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突发事 件的健康教育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38445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对突发事 件的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应对突发事 件的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应对突发事 件的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应对突发事 件的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应对突发事 件的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对突发事 件的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对突发事 件的健康教育(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对突发事件的健康教育,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 H1N1流感疫情,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事件,意外伤害不意外,意外伤害不意外,意外伤害不意外,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导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问题。 英国的“疯牛病”事件; 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炭疽生物恐怖事件; 2003年“非典”(SARS)暴发疫情; 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事件; 2005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2、2009年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 上述突发事件都曾造成社会一度惊恐和不安,因此,使得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问题。 为应对我国今后可能发生的各类公共卫生事件,2003年5月9日,国务院颁发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如地震、海啸、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疾病流行等。 2、事故灾害 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

3、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如: 生物病源性群体疾病:主要指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菌导致的传染病区域暴发、流行; 预防接种出现的群体性异常反应、群体性医院感染等; 食物源性群体中毒:指人摄入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污染的食物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食入后出现的群体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有毒有害因素污染性群体中毒:这类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污染所致,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污染等,波及范围广。 群体性职业中毒: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过程中,由于接触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性疾病: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多位患者,且

4、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原因的疾病。,4、生活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如恐怖分子或组织制造的生物恐怖、化学恐怖、核和辐射恐怖事件等。,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事件的大小和危害程度是相对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涉及范围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反应程度,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三个级别。,1、一般突发事件 是指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大范围扩散或传播,还没有达到规定的重大突发事件标准的事件。例如: 发

5、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霍乱在县(区)发生,1周内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发病1550例;或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区首次发生。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并出现死亡病例。 ,2、重大突发事件 是指突发事件在较大范围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规定的特大突发事件标准的事件。例如: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市(地)。 霍乱在一个地(市)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地市

6、,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 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发生一般食物中毒突发事件,中毒范围扩散未得到控制,中毒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的(后果严重如致残等)。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者死亡10人以上。 ,3、特大突发事件 是指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死亡,危害严重的突发事件。包括如下情形。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省份,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同时涉及多个省市,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发生新发传染病或已消灭的传染病。 重大生物和化学污染、放射事故,出

7、现大量人员伤亡,扩散范围波及2个以上省份。 ,四、突发性事件的特征,(一)突发性和意外性 突发事件虽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往往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预警和及时识别。首先由于其真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如各种恐怖事件、自然灾害引起的重大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很难预测其发生时间和地点。其次,突发事件的形成常需要一个过程,开始可能其危害程度和范围很小,对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很难预测。,(二)不确定性 由于发生突然,许多公共卫生事件的诱因一时不能获知,或者数种因素共同起作用,人们只能凭流行病学规律、临床症状、群众的议论试探性地作出一些推论。 (三)广泛性 由于发生突然

8、,许多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一方面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并在很长时间内在人们心灵深处产生阴影;另一方面,一些突发事件涉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敏感性、连带性很强,处理不好可造成社会混乱,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四)周期性 突发事件不论其大小都具有周期性,根据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可将其分为4个时期。 1、潜在期 突发事件发生前理论上应有先兆阶段。当这些先兆处理得好,突发事件往往可以得以避免和识别。 2、暴发期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再加上现有的检测技术落后以及工作力度不够,很难对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也就是说突发事件在先兆期难以被识别,往往在被发现时,事情已经迅演

9、变,并出现暴发。 3、持续发展期 事件得到控制,但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暴露出的问题有可能反复。 4、消退期 事件得到完全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得到消除。,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健康促进对策,(一)对策 1发生期:及时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根据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普及紧急救助、饮水、饮食、消毒杀虫、洗消、隔离等的卫生防护知识;动员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 2持续期:持续向公众通报事件进展和卫生状况,传播防病保健信息,提供自我救护技能培训,开展行为指引和心理危机干预,为公众答疑解惑; 3消除期:普及相关卫生知识,指导公众和相关部门的行动,帮助恢复正常秩序,引导

10、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形成健康行为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二)方法 1借助新闻媒体与公众保持顺畅的沟通,及时发布信息; 2制作各种应急宣传品,有效地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发放; 3开通热线电话、网络互动平台等,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 4举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题讲座和培训; 5尽量利用一切可及的媒介传播相关卫生知识; 6协调相关部门,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行动指引。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三)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救 治能力 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应加强对卫生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技能训练,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 (1)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

11、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卫生部印发的有关甲型H1N1流感各种防控工作方案的学习。 (2)接受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基本技能与方法培训。 (3)接受有关突发事件培训。,【实例】 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实例】 甲型H1N1流感健康教育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发布公告,将原称人感染猪流感改称甲型H1N1流感,并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是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卫生、教育、交通、农业、建筑、广电、科技等部门要共同参与,开展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卫生服务

12、机构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加强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指导。 在社区开展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健康教育,要以全民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为基础,在疫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对社区公众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是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1、开展全民性的健康教育,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增强社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 (1)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A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暴发流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新的变异

13、病毒,因而人体普遍缺乏免疫力,现有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对它也不起作用。但该病是可防可治的。 (2)甲型H1N1流感是怎样传播的? 甲型H1N1流感也是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者咳嗽、打喷嚏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也可能通过手触摸了带有病毒的物品后接触口鼻而感染。 (3)甲型H1N1流感有何症状? 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与季节性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严重者会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4)如何防控甲型H1N1流感?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保持双手清洁,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

14、将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避免用手接触眼、鼻及口。 注意居室清洁卫生、空气流通,避免到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等呼吸道病人。减少群众性集会。 要保持空调设备的良好运行,并经常清洗隔尘网,保持商场、超市、影剧院等场所中央空调系统的送风安全,必要时应对供送风设备进行消毒,根据季节变化,尽可能开窗通风换气。 不要去甲型H1N1流感流行或暴发的地区旅游。 有感冒症状或发烧时,应戴上口罩,并及早到医院就诊。 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愉悦心情,增强身体抵抗力。,2、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预警前的健康教育 与大众传媒开展广泛合作,提供必要的科普材料,

15、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大力开展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教育材料的储备工作。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 党和政府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的重视,相关部门出台的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有关政策和措施。 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治 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诊断、治疗与消毒等知识。 我国采取的防控措施。 当地公布的定点就诊医院、咨询热线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内容。,3、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的健康教育 教育策略:加大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的宣传力度,运用“个别劝导、电视讲座、咨询等方式,对有关人群

16、进行心理危机疏导、干预。重点内容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内容。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等。 传染病“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二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及控制措施,加大科学防控的宣传。,对来自疫区人员进行追踪观察的重要性,采取的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意义。 接触甲型H1N1流感可疑人员、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进行医学观察的必要性;病人及其亲属应给予配合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及道德责任。 病人家庭、工作单位、医院等场所的空气、地面及各种物品的消毒的必要性及具体方法。 帮助社区居民消除恐慌心理,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引导居民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