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四测试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80635340 上传时间:2019-02-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四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活与哲学第四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活与哲学第四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活与哲学第四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活与哲学第四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四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四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四.五课课堂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1.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提醒我们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

2、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4.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 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 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5.英国哲学家毕尔

3、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同意这一观点的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6.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7.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

4、动的关系 8.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分歧,实质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C是否承认绝对运动的存在 D是否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10.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11.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5、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C“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12. 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月亮绕地球转 新陈代谢 生物体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苹果落地 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 水往低处流A B C D1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建成后,将避害趋利,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出巨大的综合效益。上述材料还充分说明 ( )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

6、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 B. C. D.14.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D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16.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

7、用17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指的是 一切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客观实在万事万物的共有特性具体的物质形态A B C D 18.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人脑 基本路线 生产关系 思想观念 水中花.镜中月科学发展观A B C D 19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思想意识 生产方式A B C D 20荀子在天论中说:“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注:从,顺从,听命。孰与,哪里比得上。制,控制,掌握。)这句话体现出的哲理是A人不能服从自然,要改造自然 B人不但要尊重客观规律,更要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C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使之为人类服务D在人与自然之间,人的需要

8、和自由是第一位的 21唐朝诗人李商隐诗:“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这首诗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D.想作长绳系太阳,用麻姑买沧海是根本办不到的 22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这段话表明的哲理是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的,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 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 事物变化无常,人的认识能力无限 23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认为规律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承认了规律的

9、客观性认为规律是客观精神外加给事物的 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24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下列能够充分说明这一论述的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都是客观的A B C D25狐狸会有效的躲避猎人的追捕,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这是因为( )A.动物的心理和人的意识是有本质的区别 B.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起来的C.人具有高等意识,动物具有低等意识 D.人是高等动物,狐狸是低等动物26.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于是有人认为某

10、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 )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27.人脑中的神经细胞达150亿个之多,这些神经细胞是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如当你挥拍打乒乓球时,球往来如梭,眼睛看准了球的方位,视神经以每秒120米的速度把情况报告给大脑,脑迅速在千分之一秒内作出反应.判断,又通过运动神经把命令传达到胳膊.手和腿,于是球被准确地打了回去。这表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D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28.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潜

11、规则.鸟巢.水立方.多宝鱼等流行语出炉。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意识可以直接创造新的物质29.2008年2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查处“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的通知。所谓“恐怖灵异类”音像制品,是指以冤魂厉鬼.异性怪魔等异类非人为形象塑造,以奇异的超验幻想.离奇的梦魇谵妄为虚构手段,以恐怖骇人.惊悚阴森.离奇悬疑的超现实情节为故事题材,以追求惊惧恐怖的感官刺激为目的的音像制品。其内容是( )A. 如实反映了当代现实 B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 人脑主观自生的产物 D人脑对客观外部世界的歪曲反映30.“伟大的事业孕育着

12、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的事业。”从哲学上看,该论断说明( )A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奥运低谷效应”是大多数奥运会承办城市难以摆脱的阴影,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风险。如今,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据此回答31-32题。31.人们对我国奥运后经济走向的预测,表明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走向 D.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32.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奥运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萧条反映不同,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不确定的,无规律可循 B.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会相同C.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D.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