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9000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中学语文论文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研究 王斌武高考语文作文历来是考生、家长、教师和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高考自主命题权的进一步下放,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变化中有其不变的规律性,万变不离其宗。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偶然性背后蕴含的必然性,以不变应万变是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法宝。由于考生对高考作文形式相对熟悉,本文将重点研究湖北省及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内容与备考指导。高考作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指导是:构思注重哲理性与思辨性;审题重视开放性和限定性;选材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立意张扬时代性与社会性;语言

2、尊崇审美性和创新性。一、构思注重哲理性与思辨性高考语文作文构思注重哲理性和思辨性,是指高考作文命题蕴含丰富的哲理,注重考察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注重考察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突显哲理性和思辨性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其一,感性与理性并重,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如果命题缺乏感性,就会脱离考生的生活实际;如果命题缺乏理性,则难以触发考生的理性思维,就不能显出命题人和考生的聪明才智,也不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是话题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考生下笔时必须弄清“方圆”的哲理含义。方,是规矩,是做人之本;圆,是圆融,是处世之道。

3、方圆相济,社会才会和谐;要了解“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必须弄清上善若水与方圆的辩证关系。无规矩不成方圆,说明人生的巧妙就在于方圆合一的道理。上善若水任方圆,就是顺应客观规律,人生自在方圆中。这样的考题难度和区分度极大,考生需具备知识的积累和一定的思辨能力。其二,二元关系作文命题是考察考生哲理性和思辨性的重要形式。如:2010年全国旧大纲的材料作文“浅阅读和深阅读”;2010年北京卷的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2011年上海卷的高考作文“忧与爱”。二元关系高考作文命题的构思必须重点论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其三,多元关系命题是考察考生哲理性和思辨性的最好

4、形式。如1986年全国高考作文“树木森林气候”。森林由树木组成;形成森林以后,就会影响气候;气候改善了,产生反馈效应,保护了森林,也会使树木生长更快。再联系社会实际,我们就可以挖掘出它的隐含信息:个人、集体、社会。个人组成集体,集体组成社会。社会风气好,产生反馈效应,会出现更多的先进集体,先进集体又促使个人的健康成长。高考作文构思注重哲理性与思辨性备考指导:要学会积极突破思维定势,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跃,文如泉涌。要注重思维的新度、深度、广度和高度。重视二元和多元关系作文训练。多读点哲学,学点思维逻辑,背诵点名言警句,对提高作文的哲理性和思

5、辨性,大有裨益。二、审题重视开放性和限定性高考作文审题重视开放性,是指在主题、文体、表达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具有开放性。考生可以大胆想象,自由发挥,考生可以选定自己擅长的文体,找准一个新颖的角度。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三自”原则,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高考作文的限定性,主要指命题者进行的内隐规定,为考生设置了一个不可逾越的主观软环境。开放性与限制性是高考作文命题技术中的一对矛盾,不开放,难以鼓励学生有个性地写作,考生无法表达独立的思考;不限制,什么内容都写,宿构抄袭泛滥,有失选拔人才的公正。限制必然影响开放,开放必然要有限制,所以协调限制与开放的关系,把握一个恰当的度是命题者追求的终极目标

6、。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流行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就是高考作文命题开放性与限制性的体现。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新材料作文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为区别原来的材料作文,我们称为新材料作文。除2011年全国旧大纲卷“最诚信的业主”等极少数高考作文属于含义较为单一的材料作文外,其余考题均属于含义较为丰富的材料作文。例如:2014年广东卷的“黑白照片数码照片现代科技情感体验生活方式”,也是一道含义颇丰的材料作文。评卷教师判断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要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一个中心”指“照片科技”,这是核心概念;“两个基本点”是指“人的记忆情感和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例如2006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 三省吾身, 举一反三等。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围绕“三”联想到几百个带有“三”字的词语,显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半命题作文,例如2013年天津卷的“ 而知之”就是一道颇为开放的无主题限制的半命题作文。高考作文审题重视开放性和限定性备考指导: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开放是有形的,限制是无形的;开放是表层的,限制是深层的。高考命题也有一

8、些有形的显性限制,主要体现在立意限制、文体限制、字数限制及书写规范四个方面。高考作文命题理应取消强制性主题限制,坚持内容高度开放的原则。面对高考作文开放性和限制性命题趋势,广大考生应选准角度,选好角度,扩宽思维空间,树立亮点意识,探索个性化的开放性的写作路径。三、选材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高考作文选材彰显生活性和实践性,是因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课程。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生活才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对高中生来说,写自己的生活、学习,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感悟,才是作文之本。从作文教与学的根本之道讲,

9、惟有以语文为本,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语本”与“生本”理念的作文,才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好作文。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关注人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关注青少年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和培养。2007年湖北省高考作文命题,是关于母语的话题作文。能引导学生回归语文学习本源,明确语文学习目的,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母语学习,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背景下来谈论母语,强势外语的冲击,网络文化的泛滥,都会使我们对母语的前途深感担忧,文章必须涉及母语的这些现状以及人们对母语的态度,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了。2013年全国新课标乙

10、卷的“同学关系”、2013年全国旧大纲卷的“归还手机”、2010年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2011年浙江卷的“我的时间”、2011年山东卷的“这世界需要你”、2013年江西卷的“中学生有三怕”、2014年江西卷的“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等,彰显的都是以人为本命题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实践。高考作文选材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备考指导:要求写作教学应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丰富生活积累。平时关注现实生活,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社会人生。注重理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四个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颂扬人与人之间的爱,学会尊重与宽容,感悟亲情、友情,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11、包括遵循社会公德,遵守社会法则,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包括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砺志自强的品质,关注健康问题,促进自我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包括热爱自然,关注自然,树立环保意识,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作文选材时,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我手写我心,写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四、立意张扬时代性与社会性高考作文立意张扬时代性与社会性,是指命题本身虽然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命题肯定要体现出生活时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具有时代烙印重大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点,考查学生

12、运用语言文字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那就要求考生把握当今时代的脉搏,弘扬时代精神。 最近五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呈现时代性与社会性强的特点。2010年18道作文题中至少有10道:全国旧大纲的材料作文“浅阅读和深阅读”,暗合2010年4月23日第15个“世界读书日”事件;北京卷的高考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明扣2010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总理与一名北大学子互书“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事件等。2011年17道作文题中至少有7道:如全国新课标卷材料作文“中国的崛起”、北京卷材料作文“中国队包

13、揽世乒赛全部冠军”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等。2012年17道作文题中至少有6道:山东卷的材料作文“孙中山谈以担当改革发展为己任”,明扣2012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之后的第一年;湖北卷的材料作文“书信变化的讨论”,暗合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年事件等。2013年18道作文题中至少有12道:安徽卷的材料作文“为什么会这样与为什么不能这样”,暗合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梦事件,全国新课标的材料作文“切割钻石”,暗合李克强谈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新闻事件等。2014年18道作文题中至少有13道:如全国旧大纲卷材料作文“农民工老王医院老板”、北京卷的材料作文“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均明扣党的十八大以

14、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高考作文选材彰显生活性与实践性备考指导:广大考生必须积极关注社会新闻热点问题;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关注社会热点人物。奏响时代最强音,把握社会现实性。高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关注当年全国道德模范和感动中国人物,关注年度重大新闻事件。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与当下社会真诚对话的能力。作文从社会热点中找到了立意,将重大时事信手拈来,又能紧扣题目巧妙为文,使作文立意张扬时代性与社会性。五、语言尊崇审美性和创新性高考作文命

15、题是科学和审美的完美结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审美性,就是追求试题的审美价值,唤起考生的美感体验,进而动心动情,神思飞扬。通俗地说,就是使人不仅觉得“这个题真好”,而且觉得“这个题真美”。意蕴美、哲理美、情趣美、语言美,是高考作文命题永远的追求。高考作文试题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成为语文高考试卷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高中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地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和审美创造能力。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命题可谓具有审美性。“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

16、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这是一个美的命题。山顶、山腰、山脚,哪里的风景更美?高考作文命题者让考生去发掘美、发现美、欣赏美,写出具有审美性高考作文。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2002年上海卷作文题“面对大海”、2006年广东卷作文题“雕琢心中的天使”、2004年江苏卷的作文试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2005年浙江卷作文题“一枝一叶一世界”等都是具有审美性的高考作文命题。高考作文命题是创新性与稳定性有机结合。高考作文命题创新性,就是鼓励考生打破陈规陋习,开拓创新,求新求异,追求创造性和新颖性。倡导考生从质疑和否定的角度逆向立意的创意作文。人云亦云的大众作文,让评卷人恹恹欲睡;耳目一新的创意作文,让评卷人赏心悦目。2014年湖北卷高考作文命题,给考生留下反向立意的空间,无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