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1030177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的概念教学设计内容简析力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的重点内容。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1)力的概念。(2)力的作用效果。(3)三要素以及力的单位。但力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完整的建立起来,要有一个逐步加深和拓展的过程。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领悟到力的存在,并引起学生对其共性的思考,通过分析、归纳、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从而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进而通过各种熟悉的体育项目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逐渐地认识力。但是学生真正建立其物理学中关于力的概念教学绝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2、,要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力的概念绝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还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完善。在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对力的逐渐认识,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目标定位本节教材中知识的获得都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体育项目为基础,这种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课标中从生活到物理,再认识社会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并加强实验和设计各种活动,使学生形成必要的体验,学生形成力的概念就会水到渠成。基于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理解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

3、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1)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3)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方法阐释本节课我们应重视力的基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伴随的科学方法,以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及情景作为知识背景,通过归纳和简单的分析、推理,从而引出概念和规律。因此,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边活动(

4、举例、讨论、实验、阅读等)边分析、边归纳,层层深入,动手与动脑相结合。设计时注重情景设置生动、设问方向明确、互动目标鲜明、演示实验清晰等教学环节,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引导。同时通过设问、安排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大量的实际现象中进行提炼,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体会学习的经历。课堂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关注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验、阅读、设计等活动,不仅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互助意识,独立进行探究、创新的能力。教学流程 环节一 生活情境,激趣导入本节课的导入主要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一些生活情景,再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提问进行,具体过程如

5、下:多媒体画面1:多媒体上展示小树被风吹后弯曲的画面。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生1:小树被风吹弯了腰?师:为什么会被吹弯了腰?生2:由于风的作用,所以小树被吹弯了腰。多媒体画面2:2008年中国奥运年会男子举重冠军廖辉挺举的画面。师: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廖辉挺举瞬间手臂情况?生3:举重冠军肌肉紧张,用力把杠铃兴起。师:这两个画面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实在在有“力”的存在,你还能例举生活中有力的存在的例子吗?生4:车坏了,我们用力可以把车推到修理厂;用力踢足球,可以把足球踢得很远。生5:-师:同学们例举了这么多力,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多的力,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有“力”作用于物体后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6、今天我和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两个问题。【设计意图】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引入课题。环节二 生活感知,分析归纳,建立概念1、课件、实验、举例生活中与力有关的现象(1) 小实验日常生活中:学生实验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举例人推车-(2) 课件展示体育运动中: 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3)课件展示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

7、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4)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举例飞机出事故坠地、带电的塑料尺对纸屑的吸引-2、归纳总结归纳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3、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后,我又创设了一系列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列举他们自己感受、思索的事例,从学生的经验、感

8、受出发,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内隐到外显地认识、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过抽象概括建立力的概念,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认识过程。环节三 实验“超市”探究力的作用的相互性1、生活经验,提出问题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2、自选器材,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分析刚才这些“力”的现象,你还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然后让学生利用台上器材或自选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力作用是相互的”。3、小组展示,各展风采(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

9、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同时释放两个磁铁。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3)手压笔尖,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4、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设计意图】实验“超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张扬了学

10、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深入的分析,更深刻的思考,会让学生体验到在简单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却隐藏着深刻的道理,便于学生归纳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理解。环节四 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展示下列图片:1、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2、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掷出,棒球由静止变为运动。3、射箭运动员用力将弓拉弯。4、跳水奥运会冠军伏明霞站在跳板上。4、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提出问题:在图示情景中,有没有力的作用?你看到力了吗?你是怎样判断有没有力的呢?引出讨论的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

11、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深化认识、加深理解,让学生“思而得之”、“学而得之”。环节五 变革练习方式,学习兴趣延伸,加强概念巩固巧借视频画面、实验、游戏进行训练:请学生看下列生活中的情景,涉及到哪些有关力的知识。1、视频画面:汽车撞到树后汽车受损的画面、矿泉水瓶手用力后变形的画面、人游泳的画面、火箭点火发射神州7号航天器上天的画面。2、演示实验:两个学生在讲台穿旱冰鞋互推的现象。3、小游戏:将气球扎口松开,气球反冲游戏。【设计意图】

12、适时创设情景,可以延长学生积极学习时间。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一件事物长达20分钟或更多的时间,不管我们是否想要大脑这么做,大脑都会自然地转移注意力。当学生探究完成力的作用效果后,上课时间大约在30分钟左右,学生学习开始呈现疲惫状态,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减弱,学习的兴趣开始低落。如果此时进行文字形式的训练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为低下。而采用上述视频画面、实验、游戏进行训练,在课堂的结尾又激发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潮,从而更进一步加深了概念的巩固,延长学生积极的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有所思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力求在学生具有日常生活中力的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

13、通过一系列具有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使学生对力的存在以及力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进一步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因此在设计中着重考虑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以学生的活动、实验、体验为主线,力求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等主动发现问题。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入情、入境、诱发学生思考,主动探索

14、、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体验物理的应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 回顾整堂课,我认为在课前的导入,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几个方面做得较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就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环节做进一步的分析、反思:一、教师预设的反思:为了让学生在生动活波、乐观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在导课的设计当中,本来设计了一个模仿“卖拐”中的一个活动表演“脚离地面迅速下跺”然后让学生谈体会。意图通过表演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有所感悟。但是考虑到实

15、际情况,学生在笑过之后会真正地去思考吗?其他学生只是观众,没有体验,不一定达到预想的效果,于是重新设计,采用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都有所体验的一些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从引入效果来看,生活化问题情景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学生心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1、气球小游戏,个别同学在实验前没有弄清楚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做好,如果我在大屏幕上预先打出一幅实验时的图片,就会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2、实验结束后,在分析实验现象及结论的过程中,我没有做到充分相信学生,个别问题学生已经分析的比较到位了,我还在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分析、重复分析,导致课堂效果显得不是很流畅,略显累赘,同时也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