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二下12单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51929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初二下12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初二下12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初二下12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初二下12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初二下12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初二下12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初二下12单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一、古文马说 第1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决定性作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 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故:所以。 虽:即使。 辱:受屈辱。 于:在。 奴隶人:做奴仆的人,这里指马夫。 之:的。 骈: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骈死:并列而死。 槽、枥:都是指喂马用的马槽,这里借指马厩。 以:用,拿。 开

2、篇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了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的主旨。用“而”字一转,揭示千里马的悲惨命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辱”“死”,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第2段,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马之千里者,一食(sh)或尽粟一石。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食(sh):吃。 一食:吃一顿。 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 或:有时。 尽:吃完,吃光。 其:它,代指千里马。 而:连词,表顺承(承接)。 食(s):同“饲”,喂养。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3、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是:这样的。 见:同“现”,显现。 虽:虽然。 之:的。 能 :才能。 能:能够。 且:犹,尚且。 欲:想,想要。 常:普通,平常。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哪里。 其:它,代指千里马。 千里马为什么会被埋没?是因为“食马者”的无知。他们不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而是按照常马的食量来喂养。“安求其能千里也?”一个反诘(问)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 第3段,讽

4、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译: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 策:名词,马鞭。 之:它,指千里马。 之:无意义。 以:按照。 其:驱使千里马的。 其:它的,指千里马的。 道:方法。 尽:使竭尽。 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而:连词,表修饰或顺承。 执:握。 临:到(它)跟前。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呜呼:表示

5、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恐怕,表推测语气。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此段活画出执策者一副愚昧蛮横的丑态,作者的愤郁之情,达到了高潮。“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作者以这两句收结全文,既照应了开头,又凸现了文章的主旨。1、马说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字退之,人称韩昌黎,谥“文”,与柳宗元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是一种文体,可记事也可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中后两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 点出全文中心主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

6、马也!(对昏庸统治者嘲讽与鞭鞑。)千里马的悲惨命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现对“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伯乐”比喻善于识别、赏识人才的人(君主、统治者)。 “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是:伯乐能识千里马。3、本

7、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做“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与鞭鞑,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4、作者对“食马者”的态度是:强烈的谴责,辛辣的嘲讽。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命运深感同情、惋惜,为他们鸣不平。如何对待人才?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5、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起来是否正确(或遇不到伯乐,该怎么办)? 如:在当代,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

8、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了。我们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也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增大成功的希望。5、历史上的一些名马,如项羽的乌骓马,吕布的赤兔马。 对联:无才难做千里马,有志方成万里驹二、背诵及字词(见书中)三、古诗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1)韦应物,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2)首句以设问起。第二句诗人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怅惘、悲哀、凄凉。第三、四句借景抒情,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秋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

9、现出诗人的孤独。(3)诗人通过“归思”“闻雁”的描写,抒发了远宦思乡之情,也蕴涵着诗人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池鹤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四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1)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谥号“文”。(2)首联,写出鹤的生活环境,风度品格,突出形象美。颔联,采用拟人、比喻,写鹤的外形特征,用“丹砂”比喻丹顶鹤头顶上的朱红色皮肤,用“白雪”比喻“白色短尾”,“恐”“疑”是人格化的描写,突出了池鹤的色彩美。颈联,诗人把丹顶鹤与鸬鹚、鹦鹉对比,采用反衬手法,意在突出丹顶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

10、心灵美)。 “语声娇”暗喻邀宠献媚,“苦嫌”表明诗人痛恨这种邀宠献媚的行为。尾联,运用设问写鹤的鸣声,突出声音美,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青田云水遥”,自己向往归隐田园生活的宁静生活,但是可望而不可即。一个“怅”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3)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迎燕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1)葛天民,字无怀,号补翁,南宋人,有无怀小集。(2)“寻常

11、百姓”,体现燕不嫌贫爱富、不趋炎附势的美好品质。“翅湿落花”二句宛若“微雨飞燕”图:暮春三月,杂花似锦,细雨霏霏,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尾联,以饱含赞赏之情作结,写出了百姓与燕子的深情厚谊。(3)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四、文学常识1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高尔基,苏联作家,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本文是散文诗,它通过对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深刻反映了俄国革命前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先

12、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全文是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刻画。本文运用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烘托手法。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风、云、雷、电象征反动势力,波浪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太阳象征光明的未来,海鸥、海鸭、企鹅象征那些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2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是一篇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感情线索,也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本文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从

13、而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作者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三方面来体现其“不平凡”。 (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3石榴选自郭沫若的丁东草,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作者按“爱石榴画(绘)石榴赞石榴”的思路来写,以状物抒情的方式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4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原名冯钟璞,成名作红豆,有弦上的梦三生石、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散文集丁香结等。 文章以“我”对盛开的紫萝花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抒写赏

14、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再到思花之感,以小见大,哲理深刻:花和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才是无限、永恒的;面对生命长河的流尚,人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珍惜生命、拥抱生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汇入到生命的长河中去。4专题 鸟:要知道有关“鸟”和含有“鸟”的成语、诗词、谚语、歇后语、歌曲、故事等;“鸟”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现在“鸟”的生存环境怎样?在“爱鸟”“护鸟”活动中,我们能做些什么下面的鸟在古诗文中常常寄托怎样的情感?乌鸦:伤感、悲秋; 燕子:美好、惜时、时事变迁。 喜鹊:喜庆、愉悦。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鸳鸯:永恒的爱情、白头偕老。鹤:情义、清高

15、、隐逸、神仙、长寿。 杜鹃(子规):悲惨、凄恻、哀怨5、屠格涅夫,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名作猎人笔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等。第二单元一、古文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动词,在于。 名:动词,出名。 则:就。 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指示代词,此,这。 是: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惟,只。 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以上几句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仙”“龙”暗示品德高尚的人,以“名”“灵”衬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