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1496078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语文---精校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虹口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三语文 试卷1. 按要求填空(1)_,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2)鸟雀呼晴,_。(周邦彦_)(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半山夜雨时”以想象表达憧憬,抒发思念之情,曲折深婉,余味无穷。杜甫月夜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一联是“_,_。”【答案】 (1). (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2). (2)侵晓窥檐语 (3). 苏幕遮燎沉香 (4). (3)何时倚虚幌, (5). 双照泪痕干【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两者都有。对于语境型默写,

2、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侵”“窥”“燎”“倚”“幌”“痕”等。2. 按要求选择。(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_)。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假象迷惑。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不拒绝细流,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C.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必定会经受许多挫折和失败,只要我们坚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D.爷爷生日宴上,小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

3、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爷爷生日快乐!(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盛唐的书法,不再只是坚持“楷”的法度。_。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领略唐代书法“尚意”美学的最好作品。A.书写者也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B.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C.书写者也开始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D.开始追求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答案】 (1). (1)B (2). (2)D【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

4、境的一项”,这是考查对诗词内容情感的理解能力。首先分析诗句的意思情感,把握季节、景物、情感等,然后分析语境。 A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是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句中使用正确。B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而语境说的是“广泛汲取知识”,这与诗句强调的“新知识”不合。C 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

5、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这是心情悠闲的表现,而语境中说的是持之以恒的做法,二者不合。D项,“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花甲”指六十岁,而语境中“古稀”是指七十岁,二者不一致。故选A。(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盛唐的书法”,前面说“不再,不再”,那么此处应是说“开始”,而且前面句子的主语是“书法”,从语意连贯的角度来看,该处也应以“书法”为主语,AC两项以“书写者”为主语,排除;“追求书写者内在情绪真实的表现”和“追求书法随情感而流动的变化”两句由“书写者”到“书法”、由“情

6、绪”到“情感”,呈现出逐层深入的顺序,故排除B项。故选D。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怎样过传统节日?为了让我们的话题变得轻松,先来个“说文解字”吧!“节日”这词从哪里来,是怎么组合成的?“节”字的原义是什么?节日的“节”字,原本指竹子长叶、分叉的那个地方。竹节的“节”是本义,节日的“节”,则已经是引伸。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原来,我们祖先是用竹子来比喻我们过日子,平常的日子就像竹筒,滑溜溜的,一晃就过去了,节日就是竹节部分,我们不愿让所有日子都这么“滑”掉,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

7、不一样地过。那么,哪些日子被我们的祖先派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这根“竹子”上的“节”呢?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东西方很不一样,西方的节日每每总是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似乎西方的节日是人和人商量定的,中国的节日却是_3_。中国的岁时节日,源头大致有三:其一是按季节气候排定,即二十四节气,比如清明、冬至;二是以月之朔望为节,故某月的初一、十五为节日者颇多,尤其是满月的元宵节和中秋节,为人们所喜爱和重视;三是月和日奇数复叠者,这就是:正月初一新年、三月初三上巳、五月初五端午、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这些是“大节”,另外还有一些“小节”,比如“二月二龙抬头

8、”,二月十二“百花节”,六月六“晒衣节”,可过可不过,所以叫“不拘小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后来成为佛教节日,另当别论。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节日均衡分布四季,行事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中国人顺应自然,但又不被动依赖,又能有所作为,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谓“能动地适应”。我们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动、恋爱、生育,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传统节日的设置顾及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这里所谓的“天”泛指大自然。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

9、视天意!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七月七是星星的节日,中秋是月亮的节日,九月九,登山去,斑斓的秋山是一年中的最美。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春的夏的秋的冬的节日。元霄节看起来比较关“人事”一些,它是灯节,足够闹腾,但究其实质,“闹元霄”就是“闹春耕”,是个关乎大地、关乎农耕、关乎丰收的节日,同样与自然关系密切。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后与清明合并)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中国古代

10、诗人的节日诗篇,无一不对节物作出描写、加以歌颂。另一种“节物”则体现在人们的食桌上。新年的饺子(北方麦作文化)年糕(南方稻作文化)、元霄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都与日常食桌相关。“节物”每每是当令之物,当令的花卉,当令的食品,其实是大自然母亲为她的孩子们奉献的一道道盛宴给眼睛的,给嘴巴的,给身心两面的。所以,节物又有个更感性的名字叫:节日媚物。过去,我们与大自然是多么接近,我们对大自然是那么的敬重。我们惊讶起来的时候,叫的不是“天呐”就是“妈呀!”(现在叫“哇塞”),将天和母亲等同起来。我们管天叫“老天爷”、“天公

11、”,准备出去旅游时遇到好天气叫“天公作美”,般配的情侣叫“天生一对”,最恶毒的骂是“天杀的”,最聪明的叫“天才”。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们从大自然那里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如今,全人类的一个关键词是“环境保护”。“环保”不只是谁排污谁受罚的问题,还有更加基本、更加重要的事要做,比如:保护我们健康的传统文化,恢复和发扬我们的传统中向大自然学习、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种种心态与生活方式。3. 第段中,作者“说文解字”的用意是_4. 根据上下文,第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5.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岁时节日,既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大节”,也有一些可过可不过的“小

12、节”。B. 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由衷的喜爱。C. 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自我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D. 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非常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而不关心“人事”。6. 请说说你对“节日媚物”这个现象的理解。7. 本文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请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特色。【答案】3. 通俗说明我们祖先对节日的态度,引出下文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 4. 原文: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 5. A 6. 心态:亲近自然、享受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7. 要点:点出语言特色,结合内容说明,艺术效果【解析】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13、第段中,作者说文解字的用意”,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思考。内容方面,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结构方面,与上下文的关联。先看第二段所写的内容,这一段主要是借助“说文解字”的方式解说“节日”的由来,由此说明我们祖先对待节日的态度“我们要抓住一些特殊的日子好好过,精心过,不一样地过”;由对节日的解说自然引出下文关于传统节日的介绍。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

14、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本题是针对第二段设题,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上下文,第段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找到第四段,分析这一段所写的内容,明确横线前后的内容,然后再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填写。这一段是说中西方在派定节日方面的不同。横线前面说“西方中国却不是这样”,这就说明中国派定节日与西方不同,且前面说西方的节日

15、“是人和人商量定的”,此处说“中国的节日却是”,一个“却”字说明此处的内容与西方应是截然不同,再结合第五段的内容即可知道,中国派定节日应是“人和天商量着定下来的”。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B项,“体现了中国人对节日由衷的喜爱”错误,第六段说的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季季有节日,月月有节日。充分体现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对生命的关怀和对人情的呼唤”。C项,“自我意识自觉的产物”错误,第六段说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文中说的是“时间意识”。D项,“而不大关心人事”错误,第七段说的是“从节日的派定看,中国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说说你对节日媚物这个现象的理解”,这是考查对文章语言内涵的理解,首先到文中找到“节日媚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