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142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罗亭艺术特色探析钟伟,高升学校摘 要:罗亭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采用了单线索的艺术结构,同时采用了淡化情节、重在表现的艺术手法。本文主要从小说的人物形象特征、小说的叙事结构以及小说的风格特色等三个方面来论述该小说的艺术特色。关键词:罗亭;单线索结构;抒情笔调The Art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Luo PavilionZhongWei, GaoSheng SchoolAbstract:Luo Pavilionis one of Turgenevs represetative works.The novel uses the single cue struc

2、ture, meanwhile, adopts the artistic practices of thinking little of plots and stressing on performanc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this novels character images,the narrative structure of the novel and the style of this novel.Key words: Luo Pavilion;The structure of single cue;Lyrica

3、l style一、引言罗亭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写成于一八五五年,发表在一八五六年一月和二月的现代人杂志上,这是小说的最初版本,在一八六零年,增入罗亭之死的情节,这已是小说的再版本。初版与再版,间隔达五年之久。它在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上超过了作者以往的任何作品,而且它也是屠格涅夫进行长篇小说创作的初次尝试。1以往,学者们对罗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罗亭的多余人身份、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罗亭的悲剧精神等方面,对于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的资料为数不多,因此这是一块很值得开发的处女地。二、人物形象的特征罗亭中的人物形象有自己的特征,屠格涅夫在塑造众多形象时有他自己的风格特色,塑造出来的不少

4、人物形象在文学史画廊上堪称典型,现在主要分析小说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罗亭、娜塔莉娅和皮加索夫。(一)罗亭形象的特征 罗亭是屠格涅夫同名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没落的贵族知识分子,具有雄辩的口才和严密的逻辑思维,但由于他对现实状况不够了解,因此他的改革旧制度的理想很难实现,他的许多为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就很难成功,于是被戴上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顶帽子。同时,罗亭的出身与理想之间也存在矛盾,这个没落的贵族知识分子想改革一切旧制度,所以他自身就成为一个矛盾体,他的失败经历、他的毫无价值的死去就具有崇高的悲剧精神。1、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提到罗亭,我们会立即想到“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一称呼,因

5、为罗亭有惊人的口才,却无惊人的行动,在罗亭中,我们可以看到,罗亭不是没有行动,而是屡次行动,屡次失败,这一点也暴露出罗亭身上的一个特点语言和行动的不一致性。充斥在小说前半部分的都是罗亭恢宏话语体系下的惊人口才和哲理思考,而从离开拉松斯卡娅家后,罗亭所面临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历,这些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他的宏伟理想、一次又一次的否定了他先前的慷慨激昂的演说、一次又一次的将罗亭拉入生活和生命的低谷,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他,他之前的那些理想根本不可行,对他的人生也没有任何的帮助。这就使得罗亭显得头重脚轻,语言和行动无法一致。这就是罗亭的言行不一致性。这个不一致性让罗亭戴上了“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6、”这顶大帽子。罗亭这个没落的贵族知识分子有点独特,他要起来改革一切不合理的旧制度,而在当时,贵族知识分子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了,因此,罗亭所谓的改革就是与贵族社会作斗争,那么他与贵族社会必然是格格不入的。在十九世纪的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之后就是平民知识分子。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的平民知识分子成为一股日益壮大的力量。在罗亭时代,平民知识分子是在孕育阶段,而且他们也渴望吸收新的思想、新的知识,这一点从罗亭中的巴西斯托夫身上可以看出,巴西斯托夫对罗亭始终如一的敬重和崇拜。罗亭却很少注意他。一直到罗亭离开拉松斯卡娅家,罗亭依旧是自顾自地阐述着,全然不觉巴西斯托夫的表情及反应,罗亭想要改革,却

7、不懂得发动这些新生力量,他有理论支持却无行动支持者,而巴西斯托夫这些平民知识分子缺的就是理论的指导,他们本该一拍即合,热热闹闹地进行革命,但我们看到的却是,罗亭与平民知识分子犹如两条平行线永远都不可能相交。这就是罗亭与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罗亭直到死都没意识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罗亭实际上是一个“矛盾体”,这个贵族知识分子本来就出身卑微,但他的理想却是与贵族社会斗争,而且他不愿意与平民知识分子联合,始终游离于贵族社会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于是这个人物形象就具有了“矛盾体”这个特征。2、崇高的悲剧精神罗亭形象的本质内涵实际上是崇高的悲剧精神。2屠格涅夫赋予罗亭形象以异常执著的义务感,他

8、热爱真理、追求理想,甚至愿意为理想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使得罗亭具有崇高的精神力量。但他对现实缺乏了解,所做的许多行动都是盲目的,他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的毫无价值的死去又使罗亭具有悲剧精神,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罗亭形象的本质内涵。(二)娜塔莉娅形象的特征娜塔莉娅是罗亭中的女主人公,是屠格涅夫笔下典型的美好少女形象,她美丽、聪明、刚毅,并且向往革命。在罗亭中,她对罗亭始而崇拜,继而爱慕,当她发现罗亭遇事就退缩时,她对罗亭的看法瞬间改变,罗亭离开时,她向罗亭投来的是决绝的目光,满含悲愤和谴责。这就是我们可爱又刚毅的女主人公。“在俄罗斯文学中,屠格涅夫最先将面容娟秀、思想纯真的少女与宏伟的斗争事业

9、、崇高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屠格涅夫塑造了愿为祖国和人民乃至被压迫民族献身的妇女典型屠格涅夫还是第一个把爱情与革命的政治抱负结合起来的俄国作家。” 叶乃方,陆力媛.屠格涅夫作品的思想性J.天津社会科学学报,1983,6:84. 3在当时的俄国,妇女向往革命,屠格涅夫就首先以诗意的笔触来描绘这群新一代的女性,并塑造了众多典型形象,罗亭中的娜塔莉娅就是其中一位。现在引用一段原文来说明。 “看什么书?”“我在看十字军东征史。”娜塔莉娅迟疑了一下,说。沃伦采夫看了看她,“喔!”他终于又开口,“这本书一定很有趣吧。” 屠格涅夫著,罗亭,戴骢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22.4一个人所看的书能表明他

10、的思想倾向,她母亲给她提供的书,她全然不感兴趣,而偏偏对十字军东征史感兴趣,这是一本充满战争性和宗教性的书,暗示了娜塔莉娅的革命倾向。而一名贵族知识分子,竟然还不知道十字军东征史是一本怎样的书。后来,当罗亭想放弃自己的改革,她却鼓励他作个匡世济时的男子。并且她对罗亭表明过自己的心意,说女性懂得自我牺牲,她的这个决心和心意并不是空头支票,因为她后来找过罗亭,说自己愿意放弃一切跟罗亭走,这一举动表明娜塔莉娅是一个极力支持革命的人,并且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娜塔莉娅向往革命,并且表明自己愿意为革命做出自我牺牲,虽然在文中没有直接点明,但她愿意放弃一切和罗亭走,其本质目的是想和罗亭一起革命。所以,娜塔

11、莉娅是新一代典型的女性形象。(三)皮加索夫形象的特征 皮加索夫是屠格涅夫在罗亭中精心刻画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主要用来反衬主人公罗亭。皮加索夫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恶毒、刻薄、整天抱怨的形象,作者既对他进行了直接的评判,又通过皮加索夫自己的言行间接写出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我只有一台拿手戏可女人的拿手戏足足有三台,而且从不收场,除非睡着了。“哪三台?”“埋怨,数落,说话嵌骨头。” 屠格涅夫著,罗亭,戴骢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84 短短几句话就把皮加索夫的恶毒习性刻画出来了,文中提到皮加索夫痛恨世上的一切事和一切人,尤其是女人,并且从早到晚骂声不绝,单单是这样描述显得太单薄没有力量,屠

12、格涅夫就举了一个例子,让皮加索夫自己来说话,让他自己来表达看法,这样更客观,读者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皮加索夫这个人的本质特征,无需作者过多修饰,皮加索夫自己客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物自己说话比作者直接评价更显得有力量。小说开始提到,皮加索夫也有惊人的口才,并且花了很长的篇幅写皮加索夫以前和口才有关的光辉事迹,罗亭出现后,一举攻破皮加索夫的语言体系,轻而易举地让皮加索夫哑口无言,这就衬托出罗亭更加惊人的口才,同时,罗亭也是为了纠正皮加索夫的偏激观点才与他争辩的,这就使罗亭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被迅速提高,成为一个与皮加索夫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后文中皮加索夫不断的表现出他的恶劣习性,不断的用言语攻击罗亭,

13、但罗亭却在不断的做公益事业、不断地为理想而奋斗,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皮加索夫这一人物形象是为反衬罗亭而塑造的。3、 小说的叙事特色(1) 小说的结构特征罗亭是不仅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也是小说的轴心,由此我们得出了罗亭的结构单线索的艺术结构。罗亭描写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小说先是描写了拉松斯卡娅客厅常客的沙龙生活,突出一个反面人物皮加索夫,在众人的焦急等待中,主人公罗亭出现了,他一出现就以他雄辩的口才、严密的逻辑推理几乎征服了客厅里的所有人,给众人留下了奇特的印象,皮加索夫对他恨之入骨,女子都认为他才华横溢,平民知识分子巴西斯托夫则如饥似渴地吸收罗亭的思想只有一个人能看

14、透罗亭,他就是罗亭的大学同学,也是小说中罗亭命运的剖析者列日涅夫。小说的结尾,作者让罗亭毫无价值地死于一场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战争中,实际上对罗亭的一生作了评价,罗亭也用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的言论及理想。罗亭的言行、思想贯穿了屠格涅夫的罗亭始终,小说只截取了主人公罗亭一生几个可以充分展现其性格特征及思想面貌的人生片段,整部小说像由几个点构成的虚线,这是典型的淡化情节、重在表现的艺术手法。屠格涅夫这么做与他的创作主张有关,他提倡作者从小说中隐去,因而他在罗亭中隐藏了自己的声音,让人物通过他们自己的对话来表现他们的性格,屠格涅夫没有站在一个全能者的角度来评判他们。5这样写能更加客观地展现人物性格、思想等

15、方面。在罗亭中,主人公罗亭是小说的核心,其他一切的人物都是为他而生,一切情节都是为他服务的。小说的前两章主人公还未出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女主人公娜塔莉娅、痛恨并嘲弄一切的皮加索夫、利己而高傲的拉松斯卡娅、阴郁和真挚的沃伦采夫以及罗亭的大学同学列日涅夫等人,这些人都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围绕着这个轴心转。直到小说的第三章,罗亭才正式出场,他一出场就以其宏大的语言体系打败了能言善辩的皮加索夫,使所有的人眼前都为之一亮。皮加索夫这个反面角色成功地将罗亭语言的魅力、思想的道德性推向了顶峰。这是作者的一扬,屠格涅夫并未就此结束,还有一抑,那就是罗亭与娜塔莉娅之间的失败爱情。这一扬一抑的衬托,就将罗亭的形

16、象刻画得深刻丰富,同时又有对罗亭前后态度截然相反的列日涅夫、对罗亭始终十分崇拜的平民知识分子巴西斯托夫,一直都很景仰罗亭的亚历山德拉帕夫洛夫娜利平娜,这些人也为罗亭形象的丰富性、深刻性锦上添花。罗亭失败的顶峰和终点就是在一八四八年六月二十六日那场巴黎街战中毫无价值的死去,随着罗亭的应声倒下,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整部小说以罗亭一生的行踪为线索,以罗亭思想的变化为情节的推动力,以罗亭命运的变化为高潮,以罗亭的死去作为故事的终结。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单线索结构将罗亭这个典型的贵族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十分全面、有血有肉。(2) 戏剧化的语言描写纵观罗亭,几乎都是大段的语言描写,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戏剧,因为戏剧基本上都是通过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