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岳麓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3024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岳麓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当前中学的创新教育,应主要侧重于尊重和保护青少年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性和创造性。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事件是既成事实,且已有定论,现行教学中,学生常拘泥于书本所述,被动接受信息。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为学生主动、和谐、活泼的发展打下有力的基础。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呢?这里谈一点不成熟的思考。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正文: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

2、质教育。”“三个面向”思想所体现的发展性、国际性、开放性的教育理念是本次新课程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所以,它依然是新课程改革的旗帜和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理论指导。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震荡着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毫无疑问,创新已成为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一、营造民主平等的

3、师生关系,精心呵护”创新之花”。现代教育心理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形成的两个最重要条件。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课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没有学生不可以提的问题”等观念。如果教师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单一化、公式化、标准化,这样教师不当的目标观、质量观、方法观将对一个班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就会被压制,创新灵感被扼杀。试想唐太宗若不说“进谏者不死”,会出现魏征这样敢于斗胆直言的一代名臣吗?若不是初唐政治清明,会造就李白这样敢于雄视千古,独挥一帜的诗仙奇才吗?若不是教师倡导课堂民主,学生会站起来跟老师辩论:“我看

4、李世民并不好,他很残忍,竟杀害了亲哥哥李建成。”?(电视剧新少林寺剧情)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奉学生为“上帝”,课堂中要时刻保护学生敢于创造的积极性,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呵护“创新之花”。平时多鼓励学生大胆陈述已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倡导认识多元化。教师在精心营造有利于滋养创新个性的空间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已见的机遇,使学生有积极主动发展的时间。创造安全自由时空,使创新之花在适宜的土壤中成长。二、利用人格力量,培养创新意识。“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

5、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新”问题。首先,人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敢于破旧,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基础。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他人的创新人格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使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没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马克思也曾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可见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人格产生着持久的、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善于质疑,学生就学会质疑;教师敢于标新立异,学生就敢于创新;教师用发

6、展的眼光看事物,学生也会自觉地感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如果教师勇于更正错误的历史观点,学生就理解了什么叫“实事求是”的求学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历史科学是材料与观点的统一的思想。其次,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也是影响学生主动创新意识的因素之一。教学中,教师如能大胆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勇于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尝试新颖成功的教改经验,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发展自我个性,这将对学生人格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最好运用。最后,在历史教材的内容中,历史人物的鲜明人格特征也是教育的宝贵财富与源泉。在漫长的中外历史长河中,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科学家、发明家的反叛思想

7、,超前勇气,探索精神,创造业绩等,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也是很有用处的。北魏孝文帝的寻求民族出路的改革,王安石的变法图强,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图强,这些古今中外所有敢于开历史先河的不朽群像,则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不闪烁着一个民族的创新灵魂与不竭动力。三、转换视角,培养学生观察历史的创新思维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创新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但其前提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而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又往往来自教师创新性的教学启迪。我们知道,历史教科书叙述的史实与结论是固定的。这种本来丰富生动的历史演绎

8、为一成不变的教材,显而易见只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向、定势思维,接受的只是单一的历史观。因此,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改变教材主体内容的呈现形式,适当引入一些新材料,引导学生转换视角,对教材内容作变式观察,有利于诱导学生产生创新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例1:对美国南北战争原因的认识。教材中叙述的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美国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形式的矛盾;废奴运动;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南方一些蓄奴州建立南部同盟,公开分裂国家,挑起内战。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些原因,但如到此为止,培养的只是学生对事件起因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为了激发学生形成对美国南北战争

9、愿意独特性的认识,我补充如下材料,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对战争原因进行分析。南北战争前,美国著名女作家斯陀夫人创作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主要叙述了南部地区奴隶制的罪恶和黑人奴隶为争取自由的斗争。小说发表后引起美国人民对奴隶制更强烈的痛恨。美国总统林肯在接见斯陀夫人时说:“你是一位挑起一场战争的小夫人。”也有人说:“美国内战是一部小说引起的。”在这段材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我提出“学习了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后,对上述材料中关于美国南北战争起因的观点,同学们又何看法?”这一问题使已有微澜的课堂气氛理科活跃起来,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提出了如下独创性的观点:“文学作品会影响历史的发展”、“美国南北

10、战争的发生使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小说只是反映了美国这个历史时期的某些历史真实,因此不能说小说及其作者引起了战争。”例2:关于袁世凯的活动。在讲述北洋军阀统治建立一节时,我展示了当时人创作的“袁世凯千古,中华民国万岁”一副对联,在略作赏析后,学生即发现,此联不符合对联创作规范,“千古”对“万岁”可以,但“袁世凯”于“中华民国”则对不起来。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本节内容归纳“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对不起来的表现”。根据这副对联,一位同学提出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国人民”就可以把袁世凯一生倒行逆施的活动全部归纳出来这一独创性观点。由以上实例可见,教师只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可以而且一定能提出独创性的观

11、点。四、挑战权威的精神是创新思维的特质与欧洲国家的学校相比,我国传统教学风格是程式化、刻板化的。强调教师教学要“以本为本”、“忠于教材”,学生要“亲其师,信其道”。久之,学生养成一种唯书、唯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总是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思维去想问题,按照通常的方式去办事情。对于称作科学的定理、公理、定义、规则、结论等等,更是奉若神明,不敢越雷池一步。教材几乎成了“圣旨”,教师成了宣读圣旨的“钦差”,学生甘为俯首听命的臣民。人们相信,任何问题都有一个唯一的答案,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最好的处理方法。教育的功能就在于使人们习得和模仿被经验证明为唯一正确的答案和最好的处理方式。但

12、是,任何科学都是人类认识的结果,都要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而发展;任何规则都是人们根据认识的结果制定出来的,因而也都要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改变。科学史上的每个伟大发现,都是向权威挑战的产物。日心说代替地心说,进化论代替物种不变论,都是如此。地名在世界的所有语言中都是名词,可是“地中海的上空珍惜啦”却成为世界文学的警句,它虽不符合语法,却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牛顿的力学定律曾经是物理学的绝对真理,可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却告诉人们,离开了地球的特定引力条件,牛顿定律就不再是真理了,爱恩斯坦的相对论是向牛顿经典物理学挑战的产物。1+1=2似乎是人类最基本的常识了,可是它只适用于十进位制,而0,1,0,1的二进位

13、制却更有力的改变着世界,引领人们走进“数字地球”。从这样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更新知识,掌握规则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突破规则。向规则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的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面向未来的态度,这正是创新思维的特质,也是创新思维的最集中的表现。历史教学中除了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客观唯一的外,其余的分析和评价应该说是没有唯一答案的。教师要诱导学生敢于挑战教材,“尽信书等于无书”。敢于突发奇想,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分析评判每一历史事件,这在教育心理学上通常被称作发散思维。例如,“假如没有袁世凯,辛亥革命的进程会怎样?”“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一定就是只有破坏性吗?”“圈地运动除了血腥味还有什么?”等等。学生多些这样的思考、质疑,少些唯书、唯师,长此以往,我们的历史教学不就能更加客观的反映人类社会的演进进程吗?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以往对世界特征和世界变化的看法,单一性结论、规则被多元化取代,缓慢的变化被急剧的浪潮取代。经典与权威,教师与学生,长者和年轻人,经常面对着同样的新问题,同样是没有“最好的方法”和“唯一的答案”的情境。着力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敢于创新的品质,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