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不可小觑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75136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粗心大意不可小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粗心大意不可小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粗心大意不可小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粗心大意不可小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粗心大意不可小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粗心大意不可小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粗心大意不可小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粗心大意 不可小觑 粗心大意是许多人共有的毛病。平时,大家一定没有少听过这个词,甚至粗心大意已经成了有些人的“习惯”。每当他们做错了自己本应该做对或者会做的事,总是会说这次只是粗心大意,下次不会了。这些人总以为粗心大意是偶然的,他们把希望寄托于下一次的机会。诚然,粗心大意是由于自己不仔细而造成的差错。但是,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粗心大意是一种性格缺陷,它的危害不言而喻。 我们暂且不说粗心大意为什么是一种性格缺陷。先来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三个人在下雨的时候赶路。甲有雨伞,乙有雨鞋,而丙却什么都没有。然而到了目的地,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甚至可以说是匪夷所思:甲有雨伞,却淋湿了大半,乙有雨鞋,却弄得满身

2、脏污,丙什么都没有,却是淋湿最少,最干净的一个。究其原因,这个结果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甲乙因为有了雨伞和雨鞋的优势所以赶路时没有找屋檐避雨或平坦的道路,而丙却因为自己没有任何物件可以利用所以尤为小心。其实,粗心大意的症结也就在此。 从这一角度来说,粗心大意,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因为粗心大意是一种心理疾病。下面我们就来就粗心大意的成因及对策来进行分析。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孩子可能不同,而纠正孩子的粗心,是一件细致的、艰难的、经常反复的工作,希望教师朋友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不可急躁,更不可以责骂,不要期望一蹴而就。粗心大意的成因是什么? 一、适当的压力才是动力,过多的压力就是阻力。 心理

3、学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和情绪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背景。强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认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缺乏动机,情绪低落,往往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神思恍惚。孩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却被母亲强行关进房间学习。这时,孩子根本无心学习,因此心不在焉,错误百出。很多小学生的四则运算容易出错,把3看成8,把+当成-。当你给他指出来时,他会毫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本来会做的。其原因就是题目太简单,无法激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都不会很难,你与别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动机过 于强烈,情绪过于兴奋,则会导致意 识狭窄,思维混乱,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有些孩子平时谨慎

4、用功,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可一到考试就发挥不好,平时会做的简单题目也会出错,甚至漏答整张试卷。原因就是他太在乎考试,太想考好了。对这样的孩子,教师不要在考前对孩子耳提面命,也不要表现出过高的期待。让孩子把考试当成学习的一部分,怎样学就怎样考,轻松上阵 。二、粗心是因为缺乏精加工 迎面走来了张老师。A同学近视眼,说这不是李老师吗?B同学说这明明是张老师。两位老师身材相似而五官相去甚远。A同学只看清轮廓而没有注意细节,因此判断失误。同样道理,学习中的粗心也常常是因为缺乏对认知刺激的精细加工。精加工往往是通过对比和辩别进行的。孩子同妈妈一起去蔬菜市场,见到了韭莱。几天后学校里组织郊游,孩子指着

5、麦苗说这是韭菜,我以前见过。老师拉他来到不远处的蔬菜大棚,说这才是韭菜。孩子说怎么麦子和韭菜这么像。因为在见到麦子之前,他对韭菜只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在这之后,他就会为了把二者分开而作出精细加工了。为了防止粗心,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比较和辨别是重要的。例如,学生经常分不清衰、衷”、 哀三个字。老师教他们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学生就能够正确书写和使用了。对刚学拼音的孩子来说,区分b与d是困难的。教师可以提醒孩子, d”与a的书写相近。或者让孩子临摹写在卡片上的大一点的字母,也能加深印象。因为大的字母在头脑中形成的表象也较大,事实上是把细节给放大了。三、粗心是因为概念模糊 有时,看似简单的

6、粗心背后是概念错误。例如,一个孩子的作业本上是这样写的,06=0,06=0,0+6=0,0+6=0。当你指出他的错误时,他的解释是:0就是什么也没有,所以任何一个数与0加减乘除结果都是零。出错的原因是孩子不理解力口减乘除四种运算的含义。所以,教师和老师还应多多追问孩子犯错误背后的理由,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错失教育的良机 四、粗心与个性和生活习惯有关 有心的老师都会发现,一个班级里的孩子,其个性总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粗枝大叶,有的谨小慎微;有的一时兴起,有的有条不紊;有的大喜大悲,有的温和平静。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犯粗心的毛病。因为非智力因素会对认知活动产生广泛的影响,使认知活动带上个人的

7、特点和风格。一个孩子的房里一团糟,鞋子东一只西一只,他的作业本往往字迹潦草,页面不规整。一个孩子常常丢三落四,做事会凭兴致所至,往往观察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因此,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整理自己的衣橱、抽屉和房间能让孩子,变得仔细,有条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复习进度表,能让孩子变得有计划,有顺序;和谐的家庭气氛能培养愉悦平和的心境,让孩子做事不骄不躁。这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不迁就,不粗暴。这样,你就能够通过改变孩子的行为来改变他的习惯以至于最后改变个性。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粗心渐渐减少。粗心大意的成因各有不同,那么,身为老师如何帮助孩子

8、改掉考试粗心的毛病?第一、 要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的习惯。引导他们做事,做作业都要思想集中,要通过孩子过去马虎的实例和教训来分析马虎所造成的危害。学会认真审题,是克服粗心的好方法。教师可以在孩子做题前先让他说出题目的要求,提高审题的准确率。孩子要学会自己检查,不要事事教师包办,作业做完了,先让孩子自己检查一遍,教师再帮他检查。第二、 要整理错题集。由于马虎,经常出错,但对错误又不认真分析,很难吸取教训。很多人改错题时,并不是找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错的,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蒙对了完事,这样改错题实效不大。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认真检查错在什么

9、地方,并用红色笔在错误下面画上曲线;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来。根据孩子考试常犯的错误,常出的毛病,常马虎的地方,和孩子商量拟订一些题目给他做,要求又准又快,要做的题都是他会做的,很简单,只要认真就会做出来,这样来训练他做题的准确率。孩子经过这样的训练后,比口头上让他看准题、别马虎的教育效果大不相同。只要孩子经过训练后改正了马虎的毛病,有所进步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强化他的信心,就会收到更大的效果。第三、 教会孩子学会自我监督,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关键在那里,让孩子抄录自我提醒的句子。例如:“坚决消灭错别字”,放在自己常见的地方,或贴在作业本第一页上,提醒孩子注意改正粗心的毛病,这样有助于克服孩子粗心的毛

10、病。还有教师反映孩子不会做阅读题,其实关键在于孩子有没有认真地去读文章,有没有弄懂文章的意思。在假期,可以买一些相关的阅读题给孩子做,但是必须要让孩子看完文章以后,先告诉你文章是说什么的,教会他们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说到底,要克服学生粗心大意,就是要抓住三个关键:1、不要急于求成。孩子的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本以为经常提醒他就能慢慢的改掉”的这种想法是对的,但是,在具体操作时,总是在提醒他,等于又是给他一种依赖。你在旁边着急教训着,对孩子的专心又是一种干扰。尽管您有那样的认识,但在操作时,还是急于求成的。2、让孩子自己去完成。我们提完要求,再配合检查(让孩子自己检查出问题),尤其当孩子有所改

11、进时,要及时肯定鼓励(而不是在犯毛病及时批评),让孩子看一下钟表,看看自己一下子做好了,会节省多少时间。并且,在孩子有进步地完成后,给孩子一个自由玩耍的时间,孩子就会感受到一种新习惯的快乐。这样,孩子就容易坚持下去了。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容易使孩子的认识出现偏差,好象他认真完成作业,是在为我们做事情,所以也就难以修正了。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这真真是对他自己好,所以,必须让孩子体验到“实惠”!3、要改变着眼点。有一句名言说,想让田里少长草,忙着除草是来不及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我们一味地盯着孩子的毛病,督促他改掉,正如忙着除草一样。与其我们着眼于改掉孩子的毛病,不如着眼于帮着孩子建立新的习惯。

12、新习惯养成了,旧习惯自己就没有了!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既然培养良好的习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其实,这也不难,只要做到一点就行: 和家长合作,从生活上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我们在乎孩子的学习,所以往往只关注孩子学习上的毛草。其实,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也是很毛草的。但是,生活上的毛草,尤其是游戏上的毛草则会轻微一些,因为孩子总要把饭吃完,玩游戏时,总是能够专注一些,这时候,我们适当地督促,甚至通过家庭比赛:家里谁吃完饭饭碗最干净,下棋时一定想好了才能动手,一旦决定了,就不能反悔,等等。通过生活和游戏上的培养,孩子的“认真完成”意识形成了,那么,在学

13、习上也会逐步得以改善。可以想象,如果生活和游戏中毛毛草草,单单要求孩子学习上要认真完成,这是比较难的。而按照我上面提到的从生活和游戏上抓起,孩子较为重视游戏和生活上的事情,而且,父母制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环境,让孩子感到“认真的力量”,感到“从头至尾的快乐”,体验到“完美的美丽”,那么,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毛病改过来。有时候,我们越是强调他的毛病,往往会形成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告诉他:我就有这个毛病,这个毛病可是很难改的。如此,孩子怎么有信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呢?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要多多与家长沟通,只有教师和家长合作,才能使学生有更好的提高。 下面,我举几个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个案来进行应对策略分

14、析 案例1 一次测验后,我提出请先订正再评讲,无奈学生只好试着去做,可读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总无法下笔,看来确实不会,不是“粗心”,于是我跟她一起读题,理解题意,没想到,由于给的条件较多,她竟把一个条件忘了而导致迟迟不能列式。 分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单向思维强于多向思维,纵向思维强于横向思维。因此,小学生做比较复杂的作业时,常常只注意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它方面,很少将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思考、分析和判断,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案例2 学生喜欢攻较难的题目,对简单的题目总喜欢不屑一顾,一次在做完规定的2道难题后,又主动提出再做一题目,看她兴趣那么浓,我从参考资

15、料上选出几道易错题,学生一看,大声说“这太简单了!”看着学生不屑一顾的样子,我心想等着瞧,没想到学生的第一道题就错了,而且是第一步就把数字5抄成了3,做完学生看我,我没有任何表态,学生知道可能错了于是擦掉重做,可还是把数字5抄成了3,我只得开玩笑说“看来你只能上小学了。” 分析:学生对比较容易的简单的问题,自认为比较有把握,掉以轻心,心理上不重视,麻痹大意,缺少认真审题思考,结果不该错的地方出现差错。案例3 今天我出了一道题目,学生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我一看,傻眼了,又错了。原因是她审题不清,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大意,他却图省事,照抄原句。检查了好遍都查不出,我不得不提醒,细心,可学生反

16、复看来看去,就是查不出来,看来只好提醒了。 分析:审题不清,也是导致学生做题错误的原因之一。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盲目追求速度,不保质量。案例4 一道改错题,连续读了3遍还是不知道怎么改,终于等到卷子评讲的时候,原来应该把which改成what,弄懂了。第二天遇到相似的题目,但是符号不一样,学生看都不看就把前天晚上的答案做上去了。哎,又错了。 分析:有些题目貌似相同,解法却迥然不同,或解法相似而形式、内容各异。解题时,往往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当学生碰到与熟悉的题目类似的题目时,原来的信息便会被激活,以为自己做过题,题目不读完就做题,造成错误。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看出,造成学生“粗心”的原因有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