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教师应该如何认真备课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1008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教师应该如何认真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新教师应该如何认真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新教师应该如何认真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新教师应该如何认真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教师应该如何认真备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浅谈新教师应该如何认真备课 -以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张强众所周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备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决定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新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欲速则不达”,如果在上课之前,我们只是简单备备课,草草应付教学,那我们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成为名师那就更不可能了!作为一个刚刚从大学校门出来不久的青年教师,笔者想在此结合自身实际谈一下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以与各位青年教师和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弟学妹们共勉。下面以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为例谈谈本人的想法。发达的古代农业是人教版历史必修2的

2、第1课,内容大致包括两个部分,农业发展的概况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其中第一部分农业生产发展概况知识内容繁琐;第二部分,理解小农经济的形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非常难,这是本课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在课前备课时,首先要准确的把握要求。吃透历史课程标准,把握三维目标。在本课里,要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对于本课的课标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理解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探讨它与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之间的关系。(2)理解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认识从刀耕火种到铁

3、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3)理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小农经济成长的历程中,认识到封建政权对小农经济的双重作用与影响。(4)从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树立正确的发展观。(5)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利用勤劳双手和无穷智慧为中国古代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要多研读几套教科书和不同资料,开阔教学视野。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我们称之为课堂生成问题。在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教学预设对于教学生成,应该像海绵一样虽具有定型,却富有弹性;教学生

4、成对于教学预设,应像风筝一样虽随风飘扬,却心有牵挂。预设和生成是没有轻重之分、优劣之别,他们都应该在课堂中得到正确的诠释和有效的演绎。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凸显教学生成中加强教学预设的活性,同时在比照教学预设目标中调控教学生成的态势。以历史必修2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第二个子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为例,在备课时,我首先梳理了本部分的知识,本部分是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工作制度和灌溉技术等方面介绍的,内容繁琐。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实际首先做出PPT课件,以增加学生对本部分的学习兴趣,然后我通过了解学情,知道学生对一些具体概念理解不清楚,又做了下面的准备:曲辕犁,也称江东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

5、的江东地区,它的出现是我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犁普遍使用前,耒耜是主要耕作工具。使用畜力牵引的耕犁从春秋战国才开始逐渐在一些地方普及使用。汉代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很高;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又称江东犁。在敦煌莫高窟第四百四十五窟的壁画中有曲辕犁耕作图。据唐朝末年著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

6、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其次是增加了犁评和犁建,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将曲辕犁的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犁壁不仅能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曲辕犁结构完备,轻便省力,是当时先进的耕犁。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耕犁的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设计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曲辕犁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同时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对于本课来说,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有细说

7、,这就是第三个子目“小农经济的形成”,这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在本部分里我准备先在课前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通过提示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而后教师归纳。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提取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的思想。资料一: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资料二: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8、一文中,毛泽东说:“(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地主和贵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是自己享用,而不用于交换。”【合作讨论】第一组: 什么是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第二组:小农经济形成与发展的有条件和发展不利因素有哪些?第三组:小农经济的地位?【展示点评】第一组:含义: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第二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的推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新生产关系的出现)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

9、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农民积极性)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国家政策)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脆弱性)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落后性)第三组:小农经济发展的地位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经济地位)小农经济是维系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政治地位)总之,备课是一件要不断磨练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新教师在备课时用心、用脑、用时,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自己对教材的了解、对知识的感悟以及教学思想、教学体会渗透进去,及时了解学情,不断接受反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