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48420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计思路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设计思路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设计思路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设计思路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设计思路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思路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设计思路:培根说:诗歌使人巧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正是唐诗中一个有厚度的题材。配合实际教学,我设计了一个网络课件,力求反映诗歌学习规律,关心学生学习状态,注重学法揣摩,尽可能把认知与情意、结论与过程统一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注。具体构思为:以朗读为情线,以课件中多种媒体材料和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为辅助,营造作品蕴涵的苍凉悠远之氛围,在层层深入理解、揣摩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去感悟意境、体验情感、关爱自然、社会,培养一种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万式和健康积极的情感。总之,把课堂变为一个研究型、资源型的学习舞台,充分体现自主个性化学习。 入境,是感悟的前提,诗歌教学时应以此为突

2、破口,运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资源创设氛围,促其入境。在此基础上,以读为径,通过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内容,读入意境,读透情味。课件主页中的几个导向按钮为:学习任务学习资料比较体会 积累拓展。(这是一个有机融合的内部组合结构,不是教学步骤的全套照搬)下面就结合授课实际,将具体学习过程梳理如下: 学习任务: 1、借助有关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的音义,了解界参的大致情况。 2、揣摩佳句妙词,感受诗中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感情,提高欣赏能力。 3、拓展学生思维,激发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2、3 难点:培养和提高欣赏能力。 一导入:唐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代,

3、是一个激情的时代,唐代是一个孕育诗人的年代。作为唐代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他给我们唱出了一曲悲壮而浪漫的歌吟,他就是岑参,这歌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双击打开网页主页,呈现课题、作者,学习思路板书课题、作者。(以片头冷色背景中雪花的纷飞、出塞曲悲壮锤粥的旋律促其入境。导向按钮标示出学习结构,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指名简介作者、课题、作者简介学习资料出处。(学生可点击 查询作者情况。)二、归纳学习任务:作品理解学习资料 请同学们打开书,速读预习提示相关信息,看看它告诉了你什么?(白雪歌送武半官归京的内容、感情)你认为我们今天重点学什么?我们一起来确定今天的学习任务。网页出示学习任

4、务。(涉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意、态度。此项在学生自行归纳后呈现,做到心中有数。) 三、点击 学习新课: (一)1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由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内容不外乎两个万面,咏雪、送别。下面我们先倾听一段配乐朗诵点击播放视频朗诵材料入境、感悟,请大家留意字音、诗的节奏,思考:哪些旬子咏雪?哪些写送别?这两部分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以哪万面为主? (随着镜头中场景的翻转、推移,银盔、人物等相继出镜,配以浑厚苍凉的同步朗诵,营造出了塞外苦寒、冰天雪地的氛围和真挚浓烈、无比惆怅的情怀。可使学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为下一步的理解、揣摩奠定感情基调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回答:前10句咏雪,后8句写送

5、别,是通过第10句酝酿气氛、引入送别的,以咏雪为主(人的行踪有何变化?外内一一外内外)可以看出诗人用笔是很有章法的,注意了场景的转换。 2.速读课文,粗通文意。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速读课文,尽量弄懂大意,相邻的两位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不会的可以批划出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情景?我给大家提个建议,请你不光是动口、还要动眼、动耳、开动脑筋,努力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能身临其境,心驰神往就更好了。 3、悟读课文,采英撤粹。佳句赏析学习资料点击: 教师导引:杜甫曾作诗赞日:岑参兄弟皆好奇。陈绎也说岑参诗尚巧主景(唐音癸签引)牢参最善于抓信典型的事物刻划出典型的环境,因此他的作品

6、极具感人的力量。你觉得此诗哪些事物、旬子写得奇?哪个词语用得妙?为什么?(风奇、雪奇、) (文字样例的提供是为学生效仿学习,但不必硬扣模式。我们鼓励有创意的个性表达。推荐佳句妙词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表现,去发挥、去探究。只要心有所感,有所领悟即可,能发现几句是几句,能领悟到多少是多少。不强求字面上的表达和术语性的评价,而是注重整体意境的体味和词语好处的咀嚼,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作为重点) 学生可能推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前两句写了两种事物:风、雪,它们的特点各用一字表述:风狂雪早。你怎么看出来的?卷字正面写,折字侧面烘托。简介白草,这么坚韧的白草都

7、被折断了,可见风狂;八月就下雪,一个飞字可看出雪花劲舞之状。即写出惊奇之情。这两句诗由风而雪,风中见寒,因寒飞雪,环环相扣,境境相生,境界开阔,开篇奇突,振起下文。真可谓狂风怒号的声威声声入耳,遍地肃杀的景象历历在目。) 雪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后 诗人写北万飞雪,却用南国春花作喻,冰天雪地换作明丽春光。雪莱的名言不是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产生这样奇特美妙的联想不仅是因为梨花和雪同是洁白的,而且梨花盛开时一簇一簇,一团一团,沉甸甸、颤悠悠、千树万树,花团锦簇,活脱脱的画出大雪压枝的奇景!雪花,这洁白的精灵,似乎也随诗人的心境而变化。生花妙笔,妙手回春。哪个字用得妙?(忽)忽

8、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换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作者以神来之笔写出了变化之景,富有奇趣。 翰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争论:你认为百丈是指厚度还是宽度?请说说你的理由。这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请大家想象:抬头望,阴云万里,低头看,冰天雪地;朋友远行,前途艰险,无限惆怅。这两句酝酿了愁的气氛,为下文的饯别场作了铺垫。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学生根据自查资料简介角弓,理解这是一种互文见义的写法。连将军和都户的角弓都不能拉开,铁甲都难以上身,一般士兵的苦寒就更加难以忍受了。其他诗中写奇寒的还有: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奇寒、酷热、大风都是他笔下常见的

9、描写对象,他就是这样一个善于传神的勾画边塞风物的大师。 苦寒边塞,同甘共苦,自然情同手足,壮美的琵琶,雄壮的羌笛,一时间热烈非常,然而短暂的快乐后更是无边的离愁。 教师推荐:纷纷墓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可联系南极奇寒,滴水成冰)。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形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又是一处奇笔。 勾画出冰天雪地的苦寒世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

10、留马行处。 马行处,指归骑留下的痕迹。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凝望。结尾两旬,耐人寻味。哪两旬诗与词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仁立时间之长,感情之深,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印,他在想些什么?(也许是相间时难别亦难,也许担心此去关山万里的艰难,也许是为自己归期末知而怅悯?都不得而知,在我们的脑海中只余下在茫茫天山雪原背景中的孤独身影) 牢参中年曾两次出塞,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城障塞堡,无不经行他的诗是来源于生活的,在特定的节令,特定的地域,他写出了雪地边塞、生活的特色。试想

11、若是出入均是繁华地,所逢又值艳阳天,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此情此景则不同了。 从开头北风卷地白草折的酷烈,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再到体验奇寒难耐的艰苦,抒发了种种真情实感,非亲身经历不能言也。句句都令人称奇。小知识学习资料(点击 可 增强对角弓胡琴等边塞诗中常见事物的直观印象和了解。属备查资料,按需随意浏览。) 总结:本诗描绘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宣景,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恫怅之情,内容兼及咏雪和送别两个方面,雪是景物的中心,冰天雪地中笼罩着一股恫怅之,请,雪景烘托送别,依依别情里更见心中雪景,送别也刻画雪景,可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就像-首壮美的歌吟,令人低徊不己。

12、 板书思路。 4、带着感情,带着理解,个人示范读。男女生合读。 5、点击课内比较体会 展示沁圆春雪图片及文字材料、思考题,对比体会,培养比较能力。(比较点:体裁、景物、感情)人物、景物、手迹等具体图片可加深直观认识。 导引:同是写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所写雪景与沁圆春雪相比,有何不同?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异?(比较点:体裁、景物、感情) 学生比较: 体裁 诗_词 景物 雪中奇寒_江山多娇 感情 惆怅_乐观豪迈 如果不能解决,教师加以点拨:这两首诗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气质的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即使同时同地也因人而异。毛主席说:诗言志。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

13、群众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的特殊地位使他能自觉地从民族的整体、革命大局来观察、思考问题,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塑造了他特殊的气质、胆略和情感,他眼中的北因风光,非同一般,他笔下的诗文,自成一统。因此,二人的境界有所不同。积累拓展6、 点击课外: (出示问题及动画笔、礼花等图片,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立体化的思维模式,激发联想,产生创见。)延伸点:积累送别诗中的名句。 举出与雪有关的诗句。 同学们,你对雪了解多少?(知识) 谈谈你对它的印象如何?(评价、品质) 你由雪想到了什么?(物一一人) 布置作业:查资料写作练习l雪2、岑参 边塞诗 盛唐 任选一题,以这些词语为题材,查找资料,编织一篇小文章。(以上两项任务,学生既可当堂上网查阅资料解决,也可置于课下,以便拥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搜索引擎:、百度搜索)附:1、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 送别 佳句妙词 苦寒 惆怅 巨细无遗 景 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