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7章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1477109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5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7章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7章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7章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7章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7章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7章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第7章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汉代融会儒道的文论,两汉时代,道家一派崇尚个体与自然人格的学说也延续了下来,并影响到文学理论的发展。西汉统治者的发祥地从地域上来说,从属于老庄所在的楚文化范围,汉初历经秦汉相争,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汉初文景之治倚重黄老思想,流风所被,影响到文人创作。,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编写的一部子书。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类”。所谓“杂家”,就是“兼儒墨,合名法”。,第一节 淮南子与文论,一、以道为贵的文艺观 在先秦时代,关于文艺中表现的内容应是什么,儒道两家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的。儒家认为文艺是用来言圣人之志的,文艺应成为原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的工具,而道家对儒家的礼法是嗤之以鼻的。,二

2、、礼乐自然论 淮南子的作者融合儒道的倾向是十分明显的。他们力图用道家的自然论来补充与修正儒家的教化论。,司马迁(约公元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与文学家。,第二节 司马迁的文论,一、人生遭际与“发愤著书” 司马迁对人格的追求,明显地受到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二、对离骚的赞扬 司马迁在论述屈原的事迹与创作时,依据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进行评价。,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今浙江上虞)人,东汉著名的思想家。他出身于寒门,少年时受业于太学,曾师事班彪,做过一些郡吏之类的小官,后罢职回家,从事著述。,第三节 王充的文学批评,一、论文艺的真与美 王充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大贡献,在于他首次将真实作为文艺批评的重要尺度。,二 、反对复古,提倡独创 王充对于文学批评另一个重要的贡献便是提倡独创,反对复古。,【思考题】 1.评析淮南子中提出的以道为贵的文艺观念,并指出其来源。 2.如何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人生遭际的关系? 3.如何全面评判王充的“疾虚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