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描写手法专练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5093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专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专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描写手法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描写手法专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鉴赏描写手法专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杨 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 西京:唐朝都城长安。牙璋:古代皇帝调兵的符信。凤阙:皇宫的代称。龙城:匈奴名城,泛指敌方要塞。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1)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作简要分析。答: 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

2、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炼。(2)第三联描写战斗的情景,诗人是从什么角度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的?试作简要赏析。答:_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绝 句石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 满路旁。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1)抒发深沉的乡思旅愁,是古往今来诗歌的常见主题,然而石 的这一首绝句在写法上却力求新巧,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为了避免抒情空洞干瘪,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羁旅之愁,而是触物起兴,借杨花之随风漂荡、不能自主,比拟自己往来赴任,离别家园。化虚为实,把羁旅愁思溶化在具

3、体的形象之中,读来情感突出,诗意盎然。另外,诗人不仅将自己的转徙生涯和飘荡的杨花作比,而且还要比出程度高低。“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结构上递进一层,使离情旅愁得到有力反衬,更显深切感人。(2)诗歌在刻画杨柳的形象上,亦有独到之处,请以开头两句为例作简要赏析。答:_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蔺相如墓宋范成大玉节经行虏障深,马头酾酒奠疏林。兹行璧重身如叶,天日应临慕蔺心。咏蔺相如明高启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注:乾道六年(1170)秋,范成大于奉命使金,途经已陷入金人手中的邯郸,写下此诗。首诗歌在写法和感情倾向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写法_感情倾向:范诗写面对着如当年的秦赵对峙一样的局势,决心以蔺相如为榜样,大义凛然,宁死也要保全国体。高诗意在吟咏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的功绩,以赞颂蔺相如的神勇。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枕上作 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用了什么手法?简析其作用?答:_(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诗人早年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

5、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从中可见内心的愤激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注:这首诗,是诗人旅居洋州时写的。洋州,今陕西洋县,在汉水北岸。泛觞:是一种游戏。(1)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描写景物有什么技巧?答:_(2)简要分析尾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点出内心隐痛的原因:怀才不遇、仕途不畅:旅居异地、思念故乡。扣诗题“旅次”(或呼应首联的“非我有”,或“故山”)。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

6、答问题。双调折桂令过多景楼周文质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答:_人别层楼,我宿孤舟这两句写的是一个怎样的情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描写了送别人凭高而望尽天涯,我远走他乡而夜宿孤舟的情境。抒发了作者的思念之情。本曲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 采用了反衬及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位出游的主人公从舟中远观到了一派壮美幽丽之景。当低下头来细想时才感觉自己已是孤单一人行走在江中,浓浓思念之情溢于言外。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酒泉子长忆观潮

7、宋潘阆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_(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湿,表现出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

8、的别名。(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说明。答:_(2)最后两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失落情绪。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答: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第一句如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6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