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知识总结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3131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复习知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经济生活复习知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经济生活复习知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经济生活复习知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经济生活复习知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复习知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复习知识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生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易错点: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货币含义:从商

2、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原因:货币是一般等价物),需现实货币 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只需观念上的货币(明码标价)。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伴随赊账产生而出现。例: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3、纸币: 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产生:随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

3、速度)4、通胀与通缩p85、支付方式、信用工具和外汇 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外汇 支付方式: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外汇: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影响:外汇汇率降低(本币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出口, 增加就业压力 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本国货币贬值,利于出口不利进口 ,国内物价上涨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价格的因素: 各种

4、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求影响价格:市场表现 A、卖方市场:卖方供不应求,价格上升,物以稀为贵B、买方市场:买方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无关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 等价交换。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2、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A、 需求法则:

5、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B、 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C、 商品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价格: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其互补品的需 求量减少,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互为代替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反之亦然)。 价格变动 (1)调节生产规模(当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缩小生产规模;(反之亦然)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2)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6、生产力水平)a.居民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措施: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客观因素 (2)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有影响措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完美社会保障体系。(3)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措施:完善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b.物价总水平: 1.价格,消费水平;物价,消费水平2.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措施: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其他因素:性能、质量、外观等2、消费类型:(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

7、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2)特点:A.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B.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4、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规律: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5、消费观:从众心理(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过分求异不提倡)攀比心理(这种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理智消费应提倡)6.树立正确的消费原则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

8、节约,艰苦奋斗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分配与交换是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A.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对生产起着导向作用 B.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C.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2、大力发展(1)必要性:解决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有优越性 生产力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提高人民生活

9、水平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 (2)如何发展: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快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公有制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的国有充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公有制地位)A.公有制主体地位: B.多种所有制:a.个体经济手工劳动为主 1、地位: a.根本经济特征 b.私营经济 b.根本经济制度 c.外贸经济机

10、械劳动(外资部分) c.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2、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 A.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 在控制力上 B.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 C.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D.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3、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 怎么增强国有企业的实力: 深化国有制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

11、制力、影响力(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1、企业 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地位: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而国有企业发挥主导作用 目的:盈利, 本质:经济组织2、公司制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含义: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本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1)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后者要把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以公开募股集资,是区别两者的最显著特点)特点:书P37(2)组织机构: 策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监督

12、机构(监事会)(3)优点: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有法定数额的股东是公司的最显著特征)(4)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败。 (5)企业兼并和破产:书P403、劳动和就业(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 (2)我国的就业形势为什么严峻: a.人口总量与劳动力总量较大(客观) b.劳动力素质与社会需要不适宜(主观) c.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客观)(3)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党和政府: A.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B.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的岗位C.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D.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E.加大对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F.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劳动者:A.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自主择业观 竞争就业观平等就业观 多种方式就业观 整体择业观 B.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