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28852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法格(Lafargue,Paul 18421911) 法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家,法国工人党和第二国际创建人之一。生在古巴圣地亚哥一个法国葡萄种植园主家庭。1851年,随全家返法,曾进巴黎大学医学院学习。后到伦敦攻读医学,1868年任外科医生。到伦敦后,他结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866年,加入第一国际,任总委员会委员兼西班牙通讯书记。1868年4月,与马克思的次女劳拉结婚。10月,回巴黎参加建立第一国际法国支部。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拉法格在波尔多组织了保卫公社的斗争。公社失败后,他逃亡到西班牙。1879年,同J.盖得一起创建法国工人党。80年代末,参

2、与第二国际的筹建工作。在工人运动中他与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和A.-E.米勒兰的叛变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拉法格反对新康德主义和哲学上的修正主义,捍卫和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拉法格还批判了J.饶勒斯的修正主义哲学观点。拉法格指出,是经济的必然性而不是正义观念引导人类前进,资本主义生产的经济力量必不可免地要把社会引到共产主义。在反对法国当时流行的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中,拉法格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坚持科学的国家观,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拉法格深入研究了大量的哲学问题,特别是观念的起源问题。他用事实说明:人们有关物体的观念、数和形的观念等都是

3、经验和实践的产物;关于上帝、鬼神、天堂、地狱等宗教观念,不是先天的,它们是人和人之间关系歪曲的幻想的反映。他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美学和文艺批评的根本问题,反对把文学、艺术同产生它的经济基础割裂开来,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自然主义等。拉法格在理论上也还有一些缺陷,如没有充分理解和重视唯物辩证法,有时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称为经济决定论等。著有马克思的经济唯物主义、宗教和资本、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财产及其起源、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康德的唯心主义、思想起源论等。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等等1、Proudhonism19世纪中期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以法国

4、蒲鲁东为代表。反对资本主义剥削,但又想保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敌视一切国家、组织和权威,主张建立“无政府”社会。具体言之,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法国,5060年代广泛流行于西欧国家并颇具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因其创始人蒲鲁东而得名。蒲鲁东在他的什么是财产?、贫困的哲学、社会问题的解决、一个革命者的自白和19世纪革命的总观点等著作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观点。蒲鲁东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弊病,都不合乎理性,以“个人占有”为基础的“互助制”社会是最好的社会模式;主张建立以无息贷款为基础的“人民银行”作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互助制”社会

5、的根本途径;宣扬阶级调和与和平革命,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反对一切权威。蒲鲁东主义的核心,是幻想通过和平改良的办法,建立小手工业生产制,实现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为了维护国际工人运动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者同蒲鲁东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论住宅问题等著作中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蒲鲁东主义。巴黎公社后,蒲鲁东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影响基本消除。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公社同时是蒲鲁东社会主义学派的坟墓。”蒲鲁东在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的同时,还主张建立一种契约制度代替政府。他认为,凡是一切都处于相互契约关系中的地方,根本

6、部需要警察执行一切监督、保护的职务,人们也不再需要国家和政府干预他们的事务。他说:“一切通过契约进行。我同自己的邻居达成某项协议我的意志就表现在契约里。同样,我可以同自己公社的一切居民签订契约。同样,我的公社就可以同任何其它公社签订契约。我深信,以这种方式在一切地方制定的和反映千百万不同意志的法律,将永远只是我的法律” 。蒲鲁东的这种无政府主义的理论和主张,是从施蒂纳那里承袭来的。马克思指出:“没有权威的社会。废除迷信、司法、行政、警察、国民教育、战争、海军等等。各个方面都带有施蒂纳式的词藻” 。蒲鲁东虽然吸取了施蒂纳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和词藻,到处鼓吹无政府主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泰然自若地忍受了

7、法国当权的统治。这表明其个人生活与其思想之间的巨大落差,是其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集中表证。作为无政府主义的始祖,蒲鲁东又是一个反权威主义者。他由反对任何国家和政府进而反对一切权威即任何形式的“统治和顺从”。他在19世纪革命的观念这部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作中极力鼓吹反权威主义思想,认为政府、司法、教会、土地、金钱统统不要成为权威;只要不要权威,才能“使个人利益与人类利益、集体至上与个人至上达到空前的一致,不要权威!就是让自由契约代替专制的法律,让自愿的协商代替铁面无情和至高无上的司法;让理性的伦理代替启示的伦理;让力量均衡代替权力均衡;让经济统一代替政治集权” 。总之,他幻想建立一个“没有权威的社会”。

8、为此,蒲鲁东主张由各地居民组成“自治集团”,并由这些“自治集团”结成“自由联邦”。他认为这种“自由联邦”是绝对自由的。2、 巴枯宁主义 19世纪607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一种用极端革命的词句装扮起来的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因其代表人物俄国的巴枯宁而得名。巴枯宁主义认为,国家是万恶之源,是对自由、平等的束缚和侵犯,有了国家才有了私有制、剥削和统治;主张废除国家,建立“一切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完全平等”的、“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它认为财产继承权是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的基础,一旦废除了继承权,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就会随之消失,主张把废除财产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的出发点”。为

9、了尽快废除国家,建立无政府社会,它主张“完全放弃一切政治”,反对一切权威,反对进行任何政治运动,依靠少数人的密谋策略,以流氓无产者和破产的农民为主力,举行“全民暴动”,消灭国家。巴枯宁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而是从圣西门主义者、施蒂纳、蒲鲁东等人那里抄袭而拼凑起来的无政府主义杂拌。它对工人运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曾经造成了第一国际的分裂。巴枯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小生产者纷纷破产、游民无产者队伍迅速扩大的环境下,反映了游民无产者和失常的知识分子的绝望心理和复仇情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权威、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等著作中,对巴枯宁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3、拉萨

10、尔主义 19世纪607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机会主义的思潮和派别。因其创始人德国工人运动的鼓动家拉萨尔而得名。代表作有“拉萨尔的工人纲领批判、公开答复和资本与劳动等。拉萨尔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贫困是由所谓“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要废除这个规律,就必须建立生产合作社,使工人成为自己企业的企业主,获得全部劳动所得;要建立生产合作社,必须依靠国家帮助;要取得国家帮助,必须争取普选权,其途径是建立全德工人联合会,进行和平和合法的宣传鼓动。此外,它还反对工农联盟,把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称为“反动的一帮”;支持普鲁士王朝通过战争的手段自上而下地统一德国,力图把工人运动引上所谓国家社会

11、主义的道路。总之,拉萨尔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是由普鲁士资助建立生产合作社和争取普选权来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拉萨尔主义一度给德国工人运动造成很大危害,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主要障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蒲鲁东、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拉萨尔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们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是一种地道的“普鲁士王国政府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55256页)(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

12、治斗争的必要性。)拉萨尔主义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拉萨尔主义曾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后来不再这样称呼),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德国的小市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在拉萨尔看来,国家是超越阶级,凌驾于一切人之上的普遍利益的代表。拉萨尔宣称通过建立工人合作社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而为了建设工人合作社,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帮助。在这里,拉萨尔所期望的国家帮助不是来自于工人执政的民主共和国,而是来自于普鲁士政府,这无疑是错误的。为了笼络工人打击自由主义,

13、普鲁士政府实行了一些提高工人福利的待遇的政策,但如果因此而与普鲁士政府结盟,就等于巩固了专制统治。尽管拉萨尔提出要实现普选权,但是普鲁士政府不可能做出太多的让步。拉萨尔宣称存在铁的工资规律,他认为工资的提高会刺激工人生育更多的后代,随着过剩人口的增多,工资将又被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既然工资水平是无法得到提高的,那么工人就应该放弃旨在提高工资的一切斗争。如放弃罢工等。铁的工资规律的理论不过是对马尔萨斯理论的抄袭。马克思用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学识指出,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是众多的,影响工资的规律不仅不是铁的,而且是富有弹性的。工人通过斗争是能够提高自己的待遇的。工人应该不放弃任何的斗争手段,包括和平合法

14、斗争的形式。拉萨尔声称,除了无产阶级,一切阶级都是反动的一帮。所以,他反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小农联合起来推翻专制统治。拉萨尔又否认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机关,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通过国家的帮助,就能消灭资产阶级。马克思指出,对于当时的的过来说,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专制制度,只要德国资产阶级愿意推翻普鲁士的专制制度,无产阶级就要与他们一起进行民主斗争。尽管无产阶级不可能因此获得政权,却能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奠定社会基础。拉萨尔却与专制势力联合起来,要将工人变成为维护专制制度的帮凶。所以他提出,工人应放弃夺取政权的愿望,实现共产主义要依赖于国家的支持。拉萨尔逝世后,恩格斯在书信中写道:若不是

15、拉萨尔过早去世,那么必将看到拉萨尔背叛无产阶级的一天。马克思也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是一种地道的“普鲁士王国政府的社会主义”。这一切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世的历史学家发现了拉萨尔写给俾斯麦的书信,表明拉萨尔和普鲁士政府确实达成秘密的交易。4.修正主义(Revisionism)“修正”一词的涵义,来源于拉丁文reisio“修改、重新审查”的意思和德文Revision“修订、校正”的意思。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由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使它的敌人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来反对马克思主义。在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施坦公然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故名。亦称伯恩施坦主义。伯恩施坦之后,主要代表是考茨基。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