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0964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和监控措施(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达县茶园煤电有限公司茶园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 编制人:段夏洪二零一七年一月 第一章 矿井概述4第一节 位置与交通4第二节 自然地理5一、地形地貌5二、气象6三、水文6四、地震6五、场地稳定性6第三节 矿井概况7一、矿业权设置7二、开拓开采现状7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8第一节 区域地层8第二节 区域构造10第三节 区域水文地质12第三章 矿区地质概况15第一节 地层15第二节 构造17第三节 煤层18第四节 煤质19第五节 含隔水层20一、含水层20二、隔水层21第六节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21第四章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2第一节 工程地质22第二节 环

2、境地质22第三节 瓦 斯22第四节 煤尘爆炸危险性与煤层自燃倾向性22第五节 地温与冲击地压22第五章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及监控措施第一节 本次检测工作方法20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类型 第三节 瓦斯富集区检测、评估一、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情况21二、瓦斯含量及赋存情况24三、瓦斯涌出量评估24四、影响瓦斯富集的因素25六、瓦斯富集区27第四节 瓦斯监控防治措施28一、矿井瓦斯防治现状28二、瓦斯防治措施28 第五节 地质、顶板危险源检测、评估 一、断层、裂隙和褶曲检测、评估33 二、陷落柱检测、评估33三、顶底板检测、评估33第六节 顶板危险源的监控、防治措施33第一章 矿井概述第一节 位置与交

3、通茶园煤矿位于达县县城181方向、直距21km处的中山矿区金刚、桐子湾井田内,行政区划属达县马家乡肖家河村。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728241073050,北纬305844310057。从茶园煤矿沿矿区公路南西行2Km至马(家)平(滩)乡级公路,沿马平(马家乡-平滩乡)公路北西行5Km到马家乡与国道210相接,沿210国道北行3Km到达渝高速公路的百节站,再北行17Km到达县城区,交通较方便,详见图1-1。图1-1 交通位置图第二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矿区位于中山山脉的中段,为一NESW向的长条形山脊,山脊一般标高600m左右,最高点在矿区南边东侧的黑湾之上,高程743.8m,矿区一般标高4

4、00-500m,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部外西侧,标高300m左右,相对高差约为444m。区内为顺向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为10-20,属构造剥蚀为主的浅切割低山地貌。 图1-2 茶园煤矿卫片图二、气象矿区位于达县境内,据达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该区历年平均气温为17.2,极端最高气温达42.3,极端最低气温-4.7;历年来平均年降水量为1208.3mm,最高年降水量达1565.1mm,最低年降水量仅829.7mm,综上所述,本区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三、水文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在矿区北侧有一条横穿山脉的树枝状幼年期的“V”字型横向冲沟,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地表水流出矿区外汇入铜钵河,在达县金垭乡附近流入

5、州河,属渠江水系。四、地震本区挽近期地壳运动以间歇性大范围抬升为主,属四川盆地弱活动构造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值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级,区域稳定性好。五、场地稳定性本次调查,矿区范围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矿井主井、副井、风井工业场地布置区域均为缓坡地带,附近岩(土)体基本稳定,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相对较高,工业场地内布置的变电所、排矸场地等设施不受洪水威胁。第三节 矿井概况一、矿业权设置茶园煤矿矿业权历经多次调整,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达州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川办函2

6、0071221号),茶园煤矿调整扩大后的矿区范围由15个拐点坐标圈闭(拐点坐标详见表1-1),开采外连和内连煤层,开采深度+4250m标高,矿区走向长约4.2km,倾向宽0.52.2m,平均宽约1.2km,矿区面积5.1384km2。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72926,北纬310008。表1-1 矿井拐点坐标及开采标高 (西安1980坐标系统)拐点号坐标(m)拐点号坐标(m)XYXY1342882536450180234290433644968833430493364503514343196036451131534328933645151663432175364535867343015536

7、45300083430349364524829343097536452680103431570364523301134316503645213012343119536451775133431260364516421434310003645136015342946236450492开采煤层外连、内连开采标高+425m0m二、开拓开采现状茶园煤矿始建于1969年,1970年10月试投产,初期生产能力30kt/a,原属国营企业,现为私营独资企业,年生产规模90kt/a,矿井采掘概况如下:1、开拓系统(1)开拓方式平硐+暗斜井开拓。本矿井共有三个井筒出露于地表,即主平硐、副平硐和回风平硐,井筒特征见表

8、1-2。+329.109m主平硐:长5800m,主要担负煤炭、矸石、材料、设备、敷设管道、电缆及进风等任务,并兼作安全出口。铺设22kg/m钢轨,单轨布置。+363.00m副平硐:长193m,主要担负进风任务,并兼作安全出口。+405.072m回风平硐:顺内连煤层底板布置,担负矿井生产时期回风,敷设消防洒水管道等任务,并兼作安全出口。井口装备主要通风机和防爆门。表1-2 井 筒 特 征 表名 称主平硐副平硐回风平硐井口坐标X(m)3429020.4283431692.003431259.175Y(m)36449762.13936451475.0036451803.394井口高程(m)+329.

9、109+363.00+405.072井筒方位角(0)11211292井筒倾角(0)/井筒长度(m)5800193(2)水平及采区划分矿井东西两翼均采用两个水平开采,东翼为+170m水平和0水平,西翼为+200m水平和+76m水平。矿井划分为两个采区开采,即西翼+76m+200m为一个采区,东翼0m170m为一个采区。2、矿井通风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方式,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3、矿井供电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电源取自国家电网平滩35/10kV变电站,从该站架设一趟10kV的LGJ-70型架空输电线路接入本矿井地面10kV变电所,线路长4km ;另有自建装机容量为2000KW的水力发电站,

10、从该电站以6kV的LGJ-50型架空输电线两趟接入本矿井地面10kV变电所,线路长0.4km。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 区域地层按四川省区域地层表划分,本区处于四川盆地分区中的万县小区,除泥盆系、白垩系、第三系缺失外,从寒武系至第四系皆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尤以中生界侏罗系、三叠系地层出露最广,区域地层发育特征见表2-1。表2-1 区域地层简表界系统组代号主要岩性与化石类别厚度(m)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h近代河漫滩冲积物:上部亚砂土、下部砂质砾岩层不详更新统Qp残积粘土、破积角砾、河床阶地冲积物不详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石英。677遂宁组J3sn粉砂质泥岩夹

11、长石石英砂岩、具波痕、泥裂及虫迹、斜层理发育。289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水云母粉砂质泥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1575下沙溪庙组J2xs粉砂质泥岩夹岩屑长石砂岩,顶为灰绿色叶肢介页岩。269新田 沟 组四段J2x4粉砂质泥岩,含钙粉砂质团块,夹薄至厚层状岩屑亚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56169三段J2x3水云母页岩、水云母粉砂质页岩、长石砂岩互层。100155二段J2x2水云母页岩夹中厚层含钙质岩屑石英砂岩、亚岩屑砂岩及少许介壳灰岩。68106一段J2x1杂色泥岩、含钙质结核、夹云母石英粉砂岩、灰岩砾岩、岩屑石英砂岩。3242中 下 统自 流 井 组三段J1-2z3水云母

12、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及灰白色厚层状结晶生物碎屑灰岩。78100二段J1-2z2灰色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夹杂色泥岩及中厚层含钙粉砂岩。5792一段J1-2z1灰黑色页岩、灰色粉砂质水云母页岩,夹介壳页岩、介壳灰岩、介壳粉砂岩。3441三叠系下统珍 珠 冲 组二段J1z2灰黄色粉砂质页岩、含粉砂质水云母页岩、紫红色泥岩、粉砂岩。102208一段J1z1灰色中至厚层状岩屑石英砂岩夹粉质页岩、炭质页岩、煤线。2993上统须 家 河 组上亚段T3xj2灰色块状岩屑砂岩夹硅质岩透镜体、粉砂质页岩、水云母页岩、煤。162337下亚段T3xj1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煤及厚层状钙质长石岩屑砂岩;145293中统雷口坡

13、组T2l钙质页岩夹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115186下统嘉陵江组T1j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425591飞仙关组T1f灰岩夹鲕状灰岩、泥质灰岩、钙质页岩230第二节 区域构造矿区所在区域在构造上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带川东褶皱带中山背斜(又称“铜锣峡背斜”)北段。该背斜西侧有华蓥山-铁山背斜,东侧依次有峨层山背斜、明月峡背斜等,轴向北北东,彼此呈线状平行展布(见图2-1)。背斜紧密,向斜平缓开阔,组成典型的隔档式构造,区内主要构造特征如下: 1、华蓥山背斜位于华蓥山隆褶带西部边缘。轴向北1025东轴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长兴组及三叠统飞仙关组、嘉陵江组,两翼地层为雷口坡组,须家河组至侏罗系下沙溪庙组。轴部地层平缓,两翼不对称。北西翼陡、地层倾角3080,南东翼缓,倾角3040,背斜轴面倾向南东,为狭长半箱状斜歪背斜。2、铜锣峡(中山)背斜位于华蓥山隆褶带中部,是此隆褶带的三条主干背斜之一。轴线呈舒缓波状,总轴向北30东。背斜枢纽多次波状起伏,形成轴部小的隆起高点。每个小隆起轴线两端分别向南、北偏转,而成小“S”形,微显雁列。轴部出露最老地层为嘉陵江组,分布于各隆起高点部位。其余为雷口坡组组成轴部。北段仙女山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