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29435 上传时间:2019-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步:了解你自己创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指点子,而是指即使别人知道了你的点子,来抄袭你,你也能做的比他们好的原因。核心竞争力有内在的,你的能力和特长,比如你的技术特别厉害,而且在一个领域已经研究了很久,水平算是国内TOP10的,还有外在的,你的资源和渠道,比如你的大舅哥是某个大公司的高管,然后能成为你的第一个大客户(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帮盖茨签了第一大单)。外在的核心竞争力经常是短暂的,因为你如果发展的不错,那么很快你原来有的资源就会满足不了你的需求,但是你可以靠他发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一般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摸索和积累,同时也需要不停的进步。如果你缺失核心竞争力,即使

2、你是市场中的第一个,你的公司会很快被抄袭,然后被清出局。有些年轻创业者会有一个想法(尤其容易出现在海归身上),觉得创业就是要证明自己,如果自己足够优秀,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在乎去“走关系”或者利用身边的资源,排斥了外在竞争力。其实我一开始也是这种想法,后来发现是非常错误的。创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成功,只有成功才能证明你自己,没人会记得比尔盖茨在初创时用了自己母亲的资源,但大家都知道微软的成功和盖茨持续了13年的世界首富。我还记得之前在美国创业的一次经历。当时17岁,自己在做校报。学校不给我们赞助,印刷要自己筹钱,就做了广告位招商,整版广告的价位是400美金,后来我们每期都会有一个。但其实校报的

3、发行量并不是那么高,每期1000份,拿到报纸的人很多都直接扔掉了,大部分读者也只是看看封面故事。商家都知道这一点,但他们还是会愿意出400刀。这是因为公立学校,作为美国政府极力保护的对象,是不能张贴任何广告的,所以独立的校报成了诸多企业可以平时在学校宣传的唯一途径。那有没有更有效率的在校内宣传的途径呢?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很多美国高中的入口旁边都是有停车位的,我们学校有三个入口,每个入口两侧很近的地方都有停车位,这些大部分是给学生的(美国学生很多17岁就开始独立开车)。我联系到了他们,承诺了他们每月50刀,租他们的“车皮”,就是他们每天早15分钟开车到学校,我在他们到了之后把一张大海报贴在车

4、上,在他们放学之前把这些海报拿走,然后招租这个海报的位置。我把这个想法写成了简单的一页文档,发给了附近的公司,一个星期内,一个在美国非常有名的网络驾校的地方市场部门找到了我,并签下了在接下来一个月的广告合作合同。合同上写他们会给我2400刀,而我的成本,给司机的费用和印刷费加在一起只有300刀多一点。后来这件事情没有继续做,因为在Driversed要给我打钱的时候发现我当时没有绿卡,不能合法在美国做公司,不过我相信如果当时继续做的话,也许结果会还不错。我提这件事情的原因是想说,我没有任何学历,公司没有正式注册,没有可见的产品,没有案例,连Logo都没有,仅凭一页的文档,就可以让一家完全陌生的大

5、公司愿意跟我合作,并且给我一笔不小的钱。这是在美国创业的好处。在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回国之后带着这种美国态度尝试去做事情:我相信只要能提供最好的方案和产品,就会被人接受。但结果是我碰了很多壁。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一次我在中国和新东方的某位市场高管讨论赞助方案,那人说:我相信你的方案对公司会有帮助,也的确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中国做事,不一定是最好的就会被人选择,还有太多其他因素,这就是中国。其实我想可能我的很多朋友对这一点比我还要更清楚,我只想对可能和我一开始一样理想主义的朋友们说,其实这些都只是游戏规则,你既然想要赢,想要站在最高点,就必须遵守规则。回归主题。在决定创业之后,你需要首先根据

6、你的内在和外在核心竞争力来选择你创业的大方向,而且这两点最好要重合。如果你想不到交叉点,那就再接着想。因为青年人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很低,90后更是微乎其微,所以我们在任何一点都一定要做到最好。而越往后越不容易做到极致,所以在一开始选择大方向的时候,一定要完美主义一点,找到真正最适合你自己做的事情。我个人的例子,内在优势:我在中国读书到小学毕业,在美国读书到高中毕业,所以我有中美双重语言和文化背景;回国后我做过几个大培训公司的讲师,包括培训总监的职位,对英语培训行业有一定的了解;我很喜欢设计产品,之前创办过两份报纸和两家公司,产品都是我自己负责,而互联网企业是最需要产品构思且成本低的行业。外在优

7、势:我有很多在美国名校的朋友,而且通过之前在美国成立的一个中美文化交流非盈利性组织,带领着一支由来自哈佛、斯坦佛这些名牌大学在校生组成的兼职团队。其实很容易看出来,把这些条件都结合在一起,我创业的方向就已经出来了:一个在英语培训行业,着重利用美国名校团队和资源的互联网产品。第二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在你确定了大方向之后,想一两个你觉得不错的方案,然后尽可能多的找懂得这些相关领域的朋友去聊。每次你跟朋友讲一次你的项目,你对项目的了解都会更清晰一些,这对你今后做决策或者是见投资人都会有不小的帮助。一个公司存在必须能解决一种需求,所以你的方案必须要很明确:你怎么解决谁的什么问题。怎么,谁,什么,都要想

8、的非常具体。对于大部分青年创业者来说,我认为最应该利用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圈子。作为创业者,一般真正能注意到的需求都是自己身边的(很多的创业故事都是这样:某人觉得平常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很麻烦,所以想了个点子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只有90后才会有的需求,很少有传统创业者会注意到,自然也蕴藏的非常大的创新空间。这包括我上面提到的包车位广告生意,这可能真的只有学生才会想的到。或者比如我两个在清华创业的朋友,都刚毕业,并且都拿了天使投资,一个项目叫“师兄帮帮忙”,由大学的年轻“师妹”发布任务,然后“师兄”完成任务,旨在建立一个结合中国校园文化的社交平台,另外一个项目叫infobox,一个收集大学的讲座及活

9、动信息的网站。他们就是看准了自己身边的市场环境,抓住了身边人的需求,同时也抓住了商机。不要怕人家知道你的点子。最杰出的产品基本上都不是第一个面世的,经常都是第二第三,甚至第十几个出来,但是比其他的做的都好的(Myspace之后出的Facebook,AltaVista之后出的Google,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找的是身边的朋友,相信他们不会背叛你,估计他们也没有那个时间和能力。如果你通过朋友或者家人的介绍见到了大佬们,也可以放心,他们真的犯不上。我在正式全职做在聊网之前,跟别人说过不下50次这个点子,然后才慢慢清楚自己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另外一点要注意的就是,项目一定要做最合适的:不要做最

10、好的产品,要做你能做得最好的产品;不要做最赚钱的产品,要做你能做的最赚钱的产品。你可能会有一个很好的点子,但是你要斟酌你是不是能够完成它。在一个大项目上半途而废真的远远不如做成一个小项目。尤其是对于90后创业者来说,我们的心理素质不够成熟,我们比传统创业者更需要证明自己,安稳自己那颗一直漂浮不定的自信心;一次失败的打击对你可能是致命的。第三步:召集团队以上谈到核心竞争力都是以个人为主,但当你有了团队,他们就变成了你最大的筹码,你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白手起家的情况下,你不会有太多钱去为大家提供资金报酬,所以一般都要用股份。股份让你的团队更有参与感,觉得在公司受到尊重,而且在公司发展顺利

11、的情况下有长远利益的保证。不要因为怕有人分利益而吝啬股份,但是要尽可能掌握公司的控制权,最好在获得天使投资之前保持绝对控股。上面说到过解决一个需求,你要想清楚什么,怎么,和谁这三个问题。但是当你要召集一支团队时,你要想明白第四件事,就是 “为什么”。举个例子,戴尔的电脑很好,他们说:我们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所以你应该买我们的产品;苹果说:我们是一群疯狂的革新者,我们只满足于改变世界,让大家用上最好的产品,我们也做电脑,然后碰巧有最好的硬件,最优美的工业设计。听到这两段话,你更想买谁的产品?当苹果说要推出iCar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假设哪一天戴尔说要推出一款新的Mp3播放器,我们会

12、怎么想?人们买你的东西,不仅因为你做的是什么,还因为你为什么做的。召集一支团队更是如此。在聊网希望为中国原来没有条件接受优质英语教育的学生,现在获得这样的机会,并让所有中国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视角,成为更国际化的世界公民。你要找到的人一定是跟你相信一样事情的人,这可能是相信要改善中国的教育环境,或者是要做出最完美的电子产品,等等。只有这样,你才能带领他们。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带领大家很重要,但是在企业创立初期,自己一定要在公司担当一项非常具体且重要的任务。刘邦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至少在我知道的创业圈子里是不会存在的。优秀的人机会很多,如果你仅仅只能带领团队而不能在某一方面有所特长并为公司做出

13、直接贡献的话,你很难抓住人心,你的团队会觉得你没有实力。最后,在创始阶段,不要为了人设定工作,而是为了工作找人。很多时候我们愿意跟朋友一起做事情,所以张罗几个人来一起创业,再一起分工。这很幸福,但是跟真正的创业比起来,这只能叫过家家。我自己的例子,在决定创业之后,我把我身边认为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人都弄到公司里了,核心团队最一开始包括我六个人。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六个走了四个,然后又新加入了四个,还是六人。最一开始的时候,我和另外三个人还挥泪拜过把兄弟,现在这三个人都不在公司了。一开始大家加入可能是为了一个好的机会,或者是能有一帮朋友一起做一件事情,我相信绝大部分考虑一起创业的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可

14、是,创业很现实,每一个真正优秀的人都会这么考虑自己的选择:我投入这些时间,是不是能学到东西,获得成长,在我的领域走的更远。所以在没有获得一定成功之前,对一个合伙人最大的保障就是即使公司黄了,他也不会亏,因为他获得了成长。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一项任务,而不是因为他自己喜欢,那么他的工作状态绝对不会长久,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开始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然后就会有不可避免的矛盾。及时解决了短暂的矛盾,问题的根源还在,时间长了他最后就会选择退出。现在,我和合伙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因为他们在公司里面做的事情,就是他们最热爱做的事情。我们平常还经常一块打打英雄联盟LOL(我是弗雷尔卓德的小蚂蚱

15、一枚,ID就叫在聊网,哈哈,欢迎来一起玩)。第四步:产品和技术完成度确定了具体的方案之后,要制定执行计划,并判断在获得天使投资前要完成的程度。任何项目都需要资金,白手起家还不找投资那你真的没的玩了。根据你对自己项目的了解,判断通过你现有的资源、人力、和经费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一般来讲,再粗糙的DEMO都强过纸上谈兵,而DEMO当然也是越完善越好。但问题是,完善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究竟如何选择,就要考验一个创业者的判断力和决策力了。你要选择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同时这个目标的完成度也要能足够吸引未来的投资人。因为大家的项目和情况都太不一样,这个平衡点究竟在哪儿,我没法给出一个万金油的方案

16、,但是有一点我想说的是,对于90后来说,你的计划基本永远都会比实际情况差,所以在最一开始制定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保守保守再保守。我们优势是激情和拼劲儿,劣势是经验不足,做事不够稳重,容易过度乐观。既然知道自己的劣势,那一定要想办法主观的在一些决策上做出相对稳重保守的选择来弥补。执行计划在初创阶段是一定会不停变动的,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不做计划的借口,因为你要学着慢慢制定越来越靠谱的计划,执行度也要越来越能跟得上计划。比如我自己,小时候我制定的计划基本从来不会执行,这包括各种奇葩的想法,看完一套书啊,学好Photoshop啊,甚至包括跟着视频学舞蹈等等;14岁的时候初三,计划一定要在高一的时候做第二份报纸(第一份在中国小学的时候做的),后来高二的时候做了,晚了一年;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