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1)资料.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1495864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1)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1)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1)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1)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1)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1)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1)资料.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经济: 政治: 阶级关系: 思想文化:,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确立,地主经济迅速发展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宗法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 (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基础),“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统治者都想富国强兵,重视招贤纳士,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奠定了人才基础),社会大变革

2、(根因),百家争鸣:,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社会之变,思想之变,【强化训练1:】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 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 转变”的表现是( )。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 B C D,D,“仁”、“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提出“仁政”学说 ;主张人性本善说;强调先义后利,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主张“性恶论” ;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 君舟民水,道是世界的本源;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愚民统治,

3、提出“齐物”、“逍遥”的观点;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主张“兼爱”、“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 葬”,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强调要懂得战争规律,重视人的作用,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儒家学说 道家学说 法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爱人,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同,异,奠定 基础,体

4、系完整, 成为大宗。,老子,孟子,春秋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老子认为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君为轻”,是说相对于民与社稷来说,君的地位并不那么重要。此句意思与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和意图是有冲突。,儒家民本思想形成的意义:为封建统治者接受并成为其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给劳动者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生产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政治安定和国家统一;影响着后世的政治和社会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份珍贵遗产。,评价:道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的心态。是一种消极思想,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回避。但在客观

5、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道家思想中所包含的辩证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道家思想庄子,哲学观“齐物” 人生观“逍遥” 天命观“天与人不相胜”,法家 韩非子,理论来源,观点主张,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观:变法革新,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分化发展而来,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发展趋势,作 用,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朝统一全国奠定理论基础。,思想主张:,影响:,“法”、“术”、“势”结合, 建立君主专制集权国家 变法革新,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 2.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3.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法家政治

6、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奖励耕战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文化上主张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等,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战国到秦,为何法家思想备受推崇?,重点突破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先秦儒家思想是如何体现人文精神的?,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 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 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4、“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教育发展,推动了

7、社 会成员素质的提高。,重点突破2 先秦儒家哪些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 社会人际关系,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 苛政和刑杀,取信于民,正身律已。 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 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 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体现民本思想。 3、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 而利用它,造福人类。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儒家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今天的以人为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讨论:,影响:一定程

8、度上促使统治阶级开始重视普通民众的利益,有利 于缓和阶级矛盾,维系社会稳定 区别: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然要求统治者以民为基础、根本,但目 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而如今的以人为本的前提是主权在民,其基本精神是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 联系:都强调重民,民本思想:是指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要求统治者以民为基础,以民为根本,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探究三: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 材料

9、三:不尚贤,使民不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请回答: 1、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四所提出主张的核心。 2、上面哪种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为什么?,【强化训练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 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 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强化训练3】人类文明发

10、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强化训练4】“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 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D,D,B,1.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 ”,法家的法治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2.“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11、,以德治国。”,古为今用,以德治国,以法治国,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 (1)文中哪

12、些属于史料?(4分)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4分)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4分),史料 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 史料解释 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 历史叙述是指对历史的描述,记录; 历史评价是指某人或者某类人对历史的一些看法等。 所以,孟子的原话就是史料;对史料的解读就是史料解释;然后发表观点就是评价。,“史学素养”知识串讲,(2015全国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

13、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

14、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治国需要法制, 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 苏格拉底: 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4(2015全国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

15、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

16、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治国需要法制, 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解析:结合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和苏格拉底生活的古希腊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史实,分别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形成的背景;“价值”,总结二者法制观念对当时和后世的共同作用即可。,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