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翰墨谱写情缘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09342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翰墨谱写情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翰墨谱写情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翰墨谱写情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翰墨谱写情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翰墨谱写情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翰墨谱写情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翰墨谱写情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苏士澍:金石传承文明 翰墨谱写情缘导视:他是出版界声誉卓著的专家编辑,曾获得业内最高荣誉“韬奋出版奖”;他是文物界眼光独到的鉴定专家,丰厚的学养让同行叹为观止;但最为突出的,莫过于他作为中国当代书坛领军人给予社会的深刻影响。他以自己的爱国情深和渊博技艺,执着的行走在弘扬金石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化瑰宝的道路上,在自身取得卓越艺术成就的同时,始终将延续中华文明传承作为自己神圣的社会责任,并为之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让许多人难以项背的成绩。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社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主席、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当代著名金石书法家

2、苏士澍先生。解说词:2011年9月9日20时,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全国政协书画室、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办的 “天骄故里 笔墨抒情苏士澍金石书法内蒙古展”开幕式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了开幕式。此次展览展出了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的书法作品近百幅,内容包括历代名人描写内蒙古风光的诗句,也有苏士澍的自作诗歌,赞叹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表达了对蒙汉人民深厚情谊的赞美,对中华文化的赞美。同期:(无标题mp313:55)(这次苏先生的展览在内蒙古都是他自己亲自设计,而且沿承了大量内蒙文化,蒙古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之间血缘血亲之间的关系,大家细细品味和欣赏

3、作品,他不仅在书法上非常卓越,其实更琢磨的,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对中华民族大文化:就是中华文化这样一个血脉相连,他体会的非常深刻,所以他这么多精美的大作之中,很多都表现了这样一个主题,同时还有就是,他能够把大文化中,书法文化和音乐能够相通,和诗歌能够相通,你就再细品味他的作品,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一种精美的、博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胸怀,在他作为一个书法家,在他的作品中的一种体现。)同期:(无标题mp316:25)说苏士澍先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我认为是当之无愧的,他在金秋时节把他的书法作品、金石作品带到内蒙古草原来说,具有多重意义。一方面是民族团结的这样一个盛世,另外在教师节前夕,关心教育,关心整个

4、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又用他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作品来捐献给内蒙古的教育事业,真正体现了一个中国文人,当代的美好的情操。解说:对任何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来说,汉字和书法关系的密不可分是一个普遍常识。中国的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当电脑打字代替传统书写已经成为必不可挡的趋势,当提笔忘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不太在意的惯性,眼看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在青少年一代中越来越不受到重视的现状,苏士澍的内心充满焦虑,也为此作出很大的努力。同期:(CCTV10 人物 210 苏士澍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书法课;还有的中小学,虽设书法课,但名存实亡;书法教

5、育,大有淡出教育体制的危险。)同期:(无标题mp312:21)( 苏士澍先生不仅是我们国家著名的书法家,更重要的他一直全力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在我们下一代能够承接下去,代代相传,近年来他参加全国政协的调研,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想法,或者说非常有意义的想法,苏先生说,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们作为中国人要学会写中国字,还要写好中国字,所以苏先生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就是要书法进课堂。)同期:(苏1:1435,现在孩子是提笔不会写字,所以我前年3月8号,在政协会议上提议: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刻不容缓,中国人不写中国字了就是一个麻烦。今年又有一个提案:加强对青少年汉字书写书法不容迟疑,过去是刻不容缓,现阶段

6、坚决不能迟疑。小学六年、初高中六年,这十二年一定规规矩矩写汉字。)解说:在苏士澍看来,汉字音形义的有机结合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播扬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能把学汉字的时间认为是浪费时间,只有掌握中华文化的丰厚积淀,才能一代代传扬下去。虽然书法从学习的角度来讲比较难,但它载荷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对培养青少年的个性和气质乃至爱国精神,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2011年全国期间,苏士澍提交了设立书法周提案,为书法教育普及活动建立一个恒定的平台。这个提案现在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教育部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中已经得以实现。同期:(苏1: 2441 为什么书法比较难?因为笔是软的,墨是稀

7、的,纸是洇的,这三者通过脑传到手,肯定很费劲。要克服三种矛盾才能写好,所以要求人们踏下心来,一踏下心,就入境,身体就好了。孩子们写字,写三两个月,就会专心一些,一写心就踏实了。九月份一开学设立书法周,对孩子们用动作促使他养成习惯,让心静下来。对孩子培养性格、耐心都很有好处。)同期:(后采访的采访音频:00:02:40)青少年学习书法这块,关键在现在我们国家提倡两个,一个是文字的发展,再一个是书法对于将来孩子的很多情操啊,包括互相之间的谦让啊,互相之间怎么做人啊,这个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培养。)解说词:对苏士澍这样现在有着多重职务的书法家来说,除了业务工作,平时国际国内许多重要的社会活动早已将日程

8、安排的满满当当。在少年宫对青少年做书法辅导这种普通书法教师就可以做的事情,本来可以不占用他宝贵的时间。但苏士澍却把去少年宫做讲座和辅导作为生命中一件重要和经常的事情来做。这不仅因为少年宫曾经是他自己艺术的起点,更因为青少年学习书法,是一项意义特别重大的时间。同期:(后采访的采访音频:1.00:00:00)( 现在中央比较重视少年儿童的工作,所以就把少年儿童的活动并在少年宫公园里头来办少年宫,少年宫这么多年基本上培养了很多很多的知名人士,包括王明明、庄之栋,还有一些其他的苏士澍啊。)(00:01:10苏士澍这边以及苏士澍那拨非常有名的一些书法家,现在都非常有成就,苏士澍呢,现在除去自己的书法以外

9、,剩下的还搞了很多活动,所以对书法来讲,贡献非常大。)解说词:1949年3月,苏士澍出生于北京满族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都是书法爱好者,祖父的书法造诣更是达到极高的水准。在这个具有浓郁墨香气的家庭氛围熏陶下,书法走进了苏士澍的世界。同期:(苏1:230)(小时候也爱玩,爷爷写字。家长的言教、身教更有用。一开始不愿意学,后来慢慢地有兴趣。小学时老师来家里一看,字写的好,家庭不错,又是男孩,做班长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解说: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又因为写字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广泛认可,苏士澍逐渐尝到了书法给自己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于是,他也开始更用心地学习书法,逐步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

10、平台。同期:(苏1:445)(当时,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晚报上登的,说是孩子们可以考少年宫的“金石书法组”,老师说可以考,当时写的是“三面红旗万万岁”,于是考上了,由刘博琴老师担任指导老师。)解说:苏士澍在少年宫的指导老师刘博琴,出身于篆刻世家,擅长治印,是一位金石名家。他曾为毛泽东、董必武、老舍等许多知名人士治过印,许多鼎鼎有名的书画大家如启功等人的印方,也多出自他的手。此外,刘博琴的书法功底十分深厚,北京街头很多商店的匾额都是他写的。苏士澍参加的 “金石书法组”,金石指的是刻章,书法指的是写字。在刘博琴的悉心培养和苏士澍自己的努力下,他的刻章和书法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同期:(苏1:631

11、:在这个组里参加了北京市电视台主办的首届青少年书法比赛,当时全国还没有通行电视,只有北京市有电视,获得第三名;给了一个证书,和少年宫的课表,保存至今。获得这个荣誉觉得非常高兴。)解说:在苏士澍看来,自己之所以由一个贪玩的孩子走上书法艺术之路,有两点原因:1.家庭中来自爷爷的压力和教诲;2.自己逐步取得的成绩带来的对学习中蒸蒸日上的兴趣。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他认为在今天的青少年教育中也要灌输这种理念,既来自外界的引导也来自本人的兴趣。苏士澍是幸运的,在少年宫学习期间,除了能够经常看到和观摩各种水平较高的书画展览外,即便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也能用切磋书法的形式让学习充满乐趣。而这一点,是让今天的很多

12、人都感到奢侈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同期:(苏1:1003:最有意思的是有一年的三十,小朋友集中到崔陟家里去练习书法。一人刻一些字。我刻得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崔的母亲做的打卤面,除夕就这样过去了。大家觉得很高兴很高兴,这是一种非常愉快的过节方式。)解说:正当苏士澍在艺术的殿堂自由翱翔,准备飞的更高更远之时,史无前例的文革爆发了,原本准备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报考艺术院校的他,只得暂时搁下书法家的梦想,成为北京第三机床厂的一名普通工人,这一干就是十几年。然而,即便在这个非常不适合从事艺术创作的环境,苏士澍并没有放弃自己挚爱的金石书法,在困窘中他依然能找到自己的理想之帆,并借此运行

13、自己的艺术之舟。同期:(CCTV10 人物 905(这是在百度上搜出来的一个视频,名字叫:书法家苏士澍,可以搜到),我从来没离开过写字,我在北京第三机床厂干活的时候,我做的是钳工,我也很喜欢。因为我干钳工,提槽、握个键什么的,这些都很不错。我经常拿那个键,完了以后把那个头,弄个合金钢,给它焊上,完了磨这个头,这就是刻刀,非常好的刻刀。)解说:除了在工作中对篆刻所做的各种想像和实践,在业余时间,苏士澍始终笔耕不辍,并在周末经常观看各类书法展览。虽然是一名工人,但苏士澍的身上,散发着浓浓的书卷味,他交往的各类师友,也大抵出自艺术领域。而从他少年时追随刘博琴学习篆刻时就结识的书法大家启功先生,更是对

14、他产生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同期:(苏1:5320当时,启先生的这些印,六七十年代时都是出自刘先生之手。认识刘博琴,就认识了启先生。从小向刘博琴学习金石书法,启先生说,这下好了,求刘博琴刻章不容易,求刘博琴的学生苏士澍刻章还好一点。)解说:上世纪80年代,随着人文主义和国学热的再度兴起,书法艺术在社会上也逐渐成为热潮,许多关于书法的团体和组织在民间纷纷成立,有书法特长的人士开始如鱼得水。此时,苏士澍也迎来了自己艺术的春天。告别了北京第三机床厂的工人生涯,苏士澍在启功先生的建议下在众多的选择中做了文物出版社的一名编辑。同期:(苏1:5506起初想考启先生的研究生,后来启先生说文物出版社是最好的课

15、堂。到了这儿哪儿都不用去,有什么不明白的问我。你就踏踏实实地在文物出版社,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解说:在文物出版社工作的30年里,苏士澍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展览馆,遍观各类文化珍品,练就了他对文物鉴赏的独到眼光,也不断让他的艺术生命得以滋养。在这里,他编辑了大量的书法类图书,从历代碑帖法书选和浩如烟海的文献中,遴选菁华,成为书法爱好者的必备读物。在他看来,工作绝非简单的完成任务本身,更是他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期:(苏1:5624在文物出版社,通过编书、编小帖,就这么一点点,把自己的工作和爱好有机结合。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把自己的工作和爱好结合起来,能促使你的一生,能迸发出更多的火花。

16、)解说:从文物出版社的一名编辑到成长为行政领导:副社长、社长,作为一名出版者,苏士澍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真迹大观、中国书法艺术、中国法书全集等书籍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史料清晰。这些图书不仅为中国书法史留下浓墨重彩,在中国书法界、文化界产生重大反响,而且在海内外书界也引起较大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苏士澍在编辑岗位上的成绩得到了业界的肯定。2008年,他获得中国出版界的最高荣誉“韬奋出版奖”。但苏士澍却把自己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文物出版社这个良好的平台。同期:(苏1:5814,出版社任务也多,我又喜欢干,而且能够在各个博物馆去看东西。在出版社里一点一点学到很多东西。台湾有个很有名的出版家曾经说过,文物出版社都是专家编辑,而我们都是编辑专家。这对文物出版社来说是一个最高荣誉。)解说:中国文物内涵博大精深,所涉及的门类包罗万象,年前社里只出版20多种普及性读物,虽然在国宝复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