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29763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实词专项突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实词专项突破专项突破一(40分钟 每小题3分,计42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燕既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2、”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

3、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乃纵反间于燕。B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C而城中鼓噪从之。 D燕军扰乱奔走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诸田疏属也 属:亲属 B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知:了解C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隙:嫌隙 D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事:举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 相与:互相B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 宣言:公开发表意见C僇先人,可为寒心 寒心:伤心D

4、牛尾炬火光明炫耀 炫耀:夸耀5对下列句子中智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将:将领B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遗:馈赠C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夷:灭、杀D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复:又、再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大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5、,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6、。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大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衷。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诃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7对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用:因为 B显功名昌邑

7、下,以力战为名 名:闻名 C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还:迅速、立即 D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离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如此以百骑走 走:逃跑 B会暮,胡兵终怪之 怪:认为奇怪 C夜半时,引兵而去 引:带领 D饮食与士共之 共:共有,共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 亡:死亡 B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 莫:通“幕”,帐幕 C遂引刀自刭 引:拿;举 D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一: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老壮皆为垂涕 垂涕:流鼻涕 B悛悛如鄙人 鄙人:乡下人 C口不能道辞

8、 道辞:道理和言辞 D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诚信:诚实,守信用1C(A项,“拔”解释为“攻取”义无误,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拔二十城”,其中的“拔”即为“攻取”之义,试题中解释为“被攻取”,既考虑到它的词义,又考虑到上下文语境中的主动被动语态的分别,这一说法是正确的。B项,“附”解释为“归附”,可参见赤壁之战中“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C项,“乘”正确解释应为“登上”,例如“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中的“乘”即此义。D项,“北”解释为“败逃者”无误,参见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A(A“反间”,现代汉语的意思是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文中说,田单知道惠王“与乐毅有

9、隙”,“乃纵反间于燕”。结合着“宣言”的具体内容可知,这里的“反间”与现代汉语“反间”含义是相同的。B项的“南面”是称王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南面”是表示方向的。C项的“鼓噪”是指擂鼓呐喊,以壮声势,因为文中“鼓噪从之”与上句“衔枚击之”相对,与下句“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相一致;而现代汉语的“鼓噪”则泛指喧嚷,如鼓噪一时。D项的“扰乱”是两个词,扰,搅扰;乱,纷乱,混乱。现代汉语的“扰乱”是一个动词,意思是搅扰,使混乱或不安,如扰乱治安,扰乱思路。)3D(A“属”有“类、辈”“亲属”“同辈”“归属、隶属”等义项,联系语境看,此处的“属”解释为“亲属”较为妥当。B“知”有“知道、懂得”“了

10、解、理解”“认识、辨别”“知识、见解”“主持、执事”“知交”等义项,联系语境看,此处“知”解释为“了解”义无误。C“隙”应解释为“嫌隙”。D“事”应解释为“变故”。)4C(A“相与”可解释为“共同”“一道”。如晋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也可解释为“互相”。如宋苏轼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句。联系语境,呲处应解释为“共同”。D“宣言”此处应解释为“公开扬言”。C“寒心”,有“恐惧、伤心、失望”之意,结合语境,田单纵反间诱使燕军“掘冢墓,俘先人”以伤即墨民众之心,从而激发己方同仇敌忾,故解释为“伤心”无误。D“炫耀”应解释为“光彩夺目”。)5D(A“将”应解释为

11、“将领”,全句意思是“只怕别的将领到来,即墨就不能保全了。”B“遗”读“wi”,解释为“馈赠”无误。C“夷”应解释为“灭、杀”,如“夷族”。D“复”应解释为“恢复”。)6D(A项中的“竟死”,难点在“竟”字。“竟”有“完毕”“从头至尾”“终究”“追究”“竟然”等多个义项,从上下文的文意看,只有“从头至尾”与“竟然”能够沾上边儿。从这两个义项中选择,“竟然”表示语意的转折,显然不符合文意,因为这是根本无从谈到死或不死。再看“从头至尾”这一义项,“竟死”表示一直到死,犹如“竟日”表示从早到晚一样,与上下文文意十分切合。因而“竟然因此而死”是错误解释。B项中的“将兵”,试题将它解释为并列短语,但在文

12、言文中“将兵”也可理解为动宾短语,意思是“统领士兵”。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可见是指李广对待部下的关爱,当然是李广领兵的情况。再看C项,“曲折”一词有实指虚指两类用法,实指意为弯曲,弯弯曲曲,虚指意为错综复杂的情况,事情的曲折经过或复杂而不顺当的情节。联系前文看,这是在李广迷路以至部队落在卫青之后,卫青要向皇帝汇报事情经过时说的,当然不可能是指弯曲的道路,而是指事情的复杂经过。因而C项也是错误的。只有D项是正确的。其中的“结发”,是说古代男子从成年时开始束发,所以把初成年、年轻时称为结发。)7D(A“用”,介词,表原因。解释为“因”。B名,闻名。

13、C“还”读“xun”,解释为“迅速、立即”。D“去”应解释为“距,距离”。)8D(A“走”与现代汉语的“行走”义不同,此处的“走”是“逃跑”义;B“怪”是“奇怪”义,因带有宾语“之”,古义活用为“认为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引”:“带领”,如赤壁之战:“探引军从华容道北走”。D“共”可释为“共用”,作动词,类似如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但此处解释为“同样、一样”,作形容词较妥,即李广与士兵吃喝同样的东西,与士兵同甘共苦,此处解释为“共有、共用”不妥。)9A(A“亡”wng,此处应作动词,释为“失去”。B“莫”是“暮”的古字。如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

14、壁下。”“莫”又通“幕”,帐幕。此处释为“帐幕”无误。C“引”:“拿;举”,如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D“一”,副词,“全”)10B(A“涕”:眼泪,如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垂涕”:流眼泪。B鄙人:此处应释为“居住在边地或乡野的人”,即乡下人,联系语境,此处不是李广的谦词,而是作者的评价。C“道辞”,从语境推断“道”应为动词,译为“说”,“辞”是名词,“言辞”。D“诚信”与现代汉语不同,“诚”确实,“信”信任,信赖。)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官文,完成第11-15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番款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西方之事。帝幸东都,矩以蛮夷朝贡者多,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作鱼龙曼延、角觝于洛邑,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遣掌番率蛮夷与人贸易,所至处悉令邀延就座,醉饱而散。夷人有识者,咸私哂其矫饰焉。帝称矩至诚,曰:“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矩后从幸江都。及义兵入关,帝问矩方略,矩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