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1491417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9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年高考历史考点分析XX年历史高考考点分析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内容:西周时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封为诸侯的庶子

2、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君权的至高无上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的职权范围要注意区别,也是选择题中经常命题的重点。三公的职责: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郡县制郡县的设置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推行郡县

3、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们现在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不断加强对对方的控制和管理,国家的权利不断集中在君主手中。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

4、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了,君主专制发展的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5、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夺取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的大门;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导火线:虎门销烟。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

5、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战役中,葛云飞牺牲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考点6、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国和法国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6、,1857年组成英法联军。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考点7、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背景:19世纪末,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消极备战。经过: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着爆发;李鸿章一味避战求和致使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战役和威海卫战役中均告失败。平壤战役中回族将领左宝贵壮烈牺牲;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牺牲,黄海大战役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对

7、当地的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果: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考点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提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勇气,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

8、,镇压义和团运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考点9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市民进行了杀戮,30万人被杀害。考点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建立的过程: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抵抗暴力。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建立的意义:使抗日战争发展成为有社会各阶层爱

9、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考点11正面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主要战役: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考点12敌后战场的抗战洛川会议: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考点13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地位45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书,中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10、。原因:全民族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14太平天国定都天京53年,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53年,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的产品分配原则。他们试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一

11、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办法,不符合实际,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行过。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以及当时处于战争环境,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考点1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三个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

12、时间、地点:1905年日本东京。建立者:孙中山。性质:中国近代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考点17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影响: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考点18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华民国纪年,民国元年为1912年,五色旗为国旗。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考点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等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性质:中华民国临时

13、约法是中国部资产阶级宪法。意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考点2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考点21五四运动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遭无理拒绝。过程: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学生,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19.6初开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初步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性质意义:五四

14、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考点22中共的“一大”和“二大”中国共产党“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A主要内容: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B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时间: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制定了中国近代以来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考点23国民大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924年初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