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2983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薛涛诗歌中的动物意象初探 内容摘要在唐代女诗人薛涛所创作的诗歌中,存在着许多动物意象。它们作为诗人情感表达的载体,表达了诗人的各种感情,所以解读薛涛诗歌中的各种动物意象对于研究诗人的创作和情感不无裨益。本文将要从薛涛诗歌中的各种动物意象入手,探讨诗人寄予其中的情感,从而加深对诗人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关键词】 薛涛 诗歌 动物意象 情感 引言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经历了初唐的发轫,走过了盛唐的豪迈,迎来了中唐的低沉,在中唐出现了几位女诗人,她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笔触,书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而薛涛,就是这些女诗人中有着卓越成就的一位。在古老的西南文化名城成都,继汉代才女卓文

2、君之后,又出现一位唐代女诗人之冠薛涛,为古老的名都增加了新的光彩,一时藩镇连帅,幕府名士,诗坛巨匠,争相与之唱和,煊璀西南诗坛。薛涛“侨止百花潭,躬撰深红小彩笺,裁书供吟,献酬贤杰,时谓之薛涛笺”。作者简介:刘亮亮:(1989 ),男,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元)费著,笺纸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0页。至今传为美谈。薛涛早年入乐籍,后入幕府,“她在幕府中生活的时间很长,从韦皋到李德裕,共历事十一个蜀帅,都是因为赋诗才能而受到礼遇”。 莫立民,唐代女性诗坛,中国韵文学刊,2006年第3期。晚年脱离乐籍,独居浣花溪畔。孤独而终。薛涛的人生经历对她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

3、帮助。尤其是因为她经常出入幕府,并在幕府生活多年,身上浸染了幕府的气息,幕府的文化以及环境对她的影响最为显著。 汪小燕,薛涛诗歌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19日。在她周旋于幕府的期间内,创作了大量作品,主要写了其在幕府的所见所闻,包含了宴乐酬和、写景咏物、咏物抒怀等几部分,内容十分丰富,意蕴深厚。今人对于薛涛及其诗歌做了多方面的研究,诸如诗歌内容,诗歌风格,诗歌意象等,其中诗歌意象方面有植物的研究,但是在薛涛的诗中写了大量的动物,对于这些动物意象,却少有人涉及,因此笔者就薛涛所创作的诗歌中的动物意象为切入点,以此来深入了解这位女诗人渗透在诗歌中的情感和价值。一、薛涛诗歌中动物意

4、象分类和数量统计无论在哪个朝代,男性总是活跃在诗坛上的主力军,女性往往只占少数。而在唐代这个文化互相包容、社会风气开放的年代,薛涛以其高超的赋诗才能成为当时女性诗人中的佼佼者。书中记载“薛涛锦江集五卷”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页。从此可以看见薛涛曾经创作诗歌之多,但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却不多。现薛涛存诗收录在全唐诗卷803中,研究薛涛的专家张蓬舟以此为底本,经过查漏补缺、校对以及修改,编有薛涛诗笺一书,整理诗歌91首。 何苇,试论薛涛作中植物意象的审美意蕴,邢台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在这些诗歌中,有大量直接咏唱动物和涉及动物的诗句。这种现象在唐代女诗人

5、诗歌创作中并不多见,可谓是薛涛的一次创举。 经笔者统计,薛涛诗中提及虫鱼鸟兽等动物意象共计42次(同一首诗中动物意象出现两次按两次计算),具体见下表: 张蓬舟,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意象种类具体例子次数鸟类意象(包括“鸟”字眼)春望词四首、池上双凫、鸳鸯草、谒巫山庙、贼平后上高相公、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听僧吹芦管、别李郎中、送扶炼师、棠梨花和李太尉、江边、赠苏十三中丞採莲舟、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酬辛员外折花见遗、鹦鹉离笼、燕离巢、鹰离鞲寄张元夫、筹边楼、江月楼、西岩22虫类意象蝉、听僧吹芦管、西岩4鱼类意象江边、採莲舟、酬杜舍人、西岩、鱼离池5兽类意象谒巫山庙、酬文使君、採

6、莲舟、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筹边楼11据此,笔者认为,诗人诗中出现的大量动物意象,作为诗人情感体验的寄托,在表达诗人思想感情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篇论文中,笔者就对此作些粗浅的分析。 二、动物意象的情感特征(一)比翼双飞以双凫传其对爱情生活之向往 “薛工绝句,无雌声。”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48页。笔者大致上认为这种说法较为客观,但同时也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是说薛涛诗中充满了男性气息,没有丝毫女性意识的体现。在中国诗歌浩瀚的海洋中,爱情这个话题不是沧海之一粟,而是充斥于整个诗歌历史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从诗经中的关于那个时代的爱情诗到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两人心心

7、相印、难舍难离等,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爱情诗。在唐代这个社会风气更为开放的时代,此种现象已蔚为大观。薛涛作为一名乐妓,地位卑下,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难免要与许多男性打交道,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很难受到公正的评价,并且作为一个在男性中流连的女子,是不可能拥有真正的爱情的。但是,正是由于薛涛身为乐妓的这段特殊的经历,使她对于爱情有了不同于常人的理解与追求,成为爱情的主动者。据史书载,薛涛终身未婚,脱出乐籍后,独自一人居住在成都近郊的碧鸡坊,居住在吟诗楼中,穿着女道士的服装,并过着道士一般的生活,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薛涛甘于这样的生活,我们从她的诗中就可以看出她对于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她把这种感情寓

8、于诗歌之中,并借助诗歌表现出来,笔者主要是分析诗歌中所出现的动物意象。如池上双凫: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张蓬舟,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2页。此诗作于诗人正处青春妙龄之时,此时正是对爱情有了感觉,初初了解爱情,就作诗羡慕那双双休栖在绿池上的凫,由此可体现出薛涛作为女性的细腻情感。双栖在绿池上的凫,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同时也是一种心愿,她希望自己在今后的人生中可以找到一位与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的人,可以共同携手,白头到老。我们先来看此诗:第一句“双栖绿池上”,两只凫双双齐聚在泛着碧波的水面上,相依相偎,形影不离,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第二句“朝去暮飞还”,表

9、面是描写雄凫早晨出去辛勤劳作,夜晚归来与雌凫相守,实则是暗示了古代典型的丈夫与妻子的生活状态,是一种平稳恬淡的生活;第三句“更忆将雏日”则刻画了在丈夫外出工作后,妻子在家里的精神与生活,遥想有孩子之后家庭的和谐与美满;第四句“同心莲叶间”,更是把作者内心的愿望直接表达出来,希冀自己与未来丈夫像莲子莲心紧密相接,紧紧相依。诗人正是借双凫传达出其对爱情与婚姻的憧憬。除却以上比较显著的表达诗人对爱情生活的向往之外,其诗作中还有许多动物意象的出现也可以表明。如别李郎中中的凤、凰,春郊游眺寄孙处士二首中的燕、伯劳等,也都传达出诗人对爱情婚姻生活的向往,对那种甜蜜二人世界的追求。(二)凄伤哀婉以大雁现其对

10、家乡亲人之思念 思乡,不管在哪个时期,这都是一个几近被写透的话题,同时也是所有的羁旅游子都会抒发的情感。诗人在诗中借助各种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其中月、雁、鱼等意象最为诗家所喜爱。在薛涛诗中,我们也可以见到诸如此类意象的使用。大雁,自古以来就是用来表达思乡之感的最重要的意象,诗人们都喜欢用大雁来传达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全唐诗,卷115,中华书局,1985年。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唐圭璋编,全宋词(第1册),中华书局,1980,第10页;韦应物的闻雁:“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全唐诗,卷180至195,中

11、华书局,1985年。等诗歌中浓浓的思乡之感都是借助于大雁这个动物意象来传达。这种借大雁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的例子在薛涛诗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应的例子。鱼,这种意象也常常被用来表达思乡之情,在此之中饱含着作者的深情。比如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彭黎明、彭勃编,全乐府(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2页。这一比较著名的诗句。清人宋琬一剪梅:“漂泊东南剧可怜,朝采菱船,暮打鱼船。” 金元明清词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574页。写的也是看见早上采菱的船与傍晚打鱼的船,就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那遥远的故乡。表达思乡之情的意象还有许多,不管是自然类、

12、花草类还是动物类的,因为此文探讨的是薛涛诗歌中动物意象在其诗歌中的作用,所以在此就不多加以赘述。重点欣赏一下薛涛诗中带有思乡情感的动物意象。这类动物意象表达在薛涛诗歌中最典型的表现是江边:西风忽报雁双双,人世心形两自降。不为鱼肠有真诀,谁能夜夜立清江。 张蓬舟,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10页。这首诗刻画的萧瑟秋意的思人之情,如飘渺在空中,不拘泥于行迹,表现出诗人作诗技巧的高超,同时也似描绘出一幅诗人思乡的景象,拥有一种画面般的美感。 前两句重笔刻画诗人夜夜伫立在清江边上,等候着远方的来信,西风中头顶双双飞过的大雁点出零星的萧瑟之感;后两句中所提到的“鱼肠”指代的就是书信,我们可

13、以从王僧孺捣衣:“别鹤悲不已,离鸾断更续。”这句诗中得到解释。诗人写道如果不是因为会有在远方的亲人的来信,谁会独自一人夜夜站在凄冷的清江边上?这孤独一人与双雁,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怀念。 薛涛作为长安人士,却远在蜀地生活了一辈子,对家乡之思已经深深融入到骨血之中,她把这种感情写入诗中,移到各种事物之上,借诗歌来抒发。薛涛善用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和的情感,把周遭的景物与情感结合在一起,仿佛物类皆感染她的感情般,替她述说心事。(三)超凡脱世以鸣蝉喻其品行道德之高洁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诗人们一般喜欢用动物意象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与志趣。薛涛也有借动物来表现自己高洁品行的诗作,蝉就是

14、这方面的典型之作。在古代,人们认为蝉栖于枝上,以露水为食,象征着高洁之意,因此,诗人作家们常常用蝉来比喻自己作为文人士子的高洁志向。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沈德潜,唐诗别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第36页。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全唐诗,卷77至79,中华书局,1985年。骆宾王为人非常正直,作为一名官员,他从来不会因为私情而放弃为官的原则,由于他的性格太直,得罪了不少小人,他们就在圣上耳边进谗言,使得骆宾王有了牢狱之灾。在狱中他写下这首著名的诗歌,来表明

15、自己的高洁。还有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全唐诗,卷36,中华书局,1985年。等等,这些都是把蝉当做自己品行的寄托,寄寓了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在薛涛的存诗当中,酬唱赠和诗达50多首,可以说是这些诗让她名蜚中唐的。她的酬和诗的对象多以男性为主,不免遭到周围人的猜忌诽谤,于是在蝉这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露涤清音远,风吹故叶齐。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张蓬舟,薛涛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3页。在这首诗中,诗人延续了虞世南蝉这一诗的写作风格,把蝉的习性与品格总结出来,并作为标榜自己的对象。在露水的涤荡下发出阵阵蝉鸣,树叶也在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仿佛是淹没在树影下的两只鸣蝉,好像是在一块,但其实是遥遥相应而不得同一枝栖,表达了知音难求、心意难抒的悲哀。诗人这样写,是想告诉世人,我们之间的相互酬答应和,是因为彼此精神的贯通,心灵的契合,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交流,与此同时也是互相之间往来的凭证,而不是他们所想的那般。诗人把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