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情绪和情感63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4564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论--情绪和情感6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学概论--情绪和情感6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学概论--情绪和情感6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学概论--情绪和情感6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学概论--情绪和情感6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论--情绪和情感6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情绪和情感 本章概要: 情绪与情感是什么性质的心理现象? 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功能? 情绪与情感的种类有哪些? 情绪调节有那些方式?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是无动于衷的。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时,总伴有欢乐、悲伤、厌恶、愤怒和恐惧等情绪体验。 因而,个体情绪的变化是伴随着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产生的,也就是说个体情绪的起伏和变化是有原因的。成功时失败时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在我们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中,情绪的多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

2、因此,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情绪与情感的涵义 情绪十分复杂,关于情绪的定义也多种多样。布莱克尔(1994)提供了当时关于情绪的22种不同的定义,这些定义尽管不同,但都承认情绪由以下四种成分组成: 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 多为情绪的表达形式 2.行动的准备阶段 一些人称之为行动的潜能 3.情绪涉及意识的体验 我们感知事物时就会存在情绪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成分 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第一节

3、 情绪与情感概述 关于情绪与情感的涵义,现一般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理三部分组成。(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 这种看法说明,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这一概念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1主观体验(subject experience) 指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体验”是情绪与情感有别于认知的重要方面。每种情绪情感都有不同的主观体验,它们代表了人们的不同的感受,构成了情绪与情感的心理内容。 情绪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主观性。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2外部表现

4、 情绪与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通常称之为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s)。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与语音语调表情。表情既是传递情绪情感体验的鲜明形式,也是情绪和情感体验的重要发生机制。 3. 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 指情绪情感活动所产生的生理反应。 生理唤醒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不同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与情感的性质(实质) 1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 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体的情绪情感

5、,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需要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雨表。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情绪情感与需要的关系可表现为两种性质的体验: 一方面,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愿望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喜悦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另一方面,凡不符合个体需要或违背其愿望的事物,则会使人产生郁闷、痛苦、厌恶、焦虑等否定的情绪情感体验。 而那些与个体需要无关的事物,一般不会引起人情绪情感体验。即所谓“无动于衷”。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但是,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和个体需要的多样性, 所以各个事物与个体需要的关系就具有多样性,如既有符合的地方,又有

6、不符合的地方。 因此, 人的情绪和情感也具有复杂性, 并不总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满意或不满意, 而是有时表现为肯定中有否定, 满意中有遗憾,正所谓忧中有喜、喜中有忧、喜忧参半、悲喜交加、啼笑皆非、百感交集。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2对刺激情境的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 情绪和情感除了与个体的需要有关外,还取决于个体对刺激情境的认知。个体对刺激情境的认知与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三)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两者可统称为感情(affection),在日常生活中区分不严格。 但是作为科学概念,情绪情感是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1

7、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 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 如饮食、睡眠、繁殖等 相联系,为人和动物共有; 而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需要 如友谊、劳动等 相联系,如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等,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2 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脑的神经活动过程,通常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 而情感则主要指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经常用来描述那些稳定、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真理的热爱、对美的欣赏等。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3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这一情境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 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就比较

8、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如友谊并不因朋友是否在眼前而改变。 4 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暴跳如雷。情绪一旦发生,其强度往往较大,有时个体难以控制; 而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并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另一方面,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变化受情感支配,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表现的强度。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二者密不可分。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和情感的

9、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感来了解其自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好的适应。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学习任务。 研

10、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巨大动力。如在危险的情况下,人们产生的恐慌感和急迫感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三)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不仅对其他心理活动诸如知觉、记忆、思维等具有组织作用,也影响个体行为。情绪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一方面,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另一方面,情绪还常常支配个体的的行为,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之下,人容易注意到事物好的一面,其行为比

11、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事物,倾向于和善、慷慨和乐于助人;而处于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时,则会万念俱灰,容易放弃自己的愿望,对他人也会变得冷漠、不关心,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四)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许多场合,只能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 表情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利用手势.语调. 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看,表情的交流比言语交流要早得多。在前语言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惟一手段就是情绪。 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是通过信号交流来实现的。 第一节 情

12、绪与情感概述 (五)感染功能 指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的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当一个人发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能自身感受到相应的情绪体验,还能通过表情动作等外显形式表现出来,被他人所察觉,引起他人相应的情绪反应。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作移情或感情移入。生活中产生情感共鸣是典型的移情现象,使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情感相互影响,正是情绪感染功能的必然结果.所谓“一人向隅,满室不欢” 。 感染功能为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使通过情感影响他人情感,达到情绪情感的控制提供了的途径。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六)迁移功能 迁移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就可能对他所使用的东西、他的生活习性等,也产生好感。 中国有句俗语:“爱屋及乌”生动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