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37825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0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册教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窦娥冤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四、教学方法 :诵读、解析、鉴赏。五、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疏通一段文意,分析一段) 重点段落 【滚绣球】一段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性格? 窦娥被绑赴刑场,无

2、情的事实轰垮了她的幻想,她从自己的奇冤大屈中认清了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她不甘心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去,她要控诉这人间的不平,她要诅咒这封建统治的神圣支柱天地神祗!在这支曲词中,窦娥断然否定了所谓掌握着人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天地如果确实是公正的,为什么现实中总是那样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呢?天地不也是期侮善良者而庇护那些有权有势的坏人么?关汉卿在这里让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受害者通过窦娥的嘴巴把满腔怨恨火一般喷射出来。激烈控诉那迫害她和千千万万善良人民的黑暗现实。她对于天地神祗和命运的怀疑和否定,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否定。 【小结】以上这部分是写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表现了她坚强

3、不屈的反抗性格。 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开始写窦娥在拥挤中走向法场时的情景。当刽子手问她可有亲眷要见面时,窦娥的一段唱在结构上与刻划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结构:照应楔子中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的事;伏下第四折窦天章以肃政廉访使的身份为窦娥伸冤的事。 刻划人物:更突出了窦娥的满腔愤怒和满心凄苦,一个遭受千古奇冤的青年女子,临死前竟然没有一个贴心的亲人来看望她一下。窦娥估计婆婆今天可能要来看她,可又担心这种情景会把她气坏,因此想走后街刑场,避而不见婆婆的面。她以最大的牺牲替代婆婆承受了一切,临死之前她当然十分渴望跟这个“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会上一面。可是为了不致于“枉将他气杀”,窦娥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情

4、愿让自己的伤口上流着鲜血,而不愿在这时候让婆婆来见她的面。这是何等善良的心地,又是何等崇高的品德!关汉卿在这里他极细腻的笔触,把他的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袒露给观众看,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关汉卿就是如此成功地运用了他的悲剧艺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窦娥不想见婆婆而婆婆偏偏来了,情节发生了波折,于是窦娥向婆婆诉原委,表心迹,提请求。这中间的一大段科白,既是戏剧情节发展必要的过渡,又有强调窦娥冤情委实不浅的作用。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唱出了窦娥的冤情比天大,关心婆婆的感情比海深。她的自我牺牲这么巨大,而临死前的要求却如此微小。关汉卿把女主人公对于不公平世道的怨愤和对于亲人的体贴结合起

5、来写,这样人物的性格丰富饱满了。然而这样美好的人将要被毁灭了,观众的心也被揪住了,这就充分显示出关汉卿艺术手腕的高明。 【小结】以上这部分是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表现了也纯朴善良的性格。 二作业:熟读课文。 2 雷雨教学目标: 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

6、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 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

7、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 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 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

8、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所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于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2) 探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想提旧事?他深爱着记忆中的侍萍,但饱经沧桑的鲁侍萍出现在现实中,他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再提旧事,不提爱情。他变得很冷静,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旧事。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依旧是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3) 探讨:鲁侍萍为什么向周朴园说出真相?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什么? 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我总是觉得这份美好的爱情也是她坚韧地活着的理由。但是这份爱情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她的内心还有对周朴园

9、的恨。 我们来看看曹禺是怎么谈雷雨。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

10、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么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够自己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或者环境的捉弄。 2、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郁热。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个性、生命状态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文章多次出现蝉鸣,蛙噪,雷响

11、,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感的郁热中欲望与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热(欲望与追求)都被人的残酷命运压抑着。 曹禺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人们会时常身不由己的回归原始野蛮的路,不是爱便是恨,不是恨便是爱,一切走向极端,要如雷雨一样轰轰烈烈,中间不容许有一条折衷的路 3、下面让我们激情表演朗读一下文章的两个片断: (1)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她叫侍萍。 (2) 你来干什么天哪,我觉得我

12、像在做梦。 4、屏幕显示:曹禺自讲述写作雷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无比惨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细地望穿这些叫做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复杂丰富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在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愚蠢。 分组讨论:(1)周朴园是怎么一个人呢?不幸者 (2)鲁侍萍是怎么样一个人?不幸者 5、学生讨论:你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感情

13、? 雷雨.序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意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睛不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幕:尹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禺研究专家)这样说:雷雨中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无可柰何的悲哀,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热情与激情的憧憬。当我阅读雷雨的时候,往往被互相对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动,一种是人的热情与追求,一种是人与命运不可放弃的对抗。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沉重浑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戏剧的生命质感在那个阶级斗争的社会语境中慢慢被淹没、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

14、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要匡正什么、讽刺什么、攻击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写作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后来当曹禺在朦胧地追认自己的雷雨的主题是表现封建专制大家庭的罪恶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觉用社会的共同视觉来代替自己的生命视觉,逐渐他的剧作开始与当时的多数作家的创作趋同了,以致于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叹息:明白了,你却也残废了,这也是悲剧,很不是滋味的悲剧。 四:小结:雷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生命,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感情。让我们每个人用一名话总结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个美丽的伤感的记忆。 五:自

15、己欣作业赏阅读四幕剧,写一篇评论文章,分析能够让你感撼的一个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的观点会更趋于正确。3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父亲约翰出身自耕农,做过皮革生意,曾被选为镇长。莎士比亚约七岁时被送到当地“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历史、哲学、修辞等课程,后因家道中落而中途辍学。在大约二十岁的时候,他离家前往伦敦谋职,先在剧院当杂役,替顾客看马,后来做过演员和提词人。莎士比亚开始从事写作时多半是改编旧剧或与人合作。1590年他创作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中、下篇)后,开始引起伦敦戏剧界的注意。1590年又在好友菲尔德帮助下出版了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曾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内演出过。1596年他利用与一些新贵族的关系为父亲申请到了象征乡绅地位的“家徽”。1599年,他成了当时伦敦最豪华的公共剧院环球剧场的股东之一。大约在1610年,莎士比亚返回家乡,继续为剧团写作。1616年4月23日去世。莎士比亚一生共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创作活动持续了23年(1590年至161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