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摘要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50281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摘要(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形成的多层次、多性质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关键字:师生关系 沟通 民主 平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价值观也在不断变革。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是以教师为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任何一名学生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人们急待一个真正民

2、主教学过程、呼唤一个更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正是师生关系被教育界的重视,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更高的品质、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及主要意义都包括在师生的互动中,教育过程有时也可以成为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必然要素。可见,全面理解师生关系,正确把握理想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 一、 师生关系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1、 什么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

3、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2、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互相抵触、戒备,必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其次,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各类不同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师生不同的生命活动形态,对构建师生自身的价值形成不同的意

4、义。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即作为独立、完整的人,又作为合作者、共享共创者,所形成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亲密关系。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提升的重要体现。师生关系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校风、教风、学风的最直观体现,师生关系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和学生今后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的,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特征:1、民主平等虽然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科学真理面前,师生之间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格

5、上都是平等的。当前,人们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空前进步,学生自己的维权意识和希望教师尊重的愿望大大提升,而教育理念的发展也进入了对话的时代,这些都形成了师生关系的新内涵。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并不意味着削弱权威,而是象征着教师的权威由外在职业权威转向内部人格权威。事实上,国内的师生关系研究表明,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远不如民主平等型师生关系下的教育教学效果好。民主平等是建立社会主义学校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2、尊师爱生爱是教育的灵魂。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友爱。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教育不能没

6、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专业规范,是教师责任感的反映,在教师的这种关爱中,饱含着比单纯的爱更为可贵的尊重。只有在敬与爱中,师生才能找到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信心,缩短相互间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小学儿童对教师的尊敬是以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为依据的,表现了明显的向师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教师是教育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中应起主导性作用,对待儿童要有爱心和耐心,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一词源于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学记上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7、;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这是指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教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进的关系。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及其教育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学生只有了解教师和教育取向时,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获得自己的知识,促进智能和品德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事实上,对教学相长关系的认识越深,师生关系就越容易改善和良性发展,师生双方受益也越大。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从师生之间关系的角度看,师生

8、心理相容是指教师和学生集体之间、学生个体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并相互接纳。心理相容融洽了师生关系,是维系师生关系的情感枢纽,是维持学校有效的教学秩序,确保教育教学任务完成的情感基础。三、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学生观将学生看做是被动的受体、教师塑造与控制的对象,学生在教育中处于边缘位置,对学生的教育是规范的、预设的。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具有不成熟性,但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

9、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正确的学生观来自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来自教师向学生的学习和自我的反思。2、 以学生为本,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本的观念。以学生的需求为第一需要,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的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之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无论是优质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观爱和鼓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教师善意的言语或是一个微笑,都能使其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首先,给予学生尊重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

10、其次,尊重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热爱学习、喜欢学习。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 3、 主动与学生沟通,努力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应仅仅是上课时与学生一问一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生活,看看学生平时都在做什么,听听学生平时都在想什么,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4、做学生的引路人,而非保姆 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学会学习,而非生搬硬套。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只完成教学任务,而是都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的

11、学习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时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而不是如保姆一般,什么都为学生做好,只让他们接受现成的理论知识。教师的指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更要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要进行方向性的引导。 5、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不仅要做理论上的强者,更要做行动上的楷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必需做到,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历史观。有正确的信念就会自然的感染和激励学生树立这种信念,从而使学生把这种信念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力量。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能力,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人格

12、的化身,是榜样是楷模。只有当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是学生信服。 6、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心理品质无不对学生发生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使师生关系和谐,就必须通过自己崇高的理想、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多方面的爱好与兴趣等老吸引学生。为此,教师必须:第一,加强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更加智慧;第二,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个人的偏见和定势;第三,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第四,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耐心、豁达、宽容、理解等个性品质。四、 总结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最好的教育方

13、式就是先做好自己,只有从教师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用自己行为方式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被关爱、受重视,学生才会热爱教师。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处理好师生之间关系、二两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会有和谐的学习气氛、积极的学习情绪和和良好的学习心境,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高,感受性灵敏,反应能力强,思维活跃,更易于理解知识,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教师职业道德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132-133. 2高等教育学M,陕西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学习资料2007,7:60. 3姜智.师生关系模式与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评论,1998,(2):25-27. 4李德显.师生权利与角色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34-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