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四语上《2、但愿人长久》讨论交流案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70912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四语上《2、但愿人长久》讨论交流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四语上《2、但愿人长久》讨论交流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四语上《2、但愿人长久》讨论交流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四语上《2、但愿人长久》讨论交流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四语上2、但愿人长久讨论交流案一、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4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二、课堂导学与交流讨论流程单 问题串设计意图与导学方法1、 自学展示: 1)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反复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2、,读通全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尽量自己动手,扫除障碍。2、 问题串导学流程:导入:1、 播放的音频,幻灯出示全篇。2、 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苏轼: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散文家。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著名的中秋词的写作过程。题目但愿人长久取自苏轼这首词的下阙最后一句。重点理解:A、 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有关词语“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思考苏轼的情感为什么有变化?a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找出表现苏轼情感

3、变化的有关词语 (师板书)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c、“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B、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

4、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引导各个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深入研读文本,透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感悟苏轼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要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同时要引导学生讨论这段话后面的省略号后面省略 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堂小结: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口头填空: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愿(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2、搜集表现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