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集观后感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5511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文集观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鲁迅文集观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鲁迅文集观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迅文集观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文集观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一向对于鲁迅及鲁迅的文学作品抱着好感,无论是不经世事、成长阶段的中学,还是渐渐成熟的大学阶段。因为在我看来,在鲁迅那个年代,写作是难得的,坚持写作事业更是难得的。特殊的时代造就特殊的时代英雄,而鲁迅就是这样的英雄。借此次机会,再次拜读鲁迅先生的文章-鲁迅小说全集。因为鲁迅小说我已经阅读过不少了,此次我看的内容是鲁迅选集中关于“评论卷”的内容。鲁迅其人已经家喻户晓,此处不再用篇幅来介绍作者,直接写本书内容及我本人对于内容我见解。“文化偏至论”鲁迅关于中国、日本、西方等等文化的观察,了解,分析后写出的文章,此文章的背景是1908年于东京。鲁迅首先作为文化人,首先从文化方面进行反思,写到西方的思潮

2、产生于西方社会内部,是受一定文化条件的制约的,不应该盲目追随;而中国的改革,同样的也必须在中国具体的国情中寻找根据。因此“不知中国之情”“不察欧美之实”是行不通的。当时,国门开放以后,在符合实行改革问题上,有种种不同主张,有“竞言武事”,有实业救国,也有倡言立宪国会。然而以上都有其缺陷或者完全不符合国情实际情况。读至此处我不禁想到新中国建立至今也经历风风雨雨,各种挫折。无论从刚开始的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改造,最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每个阶段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就是改革开放后吧,由于之前一直强调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忽略了“实事求是”的真理。改革至此与本文中鲁迅讨论的极其相似

3、,而也正因为有了正确的思想,有了明确的指导,才使得发展不至于偏离轨道。宗法社会的中国,父子问题带有原型性质,包括着权力的一种天然合理的统驭关系。这来自于“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评论文章。鲁迅以自己独到的视角观察剖析从普通家庭到一般理论,既食欲、性欲等再到旧社会下的家庭关系,再到生物界的传宗接代再对比西方、全世界关于“父子”问题。本篇是为分析自己,了解其他,从而让国人从根本基础上认识到,或者对比比较看出,我们现存社会中,家庭问题的不足缺陷,以及我们该摒弃该保留的习俗、文化、观念等等。关于父子问题,我马上想到的就是我们的开过主席-毛泽东。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风俗与新时代的改革一代之间的

4、激烈矛盾,无论是他关于上学与父亲的斗争,或者生活琐事之间的意见不同后来都可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旧的封建观念与急需改革的中国新一代人之间斗争中找到隐射。后来看来,正因为鲁迅为首的这批文学家、先驱的首创超前精神与思想,才启蒙了更多人对于陈旧的封建旧思想发出质疑与批判,这样才对于社会有着一步步的推进。正如韩寒,作为青年作家,他文篇犀利批判,桀骜不驯,敢于对于传统做出任何批判与质疑,也正因为这样,被誉为当代“鲁迅”。当然,我也十分欣赏韩寒,作为青年思想意见领袖,往往能给社会补充正能量,推动社会更好发展。但是我觉得要把韩寒推高与鲁迅其名,其还不够高度。认真阅读鲁迅的杂文、散文、时评、小说,发现鲁迅拥

5、有的不仅仅是超前的思想,敢于挑战传统的勇气,优秀的文化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现在文化、写作人缺少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点可能与时代教育背景有关。细细品味鲁迅文章,发现其无论对于四书、五经、大学、中庸、世说新语、庄子、老子,甚至西方,亚里士多德、艾伦德、黑格尔。可以说从古到今,从中到西,甚至印度、中东、非洲都有涉及,可见涉猎之广,文化底蕴之深。更关键是他不仅仅是信手拈来,而且深谙其中道理,并且随意应用。让人读完鲁迅文章, 回味很久。难怪那么多人需要重复再重复的阅读鲁迅。而这篇“评论篇”也不仅仅这些,还有“无声的中国”,写到白话与古文之间的选择,而这也关系到制度、各种社会问题,关于政府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问题。还有“革命时代的文学”此篇讲给黄埔军校的将官,教育其“革命需要文学,而文学也需要革命”。再还有就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讲述历史上魏晋时期风俗以及影响后来的许许多多细节。鲁迅的文章需要多读,多想,多品,多思。联系现实,发现,发展了这么久,我们周围还是有很多鲁迅批判的现象存在。第3页 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