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教学资料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16980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教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教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教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教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教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教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卢沟桥烽火》教学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卢沟桥烽火:关注第一课时词语教学卢沟桥烽火中的词语教学卢沟桥烽火:关注第一课时词语教学卢沟桥烽火中的词语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无论在哪个年级段,词语教学都很重要。实践的摸索中,没有什么经验,先记录一些实践与思考吧。蚕食和咽喉关注新的构词生:蚕食是“比喻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侵占”。师:理解得很到位。像这样的词语构词很巧妙,前一个字是动物,后一个字是关于此动物的特点,两个字构成一个新词,意思就变深刻了。你还能在找出类似的词吗?生1:狼吞虎咽生2:鬼哭狼嚎生3:鼠窜生4:龟缩师:真了不起。只要有心,我们可以积累更多像这样的词,鱼贯、乌合、豕突、狐疑、虎视、蛇行、雀跃、猥缩、蜂拥、鲸吞、鹤望、鹰扬,细细

2、理解会发现这些词很有趣。师:能摸摸你的咽喉吗?把手放在咽喉上,读文中的句子。师:有什么感觉?生:只可以轻轻按着咽喉说话,否则会没命的。生:我觉得咽喉对人来说很重要。师:那你知道咽喉在文中的意思吗?生:很重要的部位。师:表示人体器官的词在具体的句子中有了新的含义,你以前注意过吗?还有哪些?举例说明。生:心脏。北京是祖国的心脏。生:眼睛。课题是课文的眼睛。生:手足。苏轼和他弟弟情同手足。师:真用心!我们的语言文字就是这样奇妙,比如骨头,在具体句子中可以指骨气,“有鼻子有眼”中的“鼻子”和“眼”都有了新意。通过这样的词语教学,一是意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新意,二是关注构词方法,积累

3、新词。万籁俱寂和震耳欲聋根据意义积累词语在理解“万籁俱寂”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学过的表示静的成语,“无声无息”、“鸦雀无声”、“悄然无声”、“悄无声息”这些词语都是存在学生记忆库中的,教师还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了解万马齐喑、万籁无声、鸦雀默静、鸦雀无闻等词语。“震耳欲聋”表示声音大,与“万籁俱寂”正相反,我们同样可以在学生把握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积累表示声音大的成语:响彻云霄、如雷贯耳、振聋发聩、声振林木、震天动地、声如洪钟、锣鼓喧天、聚蚊成累、欢声雷动、鼻息如雷。这两组词语放在一起积累,本身就很好玩,我们可以通过唤醒与添加充盈学生的词库,丰富积累,达到词语教学的目标。气势汹汹与如火如荼根据

4、词语的表面形式积累气势汹汹是ABCC式的,如火如荼是ABAC式的,我们可以借助集体智慧引导学生按照词语的表面形式积累。不过事实证明,这样的积累对学生而言效率不高,应试是需要的。这样的积累需要不断的长期的反复,才会有效。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既即)严词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泄泻)在卢沟

5、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渐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1、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汉字或拼音。2、先解释点的字,再写出词语的意思。同仇敌忾:万籁俱寂:震耳欲聋:严词拒

6、绝:众寡悬殊: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4、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5、文中画线的句子和加点的词语写出了中国守军的气势,与众不同了中国守军的英雄气概。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

7、时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kou xiao die日寇硝烟哭爹喊娘“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2)指名分自然段

8、读课文(3)指导分段: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1出示词语,指名读。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同仇敌忾猝不及防万籁俱寂如火如荼(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

9、学生质疑。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

10、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天凌晨敌军我军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狈举、冒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

11、由读,齐读。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4、学习第四段。(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卢沟桥烽火汇报教学实录思考

12、点滴 推荐【案例】苏教版第十册课文卢沟桥烽火的后面安排了复述“卢沟桥事变”经过的练习。教学中,我效仿于永正老师激励学生反复读课文的方法,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提出比赛,引发再读兴趣。师:现在,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来比试比试,进行一次“师生复述课文大赛”,好吗?大家要想赢我,可没有那么容易。请大家再好好读读课文。二、交流遍数,激起反复阅读。师:(问几个学生)这篇课文你到现在一共读几遍了?师:我已经读N(比学生说的遍数多2)遍了,大家怎么可能赢得了我呢?如果输了,同学们一定不服气。来,咱们再来读读课文,进行公平地竞争。三、同桌互述,全体参与练习。四、推选代表,进行个别复述。五、委托参赛,再给练习机会。师:哎呀,这个同学复述得真是太棒了,我都不敢参加比赛了。谁来帮帮老师,替老师应战?(实际上再给学生一次复述的机会。)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反复的读与说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会复述。在实际教学中,前面三个环节完成得非常出色。学生在练习朗读时兴致勃勃,十分投入;同桌互述时专心致志,气氛热烈。因为课文比较长,所以教学进行到第四个阶段进行比赛的时候,调整为两个学生同时参加比赛。一个学生复述,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