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50174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科,是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的学科。“言为心声”,任何语言,总是思想的寄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受着一定语言形式后面所寄寓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在进行思想意识的传授。正因为如此,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觉悟”这样一个总的教学要求。在这里,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作为两个并列的目标。这就要求每个语文教师都要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努力达到这两个目标。初中

2、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冲突、渗透是不可避免的。21世纪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大胜利的世纪,培养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需要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逐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等等,显然,逐步培养学生形

3、成这些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三)、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正在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信息爆炸性增长,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相互关系日益复杂,这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四)、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现代化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法制化。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法制观念、守法意识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也是我国悠久的人文思想传统中一个明显的薄弱点。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传道授业解惑”中,

4、应当有意识地自觉加强这方面的努力。二、初中语文课思想内容的一般特征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它是以使初中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的。另一方面,“文以载道”的特点,又决定了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总是承载了大量的思想内容。这两点,决定了初中语文课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这方面有三个特征较为明显。(一)、其思想内容大多呈现为经验形态,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逐步深化和发展。例如革命爱国主义的内容,初一上期以最后一课为代表。这是法国作家都德的名篇,它通过小学生弗郎士幼稚的心灵和眼光,直观地表现出教师韩麦尔对自己母语的爱,实际上寄寓了对自己祖国的深切的爱。小学生弗郎士的“经验”

5、,使课文显得浅显易懂。而到初三年级,爱国主义的内容不但在量上增加了,其表达方式也复杂起来,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以及藤野先生等。后者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但在日本期间的见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从而使他毅然弃医从文。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何传达给学生,是需要教师认真下一番功夫的。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要借助于感情。一种经验要成功地向别人传达,也必须借助于感情。所以,初中语文课中的思想内容多数呈现为经验形态,决定了语文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注重相应的情感教育。(二)、其思想内容表现得零星而不系统,需要教师

6、认真地把握和组织。初中语文课的思想内容,因服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训练的系统安排而显得零散、不连贯。例如,仅从作文训练角度看,初一为记叙文,初二上期开始重点在各类说明文和应用文,初三开始在熟悉记叙文的基础上学习和训练议论文,这种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十分科学严谨。相应的,思想内容则完全以单篇文章为载体,没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一篇课文依据自身的内容,相对集中地凸现一种思想内容,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课思想教育方式上的特殊性,即必须寻找与思想内容相应的语文知识点,并以此为依托,在进行语基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内容的“渗透”和灌输。笔者的实践证明,一旦抓准了知识点,正确地进行课堂组织,这种思想灌输的效果

7、是比较好的。(三)、其思想内容的载体极富形象性,这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载体,这里指包含一定思想内容的课文。它们大多由具体的事实、事例、人物等等所组成。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没有洋洋洒洒的长篇议论和剖析,绝大多数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也不是直接用术语、判断和推理来表达,相反,它们总是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杨朔的荔枝蜜,茅盾的白杨礼赞,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等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某种品格的赞美和对美的热爱。生命的意义和鞋等课文,既是对保尔和“大个子军人”这两个英雄人物的描写和赞美,又表现出一种生命哲理的思考,使读者的思维

8、受到一次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初中语文课这种形象性的特征,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必须摒弃术语观点直接灌输的方式,而采用形象化的方式,以活泼、直观的手段达到思想灌输的目的。三、初中语文课接受对象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段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内。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和“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时,他们表现得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能分辨出一般的是非美丑,一般也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时,他们在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要差一个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

9、须重视这些特点,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笔者的实践,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具体方面。(一)、尚未形成完整的人格心理。心理学调查证明,青少年一般在小学阶段已较为充分地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而在初中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也开始得到发展,不过还很粗浅幼稚。我们知道,完整的人格心理是由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稳固而一贯的个人性格特征等内容所组成。人类行为主要是社会行为。人格心理的形成是靠长期对各种社会行为的学习而来。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经历的限制,身理发展很快,心理变化也很快,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差,故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稳定的人格心理尚未形成。这一特点,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将

10、对他们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中的学校教育这一环,尤其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思想的发展进程。正 是在这里,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二)、尚未形成稳固而系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而强烈的理想信念,总是和系统而稳固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深刻的联系。任何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反复熏陶、实践、最后作出理性抉择的结果。初中生大多还没有可能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大多呈现出朦胧、多变的特点,可塑性十分突出。按照国家教委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使中小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审美,”其中学会做人被列在首位,这就要求培养学

11、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这方面,中学语文教学也明显具有自身的优势。(三)、感情丰富,易于接受形象性强、感性强的事物。初中语文教材对课文类型的安排也是针对这一特点而设计的。各类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具备了直观、浅显、形象、易懂的特点,即使在初二开始安排了一些议论文,比如论雷锋塔的倒掉和理想的阶梯等课文,也都短小精炼,论点明确,论证层次少而清晰,使学生学习、练习都容易入手。初中学生的这一接受特点,提醒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通过语文课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合适的教育方式,切忌长篇大论,枯燥说教。四、找准语文课思想教育的途径针对以上初中语文课思想内容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特点,笔者对如何

12、搞好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进行了粗浅的尝试。归纳起来,有如下体会;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对这一问题应有明确的认识,这是搞好语文课思想教育的前提。我认为,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不是一种外加物,更不是一种累赘,反之,笔者的实践证明,它常常是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是启迪学生“悟道”“明理”,从而立志,激发学生求学热情的内在推动力。只要摆正位置,方法得当,不但不会影响语文学习,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以情为主,入情入理,情理结合,这是搞好语文课思想教育的基本条件。笔者的实践表明,教师本人必须有感情,并选准和把握好由“情”入“理”的切入点,正确地以情导理,以情喻理,这样就能避免枯

13、燥说教、生硬灌输在学生中产生厌倦和隔膜心理,将“道”的传授过程变得畅通,学生的接受效果也好得多。当然,如何准确地把握以情入理的切入点,如何增加语文课教学中的情感表达力,还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探寻规律。再次,要找准相应的知识点,为所传之“道”准确地定位,这是搞好语文课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语文课文中的思想内容既然十分广泛,且自身又不成体系,那么一篇课文究竟确定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究竟要向学生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灌输什么样的道理、思想观念,教师必须首先准确地确定下来。一个基本的确定依据就是相应的语文知识点。例如课文一面,训练重点是“时间顺序”和“外貌描写”,但文章

14、因小见大,寄寓的是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和作者希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也完成文章思想内容的揭示。相应的语文知识点在这里就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教师不能离开这些东西去进行空泛的思想教育。最后,在语文课的思想教育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这是语文课思想教育与系统的理论教育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所有语文课都由语言组成。在课本中,语言有情、有形、有美、有声、有色,更有思想。但一切思想都是通过课文中具体的事物、事件、感情来表达的。所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想象活动,引导他们的感情体验,对帮助理解课文中的思想内容是十分重要的。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思维不是他们进行抽象思维的障碍,相反,是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思想内容的极好向导。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自觉的思想教育不仅是必须的、应当的,而且对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是有益的,值得我们广大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进一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