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文本特色提高阅读效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079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文本特色提高阅读效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注重文本特色提高阅读效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注重文本特色提高阅读效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重文本特色提高阅读效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文本特色提高阅读效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文本特色 提高阅读效率扬州市沙口小学 葛敏芸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而且体裁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小学生学习。各种体裁在形象塑造、结构安排以及语言运用中,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具有体裁教学意识,根据文本特点,确定其教育价值,通过“补白”等方法,来促进学生体味感情、品味语言,提高阅读效率。一、恰当“补白”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一定的空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尽管课文体裁不一样,但大都有留白,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关注课文中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补白”(即“补上空白”),让学生的感悟更具体、形象,更有深度。不同体裁的课文留白的方式不尽相同,补白的

2、方式也应有所区别。古诗的语言精警、跳跃、含蓄,作者往往会在或感情、或形象、或哲理方面留下一些空白。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补白”走进意境。如盛新凤老师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抓住诗中“满园春色”一词,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绝句咏柳春晓草及春等诗进行了补白,把教学引向深处:师:同学们,满园春色诗人叶绍翁虽然没有写出来,但我们的想象和描绘却填补了这个空白,是什么唤起了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生:红杏。生:红杏出墙来,说明园子里的树木花草已非常茂盛了。师:噢,这枝出墙红杏让我们产生了联想,一个“出”字,让人感受到了春天那无穷无尽的生命力。盛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发挥想象,将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空白填补起来,

3、展示意境,表达情致,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儿童诗的语言浅显易懂,但跳跃性强,也留有许多空白,需要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去“补白”。例如教学水乡歌可指导学生想象:水乡还有什么多?让学生试着写一段。这样的补白,既能训练思维、积累语言,也便于让学生融入课文的情境中,去体验亲近大自然的快乐。小说体裁的课文也不乏留白之处。读者要真正走近人物,还必须在文字的“最少最恰当”处驻足品读。比如爱之链第6自然段,“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也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个留白,可以这样进行“补白”:启发学生想象,乔依得到了什么帮助,以至体会“爱之链”的主题。课文第78自然段之间也有“留白”乔依和老妇人的告别,可以组织学生想象:他们会说些

4、什么话?乔依和老妇人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他们之间又会有些什么友好的动作?这样,人物形象就更丰满,学生也会感受到人间的真情。课文的最后写女店主的丈夫睡着了,她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对于这个留白,可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女店主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也可以“乔依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以升华“爱”的主题。剧本类课文的留白经常可见。像负荆请罪中,廉颇被蔺相如扶起后说了两段话,课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都做了留白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补白”:根据剧本的对话,想象当时的情境。学生在读了这两段话后,有的说“廉颇双手抱拳,低下头”;有的说“廉颇抬起头,真诚地看着蔺相如”;还有

5、的说“廉颇发自内心地说”。教师点拨:“因为大家把剧本读懂了,所加的这些内容很不错,不管加什么,都必须与人物语言相吻合,必须有助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以彰显人物的个性品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演一演。二、感受人物绝大多数课文都有人物描写。不同体裁的课文,感受人物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小说类课文的人物品味,需带领学生通过精读,赏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入情境。如三顾茅庐第3自然段中,作者对人物的动作刻画得很细致。可采用精读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加深体会,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快步走进”,体味刘备对人才的敬重

6、和虔诚。一般小说类课文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作者在描写主要人物的同时,常通过其他人物烘托。比如三打白骨精一课,在表现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等性格的时候,也花大量笔墨描写了白骨精。教学时,可抓住白骨精的“变”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课文:说说白骨精为什么要“变”?给人什么印象?白骨精的“三变”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最终丧命在孙悟空的金箍棒下,说明了什么?这种对比、反衬的手法,更体现出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高强本领。此外,小说的情节也与人物的刻画、主题的揭示关系密切,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味人物不同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比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可引导学生讨论:伯诺

7、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计策都很绝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通过多方面地比较,来探究当时在场各个人的心理,以及杰奎琳成功的奥秘,让学生与人物零距离。散文类的课文对人物多做写意式的描绘,偏重表现人物的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教师可注意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比如教学师恩难忘一课,可让学生读课文,画出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交流“17岁就开始教书”“口才、文笔都很好”,以及田老师把一首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得“娓娓动听”,作者“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等语句,促进学生感悟田老师如何善于用故事形式吸引学生,既教书又育人,感受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与感恩之情。三、体验情感言为心声,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真情流露

8、。诗歌抒情言志,饱含强烈而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由文辞入手,发幽探微,感受作者的情感,走进诗境。小说的情感主要由人物言行来反映。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引导学生从“躬身施礼”“不敢,不敢”“请教了”等多处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林冲谦卑忍让的特点;从“拔草寻蛇”“往后一退”“抡起棒一扫”等词来体会林冲机智沉稳而不失勇猛的特点。散文常常通过浓郁的诗意和理趣来感染读者。这类文章让我们为作者深邃的思想所震撼,被其中精辟的论辩所折服,如孔子游春。散文又必须借助形象来说理(如广玉兰),将情与理交融起来,使之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

9、现人们的思想。教学时,应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朗读品味、想象感悟,达到感情的共鸣。四、品味语言不同体裁的课文在品味语言方面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诗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传神妙笔细细品味。如学习墨梅一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淡”“满”两字的意思,进一步明白,一“淡”一“满”使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又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扑面而来。散文类课文多讲究文采,着力表现“诗情”和“画意”。如叶圣陶先生荷花中写道:“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散文则使用最平常的语言,却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如琦君的桂花雨,时叙,时议,时而抒情,语言富于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充分展开想象,加强朗读品味,乃至熟读成诵。说理类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学生受益颇多。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用词的准确、简练。通过推理、对比、类比等方法来感悟其语言概括等特点。剧本类课文通过对话、独白和旁白,展开人物间的矛盾冲突,表达人物内心和性格。教学时,教师要抓住人物语言,启发学生思考、体会,分角色朗读。教学时关注不同体裁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恰当“补白”,感受人物,体验情感,品味语言,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