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5363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知识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

2、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4、哲学派别一览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 是第一性的东西。)(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

4、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

5、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

6、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含义: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7、(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3)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

8、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三、意识起源和本质1、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总之,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

9、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六、实践及其特点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

10、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3、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注意: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认识的内容是客观事物。人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间接经验。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八、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

11、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

12、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2)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13、移。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区别:含义不同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 联系: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

14、,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内容: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三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15、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注意: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四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趋势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前途充满信心;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区别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状态。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联系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