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釉上彩与釉下彩的8大区别

自***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54.93KB
约4页
文档ID:80774098
釉上彩与釉下彩的8大区别_第1页
1/4

釉上彩与釉下彩的8大区别(一)产生的年代不同釉下彩:最早雏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续至今釉上彩:在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从时间上来说,釉下彩的年代更为久远,从传承上来讲,可以说釉上彩源于釉下彩二)制作歩骤、过程不同;釉下彩:在生坯或经过烘烤后的素坯上用色料从事彩画装饰,再经过上釉,最后窑烧而成,釉彩和彩绘的纹样是一次烧成,色料充分渗透在坯釉中釉上彩:先要烧成白瓷胎的瓷器之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窑烧而成的,彩绘的纹样与釉彩是分开烧的 釉下彩 釉上彩(三)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釉下彩:在生坯上直接进行创作,只需要用色料画完后上釉,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就可以了;如果是在素坯上画釉下彩绘的方法的话,则是先把泥坯用800℃烧成素坯,画完、上完釉之后再经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窑火烧成白瓷坯,用色料画好彩画装饰后,再用800℃进行二次窑烧四)外表不同:釉是一种透明的、经久不易变的特殊物质釉下彩:先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层的。

所以釉下彩绘出来的器物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渗透连绵,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并不减少产品彩绘时的色泽鲜艳度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历代釉下彩绘的文物,如魏晋时期的青瓷、唐代的青瓷、三彩釉陶;宋代的北方民窑出土的黑白彩绘、红绿彩绘瓷器;元代的青花、釉里红(二者均属于釉下彩绘的分支)等虽然年代久远,却均保存的较为完好作为日用瓷(比如杯、碗、瓢、盆等)是很安全的釉上彩:由于是画在釉面上的,色彩表的颜色有几百种,绘制的技法比较容易,表现力极强但是因为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以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不会像釉下彩那么光滑 釉下彩 釉上彩(五)分类不一样:釉下彩:主要以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为主青花是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蓝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在不表现方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来表现对象其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很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钟爱并且在世界的制瓷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釉里红用一种经高温烧成后呈现暗红色的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其表现内容和方法与青花无异,烧成后的沉着热情,故一般用来表达“吉祥、富贵”。

高级制品中常用此法釉下五彩是在青花和釉里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色彩绚丽、锦绣灿烂,因为其在高温中也是变化多端,烧成不易,所以很少用来装饰日用瓷釉上彩绘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几种古彩是一种较古的传统装饰方法,其名称是有别于粉彩而言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线条刚健有力,具有浓厚的民间年画的风格粉彩是在釉上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色彩多样;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了明暗的洗染,风格和笔法上是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无论工笔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新彩是受外来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彩绘方法,在表现技法上用西画的方法,也可用国画的方法 釉下彩 釉上彩(六)色料不同:釉下彩:色料用高温烧成,色料在未烧制前与烧制后的色相变化比较大,而色料中能耐高温的不多,因此颜色的变化极难掌握釉上彩:色料用的是650℃——800℃的低温烧成由于温度低,许多颜料都能经受这样的温度,故烧出来的颜色变化不大七) 用的调料品不同:釉下彩:一般来说用的是甘油、牛胶、乳香油、有的甚至用茶叶水来进行调和色彩釉上彩:多用的调料是樟脑油或松香油进行调和八)技法不同:釉下彩:以分水法为基础技法,即在勾好的轮廓线内,用色料填色釉上彩:以洗水法为基础技法,即先用笔蘸“水色”往坯上塌一笔,然后将笔上的颜色洗掉,挠水反复洗擦。

釉下彩釉上彩综上所述为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的不同,外行者与初学者从表面的凹凸与光泽度就基本可以区分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