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字备而神态出2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29814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字备而神态出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虚字备而神态出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虚字备而神态出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虚字备而神态出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虚字备而神态出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虚字备而神态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虚字备而后神态出文言文虚词复习方法探究 傅庭海 【备考思路】专家说,高考文言文试题实际上是用一篇陌生的文章来考察学生课内文章的学习。课内学习的现状是:学生普遍对文言文有畏难心理,对文言虚词畏惧它的一词多义、虚虚实实、古今有变,花费较多时间复习,收效却不明显,对拿取文言虚词选择题的3分信心明显不足。很多考生在阅读文段以及做句式、翻译题遇到虚词时往往是一晃而过。因此,复习备考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立足于教材,从教材中选出典型的例句解释18个虚词常见义项,要求学生烂熟于心。这样,遇到陌生的课文就能举一反三。适当拓展。平时的训练材料应该考虑这样几个方面:一是难度适当,考试说明的规定是“理解常见的文言虚

2、词在文中的含义”,因此应选取浅易的学生容易读懂的阅读材料;二是兼顾各种文体,不可偏废。 调整学生心态,调动欲望和兴趣。要告诉学生,备考文言虚词,不只是为拿取文言虚词选择题的3分,而且同时在拿取与虚词有关的断句、翻译、特殊句式、筛选文中信息等好几个考点的分。与实词相比虚词的知识容量要小得多,考生得好的分数比较容易。确立文言虚词复习的目标。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所有考点都是在考查学生的文言文“读懂”能力和翻译能力,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师生备考18个虚词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读懂”的能力。应该建立一种理念,实词是重点,虚词是难点。在朗读过程中感悟。虚词的主要功能在于联词成句和表达语气,许多

3、虚词只有语法功能而无词汇意义,应该要求学生熟读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建立良好的文言语感。【授课时数】68学时【具体做法】1 吃透18个常见的虚词。学生想办法记住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常用文言虚词有三四十个,高考重点考查其中的18个,熟记住它们,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就能形成条件反射,把注意力集中在这18个上面,使阅读形成有重点的阅读。这个环节可充分利用好步步高金太阳核按钮等复习资料。二多角度梳理。文言虚词,大多“身兼数职”,一词多用,必须对它们全面复习,掌握其常见用法,烂熟于心,考试时才能结合语境快速而准确地加以辨别。对18个虚词多

4、角度梳理,可以有效地全面复习和巩固。而且每个角度都抓重点、抓生疏、抓疑难、抓特殊的用法,逐步减少复习量,学生的信心逐步提升。1 词义的角度。 (1)学生整理完善步步高以及核按钮附录上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表,用自己熟悉的短而易记的课文例子替换表中陌生的例子或较长的例子。为表中只提到的词义没有例子的虚词找课文例子。 (2)抓重点。纵观近三年的高考,18个虚词基本都考查过,相对集中在“之、其、以、于、为、而、因、乃”八个,这些是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3)学生整理出每个虚词中自己最难掌握的词义和用法,理解并熟记相关的例句。归结起来,难点如下:【之】:作代词,译“自己”“我们”“这”“这些”。作

5、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补语的标志。【其】:作代词,译“我的”、“我(自己)”、“你的”、“你”、“其中的”。作副词、连词所有用法。【以】:作介词,译“凭身份”,“由于”、“按照”;作连词,相当于“而”或译“地”、“因为”;作副词,通“已”,译“已经”。【而】:作连词,表假设、表因果、表修饰。【于】:作介词,译“在方面”、“由于”。【因】:作介词,译“依照”、“根据”、“依靠”、“凭借”、“趁着”、“通过” 。【乃】:作副词,译“才”、“这才”“就”、“却”、“竟(然)”“反而”。【为】:作“介词”译“对”,“向”、“当”、“等到”。【焉】:作兼词,相当于“于之

6、”、“于此”、“于彼”。作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则】:作连词,表假设,译“假使”、“如果”;表转折,译“虽然”、“但是”、“却”。作副词,表已然或发现,译为“已经”、“原来”。 【所】:作助词,所字结构的翻译。固定词语“所以” 的翻译。【者】:作助词,译为“的样子”或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作疑问语气词,译“呢”。 【与】:作介词,译“比,和比较” 。【乎】:作介词,相当于“于”;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与“然”相同,相当于“地”。【且】:做副词,译“将要”。【若】:作代词,译“这样”“如此”。 除了八个重点虚词外,“焉、则、所”这三个也是学生难把握的,必须重点训练,反复巩

7、固。2:词性的角度。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将18个虚词按词性分类并附上例句,全班汇总。抓出重点要掌握的词类和难于掌握的词类,强化复习。历年高考文言虚词多考副词、介词和连词,这就是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从这个角度认识巩固18虚词,增强各类词性特点的认识,便于快而准判断语境中虚词的词性。副词:何、乃、其、且、因(5个)介词:乎、为、以、因、于、与(6个)连词: 而、其、且、若、以、与、则(7个)而(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表修饰)其(表选择、表假设)且(表并列、表递进、表让步)若(表假设、表选择)以(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与(表并列)则(表承接

8、、表条件、表假设、表并列、表转折让步、表选择)代词: 而、何、乃、其、若、焉、之(7个)助词:何、乎、其、所、为、焉、也、以、者、之(10个)其他:(1) 词尾:乎、焉、然(2个) (2)兼词:焉 、诸(2个) (3)通假:而、何、以、与、则(5个)3 .固定结构的角度。 18个虚词构成的固定结构词语很值得重视。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文言文固定结构(文言复式虚词)在翻译题中比较“受宠”,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复习角度。对归纳出来的固定结构及例子,学生要反复读,熟记例子,尤其要注意像“如何”这种两字远距离粘连的结构。【而】:而已、而后、而况、既而【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若何、奈何、何以、无何、何

9、乃【乃】:无乃乎(与)、乃尔【其】:其乎(与)、其乎? 其乎? 、何其【且】:犹且、且夫【若】:若夫、若何【所】:为所、所以、之所以、所谓、所在 有所 无所【也】:之谓也、也哉【以】:以为、以是、是以、有以、无以、何以【于】:于是 、见于【与】:孰与、与孰、孰若、与其孰若【为】:何为、何以为、奚为、奚以为【则】:然则:【乎】:不亦乎、庸乎、得无乎(与)4 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者、也、乃、为、则”构成六种判断句,“为、所、于”四种被动句,疑问代词“何”一般构成宾语前置,“之”构成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对归纳出的文言特殊句式,学生也要反复读,熟记典型的例子,但不必限于课本。3 .反复巩固。 对于

10、高考试题,始终存在命题专家的深度阅读和考生浅层次阅读的矛盾。语文老师只有在学生的身上下功夫。回顾近年尤其是重庆市自主命题评卷总结,文言文阅读得分并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这两点:重要的实词虚词积累不够,不能透彻深入地理解文章。所以本届高三文言实词虚词备考必须通过反复巩固训练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专题复习时间外,必须纳入常规训练中,加强动态识记。方式可以是“一词加二译”,还可以是“一类词性加二译”。举例来说:(一)写出加点词(副词)的意义和用法。1. 徐公何能及君也? (怎么,副词)2.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才、这才,副词)3.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却、竟然、反而,副词)4. 项王乃复

11、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只、仅,副词)5.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是、就是,副词,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6. 若属皆且为所虏。 ( 将,将要,副词)7.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暂且,姑且,副词)8. 8.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副词)9.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已经、原来、原来已经,副词)10.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是、就是。副词,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11.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可、还是。副词,加强祈使语气。) 12.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副词,加强揣测语气。)13.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12、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怎么。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二)翻译: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4 适度拓展。1. .找18个虚词中的实词。 核按钮附录中的虚词表没有归纳出它们充当实词时的意义。可利用这点,安排作业,让学生整理出来。归纳起来有8个虚词是有实词意义的。它们是“若、所、为、以、因、与、之、则”。2. 复习虚词“是”“相”“见”。这三个也是常见常考的虚词。3. 复习兼词“焉”“诸”“盍”“耳”。翻译题中比较常见。4.课外文段训练。后记: 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基础,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是能力。所以,机械(静态)记忆18个虚词的用法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全面熟透18虚词,最要紧的是与例句结合理解和记忆(即动态记忆)。学生对自己归纳的每个例句会翻译,在此基础上记忆虚词的用法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备考。看着虚词的每个用法说出或写出一个例句,也是一种很好的巩固方法。另外,高考的文言文都不可避免地出现18个虚词之外的虚词,甚至在翻译题中出现,所以我们备考文言虚词还要适当扩大范围。如果在18虚词复习备考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拓展到其他虚词就较为轻松了。同时文言文特殊句式、断句、翻译等后面的考点的备考就省力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