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的水水中的诗意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082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意中的水水中的诗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意中的水水中的诗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意中的水水中的诗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意中的水水中的诗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意中的水水中的诗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意中的水水中的诗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意中的水水中的诗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意中的水 水中的诗意浅谈朱自清散文中的“水”意象(已发)巫溪中学 佘扬美郁达夫曾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的确,朱自清先生善于通过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笔触细腻的描绘,使作品的意境具有诗情画意。而在其富有诗意的作品中,“水”往往是其中重要的意象与景致之一。不同的“水”,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又具有不同的意蕴。秦淮河水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写夏夜泛舟游秦淮河,自然离不开写水,也离不开天上之月,船上之灯。夜幕方垂,灯火初明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2、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动?”这是灯光与水的交融。水在天未断黑时,“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到了灯火初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的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这里展现出灯明前后水的色泽意态的变幻,着意水态。作者还通过水中灯影和灯下水光的描写,表现了当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图景。船到大中桥外,秦淮河水在这里变为“冷冷的绿着”,如“茵陈酒”一般,“在每一只船人那连过去时,我们能画出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静了”。“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

3、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的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是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幕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秦淮河里呈现出一片“朦胧的烟霭”,构成一种梦幻般的迷离境界,引作者入的却是“愁梦”;河水总是冷冷的绿着。“厚而不腻”,使作者想到是否是“六朝金粉所凝”,从而引起人们的思古之情。读到此处,我们如身临其诗情画意之境,不得不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诗句,不得不说秦淮河水,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梅雨潭水亲切可感的美人如果说,秦淮河水是“冷冷的绿着”,是“静之绿”,那么梅雨潭水色之绿,绿得“可爱”,绿得“奇异”,则是“动之绿”。作者抓住“绿”

4、这个突出特征为中心,借助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生动丰富的想象,组织各种经验材料,一层一层写出潭水的“离合神光”来。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比喻平铺的潭水,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潭水面积之大,而且使人想象出那绿色的量感和风致。用少妇的“裙幅”比喻水纹,不仅准确地写出了轻风拂过,水面涟漪起伏的情状,而且使人联想起少妇凌波微步款款轻移的情态。用“初恋的处女的心”比喻水面的摆荡,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它摆荡的轻波,而且使人联想起少女的天真无邪。用“明油”、“鸡蛋清”和“皮肤”比喻水光,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水的明亮,而且使人想象到它的“滑”、“软”、“嫩”的质感。用“碧玉”比喻水色,不仅写出了水的洁净清纯,而且使人想起“白璧

5、无瑕”的美好品性。 作者写梅雨潭水之绿,比喻多而贴切,细致地表现了梅雨潭绿色的量感和质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使读者不仅获得想象中的视觉感受,还能体味到这“绿”的绰约风姿。文章的结尾,作者更以夸张的手法进行丰富的想象,要把这“绿”裁成带,赠给轻盈的舞女;挹成眼,赠给善歌的盲妹;拍它,抚摸它,吻它,给它命名为“女儿绿”。写到此处,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已不再是“汪汪一碧”的绿水了,而是一个从潭水中冉冉升起的具体可感的温雅“仙女美人”。春之雨水可别恼,那是希望之所寄春天是多雨的季节,所以说是“最寻常的”。经常下雨,一下就是三两天,自然叫人烦恼。“可别恼”,三字一转,把人们从厌烦的心境带到欣赏优美的雨景中

6、。“象牛毛”是说雨细、多、密;“象花针”是说雨细,且微微闪光;“象细丝”是说雨细且连绵不断。“斜织着”是因为有柔和的春风吹拂的缘故,把雨丝下落时被风吹斜的景象写得惟妙惟肖。春天气压低,雨又迷迷的很细,所以雨雾压在屋顶,看上去象“笼”着一层薄薄的烟。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绿得发亮”,“青得逼眼”,从人的视觉写出了树叶“绿”和小草“青”的程度;春雨润物,叶儿草儿好象抹上了油一样,那么耀眼夺目,那么清新。夜晚,雨太细,看不清,于是借“光”来写雨。灯光是“一点点”的,可见是散落在远处;是“黄晕的”,不明亮,可见正下着连绵细雨,是透过雨幕看到的。灯光本是明亮耀眼的,但在烟雨和暮色中,给人的感觉就柔和了,“烘

7、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夜晚下雨,仍是“安静而和平的夜”,正应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这么晚了,还有披着蓑戴着笠的农民在劳动,可见这是一场知时节的好雨。春雨贵如油,农民在抢耕抢种着“希望”,因而就不会恼人了。白水漈之水“无可奈何”之美绿是写瀑布,白水漈也是写瀑布,作者却细致入微地区分出其不同的特征。梅雨瀑“分外的响”,它从上面冲下来,“作急剧的撞击”,水花“飞花碎玉般乱溅着”,气势还算较为雄伟。而白水漈之瀑水太薄了,又太细了”,它“有时闪着些白光”,“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它是那么微弱,又是那么神妙。用“飞烟”、“雾霭”、“影子”作比喻来形容瀑布,是作者精

8、心细意观察后辨出的“新异滋味”所获得的独到的秘密。那瀑布经风一吹,又是什么样子呢?对直泻而下的梅雨瀑,微风是奈何不了它的,只是对它飞溅的水花产生一些影响,使水花“点点随风飘散”;对又薄又细的白水漈瀑布,微风却有了争夺它的力量。用微风的纤手与另一支不可知的手对瀑布的争夺,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又薄又细的瀑布被微风吹起的奇异景象。白水漈瀑布之美,就在于它“太薄”、“太细”,被微风撩拨得“嬗为飞烟”,乃至连“影子也不见”的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无可奈何”之美。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特别是把水意象写得柔情可感。绿、白水漈之瀑布,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之河水,春之雨水,河塘月色之池水等等。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去表现描写对象的形状、色彩、质地、大小、数量、气味、声音,以及其运动变化。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如亲见其景一样。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