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1384846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应急预案基本概念与常识,应急: 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状态,有时也称紧急状态;同时也泛指立即采取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 应急计划(预案): 一份经过审批的文件,它描述了文件的编制与实施单位的应急响应功能、组织、设备、设施,主以及和外部应急组织之间的协调和相互支持关系。该文件必须有专门的执行的程序加以补充。,应急准备: 为应付事故或应急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应急计划,建立应急组织,准备必要的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以及进行人员培训与演习等。 应急响应: 为控制或减轻事故应急状态和后果而采取的紧急行动。

2、,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背景,重大事故频繁发生 国外 1976 意大利塞维索工厂环己烷泄漏事故 1984 墨西哥城石油液化气爆炸事故 1984 印度博帕尔市郊农药厂甲基异氰酸盐泄漏 恶性中毒事故(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万人严重受伤,67万人受到残留毒气的影响) 1986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故(31人死亡,13.5万人紧急疏散,累计受害人员达900万人),国内 1993 深圳化学危险品仓库爆炸火灾事故 1997 北京东方化工厂爆炸事故 2003.12.23 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特大井喷事故(243人死亡,4万多人紧急疏散) 2004.4.16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露爆

3、炸事故(9人死亡,15万人紧急疏散),近几年来,我国工矿企业生产活动中火灾、爆炸、中毒等类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2001年至2003年我国工矿企业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600起左右,约死亡2500人,其中50%以上是火灾、爆炸、中毒(含窒息)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65起,平均每年死亡1400人,其中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占70%,如表1所示。,表1 近年来我国工矿企业重大、特大事故情况,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露事故,事故概况 事故主要经过 事故处置 事故原因 反思,事故概况 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露和爆炸事故,

4、9人死亡,多人受伤,附近15万居民被迫紧急疏散。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嘉陵江畔,是基础化工原料制造厂,年综合生产能力约6万吨烧碱。其它主要产品还包括盐酸、液氯和调味品等20多个品种,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氯碱企业之一。,事故主要经过 4月15日19时左右,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露,厂部立刻进行紧急处置;,4月16日凌晨2点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4月16日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散;,4月16日17时57分,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抢险处置时,陈旧的氯气罐突然发生第三次爆炸,造成9人死亡和失踪。,爆炸现场,天原化工总厂,事故处

5、置 事故发生后,传统的动员和救灾体系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16日上午9时,重庆市有关部门接到天原氯气泄漏的 消息,紧急应对体系随即启动。 9:30,市政府有关领导及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干部火速赶往现场,现场指挥部在工厂宾馆立即成立疏散群众、现场警戒、环境监测等小组立即投入运转。,下午5:57,爆炸不期而至。事故处置领导小组迅即成立。 现场指挥部迅即召集专家,绘制事故地图;公安部门划出500米警戒线; 消防部门出动高压水枪,6道水柱弥漫事故区域上空,稀释氯气; 江北、渝中、沙区共15万余人被有序疏散; 环保部门设立了13个大气监测点,两个水质监测点,半小时报告一次数据。,消防部门用固定式水花喷射

6、器喷射碱液,用来稀释泄漏的氯气、氨气。 储存液氯储藏罐的车间外墙已经被武器摧毁,里面的罐体已经被击毁和炸毁。,18日上午10时起,经过驻渝部队高射机枪、火炮、坦克和警方炸药的轮番进攻,毒源被清除。 当天夜里,被疏散的居民全部返回家中,当地 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 。,事故原因,氯气泄漏的原因: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 处置时爆炸的原因: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反思 安全投入不该省的不能省 当地

7、的环保部门讲,该厂的跑冒滴漏长时间以来都比较严重,其设备的老化程度可见一斑。设备老化,对于一个化工生产企业来讲,是一个致命的隐患,一旦出现泄漏,往往难以控制。 安全投入不足,侥幸冒险生产,终将让企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仍任重道远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对安全生产起重要保障作用的法规要求,在企业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要将这些法规要求落到实处,既需要政府强化监督管理,更需要企业自觉依法管理、依法生产。,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事故概况 事故发生经过 事故原因 事故教训与思考 事故应急,事故概况 2003年12月23日,位于重庆市开县高

8、桥镇晓阳村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川钻12队承钻的罗家16H井发生特别重大井喷失控事故,造成243人死亡(其中石油系统职工2人),直接经济损失9262.71万元。 经过国务院调查组的分析论证,认定这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经过 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进至井深4049.48m时,因更换钻具需要,在仅进行了35min泥浆循环(应该进行90min)的情况下,就开始起钻。 在起钻作业过程中总共起钻120柱,灌注泥浆38次,但是在操作中没有遵守每3柱钻杆灌满泥浆1次的规定及时灌注泥浆;其中有9次是 超过3柱才进行灌浆操作的,最多至

9、提升9柱才进行灌浆。 23日12时因机械故障停止起钻操作,用了4个多小时进行检修。在16时20分检修结束后,没有下钻进行泥浆充分循环即继续起钻作业。,21时55分,录井员发现泥浆溢流,向司钻报告发生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井队采取多种措施未能控制局面。至22时4分左右,井喷完全失控,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大量逸出。 22时30分左右,井队人员开始撤离现场,同时疏散了井场周边居民。23时20分左右,井队人完全撤离,在外设立了警戒线。 23时左右,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川东北气矿事故报告,并要求协助事故抢险工作。 . 27日11时,罗家16H井压井成功,持续约85h的井喷失控得到控制。,事故原因

10、 直接原因 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起钻前泥浆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充分循环泥浆即进行起钻 起钻过程中没有按规定灌注泥浆 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卸下钻具中防止井喷的回压阀 未能及时采取放喷管点火,管理原因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井场严重的现场管理不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问题。 工程设计有缺陷,审查把关不严。未按照有关安全标准标明井场周围规定区域内居民点等重点项目,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对危险因素缺乏分析论证。 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定针对社会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当地地方政府建立“事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

11、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时向当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陷于被动。,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没有向当地 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 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教工作,致使 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没有硫化氢 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大(如有部分撤离群众 就是看到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火灾,而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 毒死亡)。,事故教训与思考,井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多位资深钻井专家表示,中国的井控技术在世

12、界范围内属于一流,发生事故的川东钻井公司无论技术还是设备,都是一流的。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有与之对应的责任人。 但是,只要没有按照规范操作,当井内液柱形成的井底压力小于地层中的气压时,就有可能发生井喷事故。,即使井喷了,也是可以控制的 井喷是石油钻探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因此,各国的石油工业都有一套完善的防喷操作规程。包括: 开动防喷器,正常情况下很快会关井。 切断钻杆,让剩下的钻杆掉进井里,让防喷器自动封住井口,同样也可以控制井喷。 松开防喷器的卡阀,让钻杆全部掉入井中,同样可以封闭井口。 但是,有关人员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同时钻井队没有及时采取上述措施,致使井喷失控。,大量人员中毒伤亡是可

13、以避免的 点燃硫化氢能使喷出的气体变为无毒。 但是,期间至少1小时17分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至少4次点火机会被指挥人员否决,生命与财产,到底孰轻孰重,却成了难以抉择的问题。 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天然气在40兆帕的压力下喷射了整整18个小时,气体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事故应急 井喷事故暴露出事故应急救援存在的问题 事故发生后,乡村通讯不发达,当地农村取消了高音喇叭,村民没能及时得到通知。 村民对有发生井喷的可能不知情,对井喷可能出现的危害不知情,对井喷发生后的自救不知情。在这次事故中,周边村民死伤严重,而钻井队多数人顺利脱逃。 地

14、方政府没有得到开采部门的报告,得到的是从上级部门的转手消息,贻误了救援良机。,地方政府没能及时得到关于井喷的详细情况和危害性报告,缺乏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对井喷的事故后果估计不足。 虽然矿井在开县,当县安监部门对于其安全生产状况基本不插手。县和镇安监部门对采气的技术问题知之不多,缺乏专门的设备。 开县很少有大型的自然灾害,抗灾经验不足。,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制 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个职业安全的问题,但是职业安全已经越来越和公共安全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居民密集区。因此,事先的安全评估以及完整的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周边居民的公共安全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在这种应急预案中,一定要列出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险

15、以及处理措施,并且要同地方政府进行必要的沟通,建立切实可靠的联系方法和联合行动方案。一旦灾害发生,就可以根据灾害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时通知当地政府,做到从容应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属于高危作业,应当有能力预见到作业过程中可能诱发井喷并造成有毒气体外泄。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制定科学、完善、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预案,配备防护急救装备器材,设置救援机构和队伍,并认真组织演练,不断检验完善应急预案。,2.1、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法规介绍,(1)、美国,1986年应急计划与公众有权知道法,1987年 EPA、运输部和联邦应急管理署 应急计划技术指南,1990年 油液污染法,1992年 OSHA标准 危险源辨识,199

16、2年 EPA标准 风险管理计划,环境应急、赔偿、责任法,资源保护与恢复法,2、国外有关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简介,(2)、英国,1984年 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规程,1984年 化工协会 化工厂应急程序指南,(3)、加拿大,1991年 工业应急计划标准 CAN/CSA-2731-M91,1991年 应急计划指南,(4)、欧盟,1982年 重大工业事故危险法令,(5)、ILO组织,1993年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2.2、应急计划体系(美国),2.3、组织机构图(美国),超市应急预案点评 预案内容 预案不足之处,预案内容 应急人员与职责 应急机构与职责,应急人员与职责 总指挥:刘某 副总指挥:远某 现场总指挥:远某 负责接警后,调动整个超市警力及义务消防队员布防并组织人员疏散;现场指挥扑救,同时找专人配合车场接洽消防车到来。 外保(15名)班长: 负责调动外保并配合现场总指挥工作,进行人员疏散、灭火及抢救物资。保安班长接警后,迅速派保安1名去财物门口待命,2层卖场留1名保安配合内保进行人员疏散,地下派两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