于观测距离较远的显示屏。较早发展的日本企业是富士和郡是,都是在 2009 年起开始生产金属网格薄膜并之后提供触控面板业者使用。富士和郡是是直接供应触控感测器甚至模组,以协助终端业者降低进入的技术门槛。除此两家之外,美国企业 Atmel 虽提供触控 IC 至透明导电膜的解决方案,但因技术发展较晚,且在生产过程屡因制程问题而影响其出货,而大陆企业受 Atmel 发展结果的影响,于是企

3、图同时强化研发与制造能力,以获得完整的解决方案。金属网格的基础技术主要可分为三种,第一为直接以金属油墨加以网印;第二为先于 PET 薄膜上涂布整面金属,再透过黄光微影制程,洗去多余成分而产生网格;第三的技术和第二类似,只是将其中的金属改成溴化银,利用化学还原成银。原本生产银盐胶卷的富士就是采用第三种方法,并成为全球金属网格薄膜的龙头业者,而其他业者,例如郡是及大陆厂家都是采用第一种技术,Atmel 则是使用第二种技术,另外也有独自开发其他技术的,例如日本企业阿基里斯(Achilles),但尚未实用化。金属网格的量产讯息,2013 年上半年,台湾厂家华硕 7 英寸平板电脑、大陆厂家联想 NB 等

4、率先采用金属网格;大陆厂家华为、日本厂家恩益禧(NEC)智能手机也先后加入,特别是后者采用金属蒸镀技术来制作。再者,2013 年也有搭载薄膜触控制程的 GFF 方案或MetalMesh 技术机种陆续推出。预期 2014 年,该技术虽仍处萌芽阶段,但在取代 ITO 的薄膜式触控面板的道路上,在中大尺寸产品领域具有潜力。虽然 MetalMesh 因为投入的厂商多,在市场中具话题性,而且价格也不贵,但至今 MetalMesh 却尚未被真正地大量生产。诚如SuperC_Touch 总经理李祥宇所指出,其问题在于未达足够的光穿透率,图形化形成细线的过程中必须拿掉 95%99%的触控感应涂层面积,导致触控

5、讯号降低 20100 倍,现今触控 IC 难以支援;其二,为了让眼睛看不到,金属线幅必须小于 5 微米,而采用黄光显影制程或精密印刷技术,但两者费用偏高。因此,欲使低于 5 微米金属线幅不断裂、解决金属反射问题、材料氧化等,都让金属网格技术备受考验。二、纳米银线(SNW,silvernanowire)技术发展概况纳米银线是透明导电材料,纳米银线的直径小,在 250nm 以下,在可见光范围下的透光性高,同时,银具有高导电性和稳定性,可运用在触控感测导电图型结构的制程中,作为 ITO 透明导电膜的替代方案。目前的触控式屏幕使用 ITO 薄膜大多色偏而发黄,而采用纳米银线为新材料便可实现几乎无色的状

6、态。在制造方法上,原来的 ITO 制程使用真空工艺,而纳米银线油墨则能够用涂布法成膜,因此可以低成本制造;再者,现有 ITO 薄膜无法抗弯曲,而纳米银线则可轻松弯曲,匹配未来挠性器件的发展需要。当触控面板尺寸大到 14 或 15.6 英英寸以上时,ITO 的使用限制就会更加明显。在 CTIMES 举办的 2013 第四届触控论坛中,厂商Cambrios 的大中华区总监 JeffreyChen 指出,MetalMesh 及纳米银线两者可量产度及成熟度应该相差不远。但如何架构完整的供应链,将是触控厂商在使用新材料与技术时,非常慎重考虑的一点,”Jeffrey 说。目前 ITO 的替代技术中以纳米银

7、线的量产化进度最快,有利于市占与价格降低。有关纳米银线的量产信息,宸鸿与厂商 Cambrios 合作开发纳米银线触控技术已经超过 3 年,其中,日本企业写真印刷加入此一阵营,将引进塑胶薄膜触控制程与卷对卷生产技术进一步整合,一同制定纳米银线触控技术的产业规格与研发,开发出更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该阵营将于 2014 年 4 月陆续量产纳米银线触控面板,规划月产能约 200 万片,初期锁定聚焦于 57 英寸的移动终端。日立化成,其纳米银线材料来源为美国 CambriosTechnology 公司,其产品结构是先在基材上湿式涂布一层纳米银线,在其上涂布感光剂(TransparentConducti

8、veTransferFilm,TCTF),然后透过黄光制程,进行曝光及硷性显影而形成所需电路图案,很适合中大尺寸之触控面板。目前市场上已陆续可看到采用纳米银线技术的产品,如华为Sprint、LG 及联想 AIO、GVISION 的 POSMonitor 等。三、碳纳米管(CNT,carbonnanotube)技术发展概况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是由单层或多层之石墨层,卷曲成直径 1 纳米至 50 纳米间的中空柱状体,主要分成多层碳纳米管(multi-wallnanotubes,MWNT)及单层碳纳米管(single-wallnanotubes,SWNT)两种型式。CNT 导电性

9、质随 CNT 结构之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电性上,SWNT 又可依直径与旋度(chirality)之差异再区分为金属性与半导体性,其电阻率分别约为 5.1x10-6(与金属铜相当)及 1x10-4-m(与锗相当);在触控面板技术的应用上,当然以电阻率低且透光率高的金属性单层碳纳米管为主。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膜的制程包含了一系列的工艺,由碳纳米管的成长开始,经过碳管纯化、分散液与涂布液的配制、薄膜涂布、图案化与应用制程开发,每一个步骤都对碳纳米管透明导电膜的产品性能影响甚巨。控制 CNT 透明导电膜特性之因素大致包括 CNT 本质导电度、管径与网络形貌等,但目前技术并无法独立评估各因素之影响程度。过去

10、以碳纳米管作为触控面板用透明导电膜的尝试,以亚洲厂商为主,例如日厂东丽(Toray)、台厂远东新世纪以及韩厂三星电子等,但均因导电性不如其他 ITO 代替品、靶材成本较高、以及制程稳定度不足等缺陷而始终无法量产。近期,鸿海投资的识骅科技因具有量产触控面板成功的实绩而引人嘱目。鸿海和国内清华大学早在 2002 年就开始合作研发碳纳米管,并成立北京清华-富士康奈米研究中心。用于触控面板的碳纳米管是从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hemicalvapordeposition)中所形成碳纳米管,利用每根碳纳米管之间的凡德瓦尔力拉伸成薄膜,因为单层的厚度极薄而光透过率不差,且拉伸成膜中的每根首尾相接的碳纳米管间可

11、以直接电性连接,所以是 CNT 材料的翘楚,然而,尽管材料技术掌握了,却还是迟至 2010 年在台投资成立识骅科技(大陆同期另成立富纳源创公司)之后,才真正展开碳纳米管做为透明导电膜的生产。目前国内的富纳源创公司满载月产能约 150 万片(以手机应用计),实际产品则以手机应用为主,而主要客户为华为等大陆主要智能手机大厂,不过目前仍处于初期导入阶段,先行导入 12 个机种测试市场水温。四、石墨烯(graphene)技术发展概况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平面材料,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常温下其理论电子迁移率超过150

12、00cm2/Vs,而理论电阻率只约 10-6cm,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跑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可用来发展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透明导电膜。作为用于多种用途的透明导电膜,光透射率在理论上为97.5;但在此条件下,所制成的实体薄膜电阻值仍高而距离触控面板所需的规格仍远。在石墨烯的研究开发领域,韩国企业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韩国 GrapheneSquare 公司开发出大面积石墨烯薄膜的制造装置,并在 2012 年春季开始销售日本等国家。韩国三星电子也极力发展大面积石墨烯薄膜技术,以匹配可挠性 OLED 显示屏,然而,因为石墨烯薄膜触控面板与 OLED 显示屏一样,都因为成本太高而仅少量供货试水温

13、,距离可以大量生产的阶段仍远。关于石墨烯制成实体薄膜的薄膜电阻值,TPK 所制作的产品当光透射率为 87时,薄膜电阻值为 500-/,虽然还稍微有些大,但已较过去薄膜电阻值却在 1k-/.左右有所进展。同时长谷川正在考虑与导电性较高的金属纳米网片(MeshSheet)等组合使用(hybrid)来解决薄膜电阻值高的问题。不论过去是玻璃电容或是薄膜电容为主的厂商,走向新材料与技术是一必然的发展趋势,理由在于,新材料与技术可以从手机尺寸一路用到 20 英寸以上,其阻抗值、延展性与可挠性均优于 ITO 薄膜,特别是在配合可穿戴设备的曲面玻璃设计上,显得重要;再者,新材料可以补填 OGS 不足之处,OG

14、S 将感应层与保护玻璃 2 合 1 后,虽然可以更显轻薄,但触控面板元件变成产品外观件后,其不同机种间的共用性就大幅降低,其存料管理对手机这种机种繁多、产品生命周期又短的产品地来说,更显得严苛。因此,新材料技术有机会成为新一代的薄膜式电容,虽然不致在短时间内全面取代 ITO 薄膜,但是取代比重却会逐年提高。根据 IHS 资料,ITO 目前在触控面板透明导电薄膜市场仍有 95%左右的市占率,不过到 2017 年底前,替代性技术如金属网格、纳米银线等市占总和很可能来到 34%,ITO的市占则会掉到 66%。综观目前,石墨烯则仍处于研发阶段,距能够量产的程度仍相当遥远,而碳纳米管从成长至分散成膜各阶段之能量也未完善,CNT在导电特性尚不易达到 ITO 的规格等级。基此,本文认为就技术发展持续推演来看,金属网格与纳米银线将是近期新兴触控技术的两大核心主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