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管理李骁恒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1008197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资源管理李骁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然资源管理李骁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然资源管理李骁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然资源管理李骁恒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然资源管理李骁恒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资源管理李骁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资源管理李骁恒(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然资源管理论文-李骁恒2012200807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它亦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其承载能力反过来会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结构和方式。目前,水、能源、耕地等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在今后的发展中,资源约束将代替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恶化。一方面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为显著特征的工业化发展在推动我

2、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据初步估算,将我国所有污染对经济的损失汇总起来,每年污染造成的损失会占GDP的7%左右。这一数字刚好接近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尽管我国在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在粗放型工业化的总体形势下,治理保护却跟不上浪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面对着我国人口的膨胀与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的压力,国家无力量集中更多的资金进行大规模的资源与环境治理,这就很难指望在近期内跨越发展与治理的门槛。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将是长期困扰我们的矛盾。先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说起。土地资源开

3、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地球生态环境中,土地因素的恶化最为严重,过度砍伐森林和对土地的超负荷利用,使全球都在面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地力减退等生态环境问题。土地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恶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危害加剧的局面,具体表现在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草地和森林不断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目前,我国沙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到17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8.13%,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8%,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盐碱化土地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38%;土地荒漠化

4、的速度也远远超过治理的速度,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2469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由于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酸化等原因,已造成40%以上耕地土地地力减退。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浪费土地的现象严重。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城乡建设和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耕地数量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再比如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也有很大的生态环境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很突出。河枯湖干、水面大量减少、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日趋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物种减少、旱涝灾害增多等等。第一,水库、塘坝建设引

5、起水土流失和淤积。随着各种类型水库、塘坝的建成运营,河流的入海水量和沙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二,上游水的开发不当或过度导致中下游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第三,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引起地面水的过度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变形和海水倒灌以及土地荒漠化。第四,降水减少,气候干燥。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看出我国自然资源总的态势是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组合不够合理,后备资源不足,资源相对紧缺,而且浪费严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对资源需求量大,如何从资源上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个很紧迫的问题。这次我想结合畜牧业来谈谈怎样应用好的方法应对资源问题。(一)草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情况1.养殖

6、结构内蒙古草食牲畜的养殖结构,1990年中的大牲畜和羊的养殖结构为17:83,到2011年中其养殖结构变为12:88,大牲畜的养殖比例在下降,羊的养殖比例逐渐增加。大牲畜中,牛的养殖规模逐年递增,驴的养殖规模基本维持不变,而马、骡和骆驼的养殖规模逐年递减,牛、马、驴、骡和骆驼的养殖结构由1990年的56:22:12:7:3,变为2011年的81:7:9:2:1。羊的养殖规模逐年递增,但其绵羊和山羊的养殖结构变动幅度不大,由1990年的69:31,变为2011年的71:29。2.养殖方式内蒙古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生产模式,以生态保护为主线,加大禁牧、休牧等措施力度,把草地

7、资源的保护、建设、合理利用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内蒙古草食牲畜主要在农区和牧区进行养殖,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是按畜牧业资源、牲畜构成和畜牧业经营方式等地区差异划分的。农区畜牧业主要是利用种植业生产的大量作物秸秆、粮食以及饲料植物,采用舍饲、半舍饲经营方式,以饲养家禽、耕役畜和育肥牛羊为主的畜牧业。3.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增加,20082012年间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就业人员数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动趋势,但企业产值和利润逐年递增,2012年产值和利润分别为2926.13万元和200.93万元,较2008年相比增长了79.25%和

8、195.33%。(二)草食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随着内蒙古农村牧区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草食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加之当地农牧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不断地增加对牛、羊、马饲养数量,使草场载畜量加大,超载过牧及草场过度开垦现象严重,进而导致草地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草地退化严重,使草原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同时,草地的草群种类发生变化,原有优势种或伴生种植物,在草群中逐步衰退以至消失,而一年生植物和某些杂类草或有毒有害植物相继侵入,在严重退化地段甚至上升为优势种地位,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因生长环境条件恶化而明显减弱,覆盖度降低,加速了草地沙化速度。2.对自然

9、环境污染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有机肥的使用逐渐转向化肥、无机肥,使大量牲畜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畜禽养殖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一个环境污染物的生产场。虽然近年来,内蒙古草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但草食畜牧业生产模式仍是千家万户的小规模饲养,牲畜产生的粪便及加工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据统计经过科学处理的粪便量不足10%,由于处理能力和贮运能力不足,在每年雨季及非用肥季节,牲畜粪便随意露天堆放,粪水四溢,直接导致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的恶化。随着草食牲畜饲养量的增加,牲畜排泄的粪便总量将不断增多,环境将难以承载。二、生态环境保护对草食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一)生态保护

10、政策对草食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为扭转草原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恢复草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从2000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西部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的草原保护建设项目,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草原退化、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受损的草原生态系统得到了一定的恢复,草原保护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包括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生态移民工程及草原生态奖补工程等5大类30个小项的生态保护政策。这些政策不仅让内蒙古草原重现勃勃生机,也逐渐改变了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二)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随着草原

11、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牧民传统的放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利用围栏建设实行禁牧、休牧、轮牧,这为科学饲养奠定了基础,改变了单一放牧的经营方式,饲养方式正在向舍饲、半舍饲转变,促进了以用为主向建、管、用相结合的转变,发展了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方式。畜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加强,优良畜种比例明显提高。配方施喂、分群管理、短期育肥、四季出栏等适用技术全面推广,畜牧业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在项目带动和政策扶持下,购买饲草粮加工机械,配套基础设施,打井、畜舍棚圈建设,草料储存等进行国家投资,为牧区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从整体来看,我区草原牧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

12、阶段,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牧业增产、牧民增收仍主要依靠增加牲畜头数来实现,这必然导致草原超载放牧,并不断加大草原生态建设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就要减人、减畜,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围封制度及舍饲禁牧给很多农牧民带来了困难,原来的放牧经营可以利用天然草原节省很大的饲养成本,舍饲就要用大量的金钱来储备饲草,致使他们增加了在牲畜养殖上的成本,这又势必会使草原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农牧民增收缓慢甚至收入下降。在日益恶化的自然条件下,农牧民意识到不能过度依赖草原进行经济发展,这样的草原利用和畜牧业生产经济回报会很低,纷纷转向到农业或外出打

13、工来维持生计。三、草食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建议(一)分区发展,合理布局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目前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等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草食畜牧业应该分为三个大的区域发展。一是在草原退化普遍较严重的地区,严格控制草食畜牧业进一步的发展速度,使这些区域的草原退化得到充分控制和治理;二是在草原生态功能相对稳定的地区,严格执行草畜平均制度,巩固和保护现有的草原生态屏障功能;三是在农区或农牧交错地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节约使用草地资源,释放草原的生态功能。(二)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在草畜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由传统单

14、个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向家庭牧场集约化畜牧业转变,是内蒙古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牧场集约化畜牧业更容易对大部分草场,通过季节轮牧、划区轮牧及对荒漠化草场轻度利用,以减缓退化速度,从而更加促进农牧民增收。家庭牧场和集约化的畜牧业更容易形成配套的生产养殖模式,从而提高各种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促进环境优化。(三)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加强人工草地建设通过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的办法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人工草地建设、饲草料开发为中心,各项技术相结合的科技应用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建立人工草地技术的开发,建立人工草地是减轻草原压力,治理退化草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通

15、过开展人工种草,扩大牧草来源,提高牧草产量,储备充足的饲草料。最终通过科技进步,强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养畜、受制于自然的被动状况,才能使畜牧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四)持续实施草原生态移民政策随着内蒙古牧区人口近三十年来的快速增长,带来了牲畜的快速增长,过度放牧给草原带来的压力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将牧区人口转移出去,减轻草原人口承载压力,合理利用草原,使得草原得到休养生息,是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畜牧业只是我国资源管理的小部分体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重心和区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里,城市发展会通过积聚和辐射效应规模经济效益为经济发展服务,然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不管是政府人员还是社会其他人员都应该对我国的城市环境现状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才能是我国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时对环境保护做出合理的定位,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环境。参考文献:【1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全晓书2006年06月06日2资源经济学阿兰兰德尔商务印书馆1989年3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苏杨马宙宙2006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