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70729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穆藕初先生的知识境界钟祥财一在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史上,穆藕初是一位值得纪念的人物。他是美国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初引进者和实践者,又是对民族工业、传统文化、社会公益和抗战壮举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穆藕初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但大部分成果集中在他的企业经营和社会贡献两大方面。笔者拟从知识论的角度考察穆藕初的学识特点和思想境界,因为这种文化现象值得关注、分析和高度评价。穆藕初的主要建树是在经济领域,所以分析他的知识特点可以从他的经济主张入手。众所周知,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流行过统制(计划)经济思潮,当时主张由国家(政府)主导经济运行的不仅有政治家、经济学家,还有企业

2、家,穆藕初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933年的一篇文章中说:“所谓计划经济,一言以蔽之,即为对于某一大单位之经济活动之有计划的统制。在社会主义国家称之为计划经济,而在欧美各国则通称之为统制经济。统制之谓,非为就私人之意见,任意予以管理与支配。乃为一种至公至正、有组织、有计划之合理的控制与指挥。” 统制经济与中国,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70页。在他看来,统制经济是对自由竞争的进步,“自由竞争主义之经济,固已推使资本主义经济达到繁荣之极巅,但在今日则已弊窦百出,反变为形成整个世界日趋凋敝之症结。所以然者,则以在自由竞争主义之经济范畴内,无论其为工业、为农业之生产,皆为无计划生产,初

3、不求其与消费相适合。故统制经济之意义,即为演进放任主义之经济,为统制主义之经济,演进自由竞争主义之经济,为协同动作主义之经济”。 同上书,第371页。而“我国今日国家经济,已濒于全部破产之状态”,“若此时我国而尚不准备实施统制经济,以有计划之行动,打破当前经济之紊乱状态,则长此以往,国脉民生,断难延续,其结果终必沦于列强经济共管之惨局”。 同上书,第372页。但穆藕初对政府主导经济又存有戒心。一方面,“过去我国国营企业,大抵腐败不堪,号曰国营,实则大都操于官僚之手。其用人行政,一无计划,且率皆毫无企业常识,徒以侵蚀公帑中饱私囊为能事。故举凡国营企业内容之糟,都不堪问” 同上书,第373页。;“

4、统制重要产品之制作与贸易,如无通盘计划,易陷与民争利之覆辙,而对于国民经济,非仅无补,且有大害” 复兴中国国民经济之唯一途径,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66页。,“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生产之道,须探本寻源,先排除各业生产之障碍,而后计划方能畅行无阻,否则,徒事亟亟虚浮之统制及所谓改良技术,适足以增重各业之危机,于增加生产之实际工作,殊恐无补于事也” 同上书,第475页。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掌握着特殊的资源,其对经济的控制可能隐含风险,“惟是政府为物,含有甚大之危险性,一举之间,不唯关于千万人之苦乐,乃至关于千万人之生死。故革命与试验,不可避免乎,要当以郑重又郑重的态度行之”

5、菲律宾工商业考察记序,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5页。在另一篇文章中,穆藕初的分析实际上揭示了统制经济的不可行。在他看来,“一个经营内,经济之最良度之发现,固亦不易也。盖若市场消费力为一未知数时,经营家即不得不从大体上测定此一消费力之数值,此种测定即正为经济社会中投机事业之根源” 统制经济之两大原则,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77页。,“此一消费力之发现愈难,则基于计划而统制经济之工作亦愈难。假如在自由竞争之下,多数经营又散在各地,则其统制至为艰难,消费力之数尤极难决定。吾人若欲将其统制而使之入于计划之范围,是盖为绝对不可能之事” 同上书,第377-378

6、页。虽然他表示:“统制经济之界石,即在于从动摇到安定,从经营到管理,从不知到已知,此为经济发展之主流,亦即为一切经济人所不断努力之点;且亦即为统制经济之前路” 同上书,第378页。,但要真正达到经济上的“已知”是困难的,这也决定了统制经济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如穆藕初所说:“吾人欲将一个经营完全置之于一种计划统制之下,而完成其经济之效果,则消费力须为一绝对定数。然而消费力之不易决定,常须依赖于推测,上文亦以言之。此种推测愈正确,则经济安定之度数亦愈大;反之,则其危险之度数亦愈增。当前所谓产业合理化,所谓统制经济与计划经济之叫嚣,亦无非为一种要求经济安定之声而已。” 同上书,第378页。作为深

7、谙经济规律的企业家,穆藕初当然知道决定消费力的只能是自由竞争的市场,不仅如此,他似乎还意识到这种决定机制并非确定性的知识系统,不能为人类所完全掌握,更不能被人为地替代。这导致了穆藕初经济体制主张的内在困惑,因为经营企业的实践给予穆藕初以市场经济的直觉,而这种直觉与当时国内外流行的统制经济思潮又是矛盾的。如果联系到穆藕初的知识养成,则不难发现他在经济体制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疑虑与他具有比较完备的知识结构有关。二照现在的说法,穆藕初具有“海归”背景,这使他的知识系统带有鲜明的科学色彩,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对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宣传和实践上,而且还反映在他出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务次长期间的演讲和工作中。193

8、1年,他在全国棉产改进统计会议上致词说:“欧、美、日本各国,政治进化,实业发达,其基础完全在于高深之科学。由科学发明,而发生工业革命,由工业革命,而影响及于社会组织、政治组织,其结果为工业科学化、政治科学化。而我国则不然。我国旧有文化向来偏向于文学、哲学,而缺少科学,所以一般国民不但无科学上的发明,且极缺乏科学上之素养。” 在全国棉业会议上的演说辞,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页。同年,他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发表总结性讲话,指出:“此次会议在大体上,关于种种经济建设等议案,皆有相当之决定,适合于现在国情,足以备政府之采择。唯查遍各议案,大半在议论上之发挥,缺少一种数字上之指示。

9、所谓数字上之指示者,即国内工商各业一种精密之统计也。” 全国工商会议之回顾及其希望,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穆藕初重视制度建设,30年代初期的许多工商法规都出自他的手笔 “在工商部任内,他的努力也可使人敬佩,一切的工商法规,都是出之于穆先生的手笔又据1930年6月出版的工商法规汇编一书记载,两年来对工商法规之修正者,计有工厂法工会法劳资争议处理法商会法工商同业工会法公司法特种工业奖励法票据法保险法违禁罚法以及各种章程细则条文条例办法须知程序通例解释标准等四十余份。”(穆藕初先生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45页),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的科学严谨。但是,穆

10、藕初的知识构成不限于此。一方面,他在出国求学之前所受的传统文化教育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创办实业的经历也使他感悟到科学之外的知识存在。关于前者,他在自述中写道:“岁辛巳(清光绪七年),余六岁,入学受课,至十三岁出校。在此八年中,仅读四书、诗经、礼记、古文观止,诗习两韵,文仅起讲而已。” 藕初五十自述,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岁丙申,是年余二十一,彼时风气未开,与今日大异。忽忽一年,竟未觅得一可求西文之学校,无可如何,即先研究国文。迄今回溯往事,知当日之光阴并非虚掷,且以见遗憾中饶有无边之作用。” 同上书,第12页。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培养了穆藕初对文学、艺术等的

11、兴趣,而且使他较早接触到佛学等更为宽阔的知识领域:“余自成童时即喜读感应篇、阴骘文、几希书等诸善书。如:挖破纸窗容易补,损人阴骘最难修。此种警句,常烂熟于胸中。” 同上书,第13页。关于后者,穆藕初在给他人著作写序时有清晰的表述。他认为:“宇宙间森罗万象,竭吾耳界、目界、思想界之所至,有二大原则焉:一曰科学,一曰心灵学。科学为形而下学,由物质方面,以穷物之源,声、光、化、电属焉。心灵学为形而上学,由精神方面,以探物之微,吉、凶、祸、福系焉。际此科学昌明时代,形形色色,未可尽述,苟能善用之,则假汽机以营制造,藉电力以利交通,于人类生活固大有利益存也。若不善用之,则驾飞机以袭敌人,驶潜艇以摧敌艰,

12、于人道主义不免大相背戾耳。处世者如只(知)科学之可贵,而以心灵学为虚无飘缈之谈,不加深究,未可也。” 谈氏三元地理大玄空实验序,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7页。为什么要了解这一点?穆藕初说:“祸福之来,由于人之为善为恶所致,因果关系未可勉强。余也投身社会事业已久,阅人多矣,深慨心术之坏,至此而极,苟不得一潜势力以矫正之、惊醒之,正不知伊于胡底。” 同上书,第227-228页。在另一篇序言中他写道:“天有知乎?曰:无知也。地有灵乎?曰:无灵也。然一阴一阳,一阖一辟,四时于以运行,万物于以资生,大气氤氲,变化无穷,圣人乃仰观俯察,因两仪而生四象,由四象而生八卦,取五行五星以互相

13、综错,用奇数偶数以交互推算,而后天理明,地道显,人纪立,即万事万物之妙理亦莫不范围于此中。” 地理辩正谈氏新解序,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然则天果无知乎?地果无灵乎?当还叩诸人人之心田。” 同上书,第229页。这种对未知世界的觉察由于其切身经历而得到加强。穆藕初在回忆中记述了1919年的一件事:“是年五月间,余因事赴京。偕蒋君梦麟、庄君达卿游喇嘛庙,至某殿,有一喇嘛僧忽然向余等问曰:君辈欲求签乎?余问系何神?答曰:关帝。余等不觉肃然起敬。蒋君欲询大学之前涂,余则询一生休咨。至诚膜拜,余求得七十八签,中吉;蒋君求得六十一签,中平。迨检阅签书,余等不觉毛骨悚然。余所得

14、之第七十八签云:家道丰腴自饱温,也须肚里立乾坤;财多害己君当省,福有胚胎祸有门。蒋君所得之第六十一签云:啸聚山林凶恶俦,善良无事苦煎忧;主人大笑出门去,不用干戈盗贼休。此二签书上所云,余与蒋君所遇,确有此情。一若默知余之捐资助学,并使余坚决为此;一则指示北大风潮,不难解决。不及两月,某系失势,轩然大波竟指日荡平。甚矣,冥冥昭昭之毫发无间也有如此。宇宙之间一切处所,无往不为万灵所寄托。人秉此灵机以生,其实息息与万灵相感通。其卒至隔阂而不相感通者,徒以七情六欲为之遮障。故感而莫应,窒而难通耳。人心犹水,静止不扰则彻底澄清,万有毕现;摇动生波则光力涣散,无物能鉴,此昏暗之征也。易曰:至诚之道,可以前

15、知。国谚亦言:诚则灵。灵知云云,本来充满世人心量中。万物通感,正如无线电机传达无线电信与吸收无线电浪然。彼肉眼凡情,以为太虚之中虚无所有,执著断见,自障障人,但诏以义谛格不相入者,征之事相可以立破疑团矣。喇嘛庙中两纸签书之灵应,实从肃然起敬之一真心中来,及各各胸中怀抱惟一之待决疑窦,而并无第二、三岐念之一心中来。有此真心,方不渉儿戏;有此一心,方不涉游移。故所叩者如镜取影,无稍差忒。此明明导人研求唯心之学一大路径也,故详记之。世有以留学界不应提倡迷信之说进者,夫亦太轻视自家本具之灵知矣。” 藕初五十自述,穆藕初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9-50页。穆藕初对宗教的上述感悟反映出他掌握

16、知识的多样性。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为三种:一种是理论知识,又称为思辨知识,它是指人类为着知识自身而追求的知识,包括物理学、数学和形而上学等;另一种是实践知识,它是人类为着行动而追求的知识,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等;还有一种是创制知识,它是人类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追求的知识,包括各种艺术、工艺等。这些知识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技术性知识,另一类是非技术性知识;前者是指工匠制造一件器物的确定知识,可教可学,后者是人们思考道德哲学等问题的更为复杂的知识,除了教育和交流,更需要通过体验、积累、感悟以逐步获得。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最高的知识,即最高层面的理论知识,是不能通过定义或三段论等逻辑学工具获得的,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